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No.42020
2020年第4期
伊犁特文化开发与“旅游兴疆”战略互动模式研究
——以“一带一路”文旅融合为视角
王友文
(伊犁师范大学新疆伊宁
初中话题作文
835000)
摘要:伊犁州具有极其丰富的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伊犁州在实施“旅游兴疆”战略中,应充分利用区域特文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科学运用全域互动模式、文旅互动模式、内外互动模式、硬软互动模式,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带动性、富民性和全民性功能,为新疆打
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关键字:伊犁特文化旅游兴疆战略
互动模式
研究
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20.04.013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20)04-0052-05
【收稿日期】2020-1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路”与“一带”国际旅游联动战略模式及南西合作机制研究》(编号:
17YJA790046.);伊犁师范大学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开放性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圈的构建及功能研究》(编号:2016ZBGJZD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友文(1948~),男,陕西蓝田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伊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新疆与周边
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特聘客座教授,伊犁州专家顾问团专家顾问。
经济与文化旅游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
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1]
这为我们发展旅游产
业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伊犁州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又有极其丰富的特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伊犁草原文化旅游又被自治区确定为重点培育的精品旅游线路之一。在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中,应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疆
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2]的重要方针,充分利
用伊犁特文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依托“一带一路”重要合作倡议,拓展文化和旅游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大手笔、大工程、大业态,发挥好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带动性、富民性和全民性功能,让伊犁州文化旅游产业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发挥其战略支柱产业的突出作用。
一、伊犁特文化含义及种类(一)伊犁特文化释义
伊犁特文化是伊犁历史地域特文化的简
称,是指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的各族人,在长期生活生产中形成的具有伊犁地域性特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总和,是伊犁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智慧结晶和文明成果,是中华文化在伊犁地域内的独特文化表现。它包括伊犁丝路文化、伊犁草原文化、伊犁乌孙文化、“伊犁将军”文化、伊犁红文化、伊犁天马文化、伊犁民俗文化、伊犁非物质文化、伊犁薰衣草文化和伊犁名人文化等十种文化形态。从文化经济学和旅游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伊犁特文化也可称为伊犁特旅游文化,它具有鲜明的伊犁地域特,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伊犁特文化种类
1.伊犁丝路文化。伊犁丝路文化是伊犁草原
丝绸之路文化的简称。它是指自汉代至清代,古
丝绸之路在伊犁(含塔城、阿勒泰)区域内形成的中原通往中亚地区的草原丝绸之路(俗称“西部草原道”)和商贾文人在商贸文化交流中的一切社会
52
No.42020 2020年第4期
