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至是几月几日:12月22号
2023年冬至是几月几日
石家庄学校 2023年冬至是12月22号。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在2023年,冬至的日期则为12月22日。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节气的传说
吃饺子
相传医圣张仲景在长沙时,曾经看见白河两岸的乡亲们在大冬天衣不遮体,有不少人耳朵都被冻烂了。于是张仲景马上召集他的弟子们在南阳关搭起医棚,把羊肉、辣椒和姜、胡椒、茴香、皂角等一些驱寒药材一起放进锅里熬。熬好后捞出来打碎,再用面包成耳朵的形状下锅煮。张仲景管它叫“祛寒娇耳汤”。冬至那天,棚子周围挤满了人。张仲景和他的弟子们,给每人一碗祛寒汤、两个娇耳。说来也怪,人们喝了祛寒汤,吃了娇耳后,觉得双耳发热全身暖哄哄的。不到半个月耳朵就全好了。后来,人们便把这种食物称为“饺子”,还认为冬至这天吃了饺子整个冬天都不会受冻。
李若彤电影 吃馄饨
相传汉朝的时候,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匈奴部落中的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在冬至这一天把肉馅包进面皮里,取“浑”与“屯”之音,称为“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便成习俗。其实,冬至这天吃馄饨古代最流行的是在北京地区。
关于清明节的名言 冬至节气的天文历法
冬至,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节气九九消寒歌
九九歌是一种节令民间歌谣。旧时,冬季来临时,小孩子们常会吟唱这样的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这便是几乎流传于我国各地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九九歌,也叫九九词,全称是“九九消寒歌”。
按照我国传统的历法计算,从冬至次日开始数起,每九天为一个时段,这个时段便是与夏
季的“伏”相对的“九”。“数九”共有九个时段,第一个九天叫一九,其后依次称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过后,就是天气回暖,大地将春的时节了。
九九消寒歌在全国大部分地都有流传,尤以北方为多,北方冬季严寒,所以九九消寒歌不仅名实相符,并且也有实际存在的意义,而在北方以外地区,由于各地气候寒暖不一,人们创作时着眼点各有差异,所以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区别。
冬至的习俗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的一个重要节气。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和庆祝活动。下面是关于冬至习俗的一些介绍,并附上相关图片。
1. 吃汤圆:冬至这一天,人们会吃汤圆来庆祝。汤圆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圆形食物,通常有各种口味的馅料,如花生、红豆或黑芝麻。吃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完整,也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2. 长寿面:在冬至这一天,人们还会吃长寿面来祈求长寿和健康。长寿面是一种特别长的面条,通常是手工制作的。吃长寿面象征着希望能够延长寿命和幸福的生活。
中国移动积分换话费
3. 祭祖活动:冬至也是祭祖的重要日子。许多家庭会在这一天祭拜祖先,烧香、献花、上供。这是一种传统的仪式,用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2021冬至日是哪天
4. 点灯笼:在冬至这一天,人们还会点亮灯笼来庆祝。灯笼是一种传统的装饰物,用红