活动的总和。包括最早形成于汉代乌孙国与汉朝的物质文化交流活动,至清代伊犁将军组织开展的哈萨克绢马贸易为特征的草原丝绸之路时期,及后世产生的与古丝绸之路西部草原道活动有关的历史遗址、文物博物、学术成果、文学作品、出版物、影视作品、旅游文化及展会等文化品种和文化现象。它主要包含汉代乌孙草原丝绸之路文化、欧亚-伊犁草原道丝绸之路文化、清代伊犁哈萨克绢马贸易丝绸之路文化等。
2.伊犁草原文化。伊犁草原文化俗称伊犁草原游牧文化。它是指自古代至今5000年来,曾在伊犁(含塔城、阿勒泰)草原区域长期生活生产的人、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一切社会活动的总和。包括后世产生的与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域草原游牧活动有关的历史遗址、文物博物、学
术成果、文学作品、出版物、影视作品、旅游文化及展会等文化品种和文化现象。它主要包含伊犁哈萨克草原文化、伊犁蒙古草原文化、伊犁柯尔克孜草原文化、伊犁乌孜别克草原文化、伊犁塔吉克草原文化等。
3.伊犁乌孙文化。伊犁乌孙文化是伊犁乌孙古国历史文化的简称。它是指古代西域乌孙人来到伊犁河流域游牧生活生产,自汉代乌孙国与汉朝和亲,建立军事联盟,直至乌孙归汉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生等一切社会活动的总和。包括后世产生的与乌孙国、乌孙人、乌汉和亲、乌汉联盟、乌孙归汉历史活动有关的古遗址、古墓、文物、古籍、博物、学术成果、文学作品、出版物、影视作品、旅游文化及展会等文化品种和文化现象。它主要包含汉代乌孙古国游牧文化、乌孙王室文化、乌汉和亲文化、乌汉联盟抗匈奴文化、乌孙归汉文化、汉家公主文化、乌孙古墓文化、乌孙影视文化、乌孙旅游文化等。伊犁乌孙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乌汉联盟、乌孙归汉促成西域纳入中国版图,实现中央政府对西域和平统一的民族团结融合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其活的灵魂是乌汉和亲文化和汉家公主文化。
4.“伊犁将军”文化。“伊犁将军”文化是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的简称。它是指清政府于1862年(乾隆二十七年)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150年时期,伊犁将军府所在的伊犁河谷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一切
社会活动的总和。包括与清代伊犁将军相关留存后世的历史遗址、文物博物、档案古籍、出版物、学
术成果、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旅游文化及会展等文化品种和文化现象。它主要包含清代伊犁将军屯垦戍边文化、军府制文化、八旗文化、伊犁九城文化、锡伯军民西迁文化、哈萨克绢马贸易文化、土尔扈特部东归文化、“塔兰奇”北迁文化、伊犁湟渠文化、清代满汉文人诗歌文化、将军府博物馆文化、满族苏拉宫文化等。伊犁将军文化是以满汉文化为核心融合当地各族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边塞文化,其核心价值是“屯垦戍边、稳疆建疆,军民团结、抗击外辱,抵御分裂、维护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5.伊犁红文化。伊犁红文化是指1949年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地区,屯垦戍边、建党建政、帮助各族贫苦劳动众翻身解放的革命和建设等一切活动的总和。包括新疆和平解放前后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产生的与伊犁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军队和兵团屯垦戍边等历史事件有关的遗址、文物博物、纪念物、学术成果、文学作品、出版物、影视作品、文化交流等文化品种和文化现象。它主要包含解放军进军伊犁红文化、伊犁和平解放建党建政红文化、兵团四师屯垦戍边红文化、军垦红影视红文化、伊犁垦区军垦农场创业红文化、兵地融合民族团结红文化、伊犁革命建设中英模人物红文化、革命纪念地纪念碑纪念馆红文化等。伊犁红文化是中国红文化的一部分,是对伊犁各族军民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革命传统教育的红基因,是伊犁特传统文化中先进文化的代表。
6.伊犁天马文化。伊犁天马文化是指自汉代汉武帝对乌孙马命名为西极天马以来,乌孙国及后世历朝
历代对乌孙马(今伊犁马)的繁育、养殖、训练、使用等一切社会活动的总和。同时包括后世产生的与乌孙马、伊犁马有关的各类活动、汉武帝《西极天马歌》及乌孙马精神有关的文物古迹、故事传说、博物馆、纪念物、学术成果、文学作品、出版物、影视作品、旅游文化及展会等文化品种和文化现象。它主要包含汉武帝西极天马歌文化、伊犁天马影视文化、伊犁天马旅游节庆文化、伊犁天马博物馆文化、伊犁马产业文化、伊犁赛马文
53
化、伊犁马旅游文化等。伊犁天马文化有别于全国各地马文化的独特性,在于它起源于汉武帝命名乌孙马为“西极天马”的历史文化特性,已成为全世界最独特的马文化符号。
7.伊犁民俗文化。伊犁民俗文化是指自古代以来生活在天山以北伊犁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流域(今伊犁全州区域)的13个主要民族,在长期生活生产中形成的相互交融又各具特的生活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和文化现象等一切社会活动的总和。包括后世衍生的与各民族民俗活动相关的文物古迹、民间活动、故事传说、古文古籍、博物馆、学术成果、文学作品、出版物、影视作品、旅游文化及展会等文化品种和文化现象。它主要包含伊犁各民族民俗文化节庆活动、草原娱乐、民间体育、各类赛事、歌舞聚会、独特婚俗、丰富饮食、艳丽服饰等民俗文化。伊犁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在伊犁民俗文化中的生动体现。
8.伊犁非物质文化。伊犁非物质文化是指伊犁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相关实物、场所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制作、传承、展示、演艺、开发、利用等一切社会活动的总和。包括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中衍生的有关文物博物、民间活动、故事传说、学术成果、艺术创作、工艺品、出版物、演艺作品,及向社会展示的非遗文化业态、文化品种和文化现象。它主要有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维吾尔木卡姆艺术,锡伯族西迁节,满族颁金节,蒙古族长调民歌,乌孜别克族婚礼,柯尔克孜族波杂酿造技艺,俄罗斯族巴扬艺术等。多彩多姿的伊犁非物质文化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一体多元特征在伊犁区域内的独特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文化意识和精神价值在伊犁的体现,是增强伊犁各民族团结的感情纽带和各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
9.伊犁薰衣草文化。伊犁薰衣草文化是指自60年代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以来,由兵团四师清水河农场(今65团)、谊农场(今70团)科技团队首创培育种植薰衣草和薰衣草精油加工至今,在伊犁河谷地区形成薰衣草培育种植、生产加工、科技创新、产业化经营、互联网营销的兵地融合现代薰衣草产业体系的一切生产社会活动的总和。包括与薰衣草培育种植、精油加工、科技创新等历史相关的遗址、文物、博物馆、纪念物、学术成果、文学作品、出版物、影视作品、文化旅游及展会等文化品种和文化现象。它主要包含兵团薰衣草红创业史文化、伊犁薰衣草生产工艺文化、薰衣草科技创新文化、薰衣草精油品牌文化、薰衣草商贸文化、薰衣草影视文化、薰衣草旅游文化、薰衣草名人文化、
薰衣草博物馆文化等。伊犁是世界三大薰衣草产地(法国普鲁旺斯、日本北海道、中国伊犁)之一,伊犁薰衣草文化成为中国薰衣草文化的总代表和主体文化,这是伊犁薰衣草文化的独有特。
10.伊犁名人文化。伊犁名人文化是指出生在伊犁或曾在伊犁生活工作过,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作出重要贡献、发挥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人物在伊犁生活、进行社会活动,在历史中产生文化影响力的总和。包括与伊犁名人相关的文物博物、民间活动、故事传说、学术成果、文学作品、出版物、影视产品、文化旅游及展会等文化品种和文化现象。它主要包含伊犁历史名人文化、著名革命领导名人文化、流放遣官名人文化、著名文学家名人文化、杰出艺术家名人文化、著名演员名人文化、著名运动健将名人文化等。伊犁名人文化是中华民族名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伊犁精神风貌与精神内涵、美学情趣与美学追求、价值尺度与价值取向的高度凝聚,是伊犁特地域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文化精华。
二、伊犁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伊犁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迅猛发展,促进了伊犁特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文化旅游业已成为伊犁州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改善民生的幸福产业。
(一)伊犁旅游业发展促进地域特文化的开发1.旅游业成为伊犁特薰衣草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载体。在旅游业热潮推动下,伊犁河谷地区不仅产生了6个薰衣草文化庄园、4个薰衣草文化博物馆,还
形成了一系列的高品质、规模化薰衣草文化产业旅游商品,同时又促进了薰衣草红军垦文化、培育薰衣草创始人徐春棠、王志芬名人文化的开发和宣传,实现了薰衣草文化灵魂与旅游产业载体有机融合发展。
2.旅游业深入发展推进伊犁文化旅游科研的
54
No.42020 2020年第4期
繁荣。伊犁州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激发了伊犁州
域内的专家学者们,围绕着旅游业开发投身科研
弹窗拦截
创新驱动战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大量人
文旅游科研成果,为伊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了理论支撑和咨询服务。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
至2019年伊犁州本土专家学者完成伊犁特文化
和旅游专业的各级调研课题和科研项目25项;发
表有关伊犁特文化和旅游方向的学术论文110
余篇(见表1),在全国学术界和旅游界产生了广泛
的社会影响。
表1:伊犁学者发表文化和旅游论文的社会影响利用情况简介
类型草原文化旅游
历史民俗旅游国际旅游合作
旅游管理合计
发表论文的研究方向
和主要内容
伊犁草原文化、哈萨克草原文
化旅游;中哈草原文化旅游国
际合作;阿肯阿依特斯与马文
化旅游融合发展国际化等。
清代伊犁将军历史文化、创建
伊犁将军府旅游城、开发伊犁
将军历史文化旅游区;满族历
史文化开发与发展、锡伯族民
俗风情特旅游;兵地融合创
建伊犁红旅游示范区等。
伊犁国际旅游谷旅游发展研
究;“一带一路”与中哈国际旅
游合作、中哈丝绸之路国际旅
游“南西合作”、中哈国际旅游
合作与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
核心区等。
新疆旅游经济空间格局分析、
文化名人旅游业与现代工业协同发展、
依托铁路经济加快发展伊犁
国际旅游业等。
论文
篇数
29
李代沫同志
29
31
23
112
被引用
(次数)
35
25
28
116
204
被下载
(次数)
2972
2797
4156
4524
14449
加时赛算不算全场比分数据来源: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学术搜索引擎检索。
(二)伊犁特文化开发促进了旅游产业大发展1.特草原文化开发促进了伊犁草原旅游产业大发展。伊犁州是我国西部草原资源大州,由于全州特草原文化和草原旅游大发展,促进了伊犁州旅游产业成为全疆旅游业的龙头。2019年伊犁州全州接待游客人数1032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90.4亿元,分别占2019年自治区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的48.4%和总收入的32.8%,旅游产业地位列全疆首位。
2.特天马文化开发促进了伊犁马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以乌孙文化、汉家公主文化为历史文化背景的伊犁特天马文化的开发,为伊犁州开展马文化国际旅游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特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特别是在天马故乡昭苏县连续举办22届的“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拉动了伊犁马产业和马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远离伊犁州首府的边境县昭苏县2019年接待游客127万人次,旅游收入
3.9亿元,分别是2009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的
4.7倍和19.5倍。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庆活动和马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使昭苏县跃升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面推进了昭苏县全域旅游业的战略升级。
三、伊犁特文化开发与旅游兴疆战略互动模式选择
萨顶顶资料(一)全域互动模式
全域互动模式就是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伊犁特文化开发与“旅游兴疆”战略在人文内容、地理时空、价值取向、全民参与、多元效益等层面相互耦合的系统性体制机制运作范式。全域互动模式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伊犁州域内全部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体验产品,把伊犁州打造成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开放式全域旅游目的地,把伊犁州建成全面动员资源、全面创新产品、全面满足国内外游客需求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精品旅游目的地。因此,实施全域互动模式,须举全州全域之力实施三项工程。
一是实施伊犁特文化开发与各行业旅游协同发展工程。将文化旅游与农牧业、林业、工业、商贸、体育、口岸相结合,开拓伊犁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二是实施伊犁特文化开发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工程。要在预防新冠病毒的后疫情时期,科学采取控制总量,降低景区单位面积载客量,综合利用自然生态旅游景点和特文化旅游景点优势的创新模式,打造伊犁高质量的旅游产业。
三是实施伊犁特文化开发与旅游服务贸易协同发展工程。把伊犁特文化融入游客接待服务、旅游贸易服务、电商服务、在线服务、信息服务等全过程,提升伊犁旅游服务贸易的文化品位。
(二)文旅互动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3]这为我们实施文旅互动模式指明了方向。
55
我们要以文旅融合理念引领、设计和实施文旅互动模式,认真贯彻国家关于“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4]的方针政策,举全州之力实施三项文旅互动工程。
一是实施伊犁乌孙文化旅游开发与创建“西域乌孙国家文化公园”协同发展工程,由昭苏县承担创建“西域乌孙国家文化公园”前期申报工作。
二是实施伊犁将军文化旅游开发与创建“清代伊犁屯垦戍边国家文化公园”协同发展工程,由霍城县承担创建“清代伊犁屯垦戍边国家文化公园”前期申报工作。
三是实施伊犁丝绸之路特文化旅游开发与创建“中国(伊犁)—中亚草原丝绸之路国家文化公园”协同发展工程,由霍尔果斯市承担创建“中国(伊犁)—中亚草原丝绸之路国家文化公园”前期申报工作。
(三)内外互动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的新战略,为我们设计和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内外互动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我们要以国际国内双循环理念引领伊犁文旅融合发展内外互动模式运作。坚持以国内旅游为主构建国际国内旅游互动发展新格局,坚持依托“一带一路”发展凸显伊犁文旅产业的独特性,坚持以伊犁特文化开发提升伊犁国际旅游谷的文化品位,举全州之力实施“三项内外互动工程”。
一是实施伊犁薰衣草文化旅游开发与开拓欧亚薰衣草文化旅游国际市场互动发展工程,充分利用海南国际自由贸易港实现中国伊犁与法国普鲁旺斯、日本北海道的欧亚薰衣草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二是实施伊犁红文化旅游开发与开拓独联体国家红文化互动发展工程,充分利用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纪念活动,开展中国与中亚、俄罗斯的红旅游产业。
三是实施伊犁天马文化旅游开发与开拓“一带一路”马文化旅游国际市场互动发展工程,中哈两国在阿拉木图市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中心开办“一带一路”马文化旅游国际博览会,吸引世界马产业集团、马文化企事业和赛马爱好者参与交流合作。
(四)硬软互动模式
硬软互动模式就是以现代管理理念引领伊犁特文化开发与旅游发展战略,在发展文旅产业中实施硬实力建设与软实力建设互为基础、互为依托、协同发展、共生效益的系统性体制机制运作范式。我们要按照自治区关于“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的要求,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创新文化产品内容,协调上下实施三项硬软互动工程。
一是实施伊犁绿旅游交通建设工程。伊犁州要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旅游兴疆”战略,积极争取国家交通部加大对伊犁州绿旅游交通建设工程的投资力度,提升东部发达地区到伊犁州各旅游城市、重要旅游景区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绿旅游交通的通达能力,彻底解决伊犁州旅游交通瓶颈问题。
二是实施伊犁特文化科研攻关工程。伊犁州要与伊犁师范大学合作,组织伊犁专家学者对伊犁特文化进行立项攻关研究,取得高质量研究成果,公开出版伊犁特文化旅游创新著作,为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培育景区文化旅游新业态服务。
三是实施伊犁信息化智慧旅游体验式服务工程。伊犁文化智慧旅游开发,要从“有没有”特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内容,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好不好”转变。
[责任编辑:邵永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的致辞[DB/OL].新华社.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03-23.
[2]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新疆[EB/ OL].新华网,2020-09-26.www.xinhuanet/ politics/leaders/2020-09/26/c_1126544371.htm.
[3]习近平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五点意见[DB/OL].新华网,2017-05-14.www.chinanews/ gn/2017/05-14/8223332.shtml.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DB/OL].新华社.中央党政机关网,2017-01-25.v/zhengce/ 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5]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DB/OL].北京:新华网,2020-08-25.newsr/ native/gd/20200825/t20200825_525224924.shtml.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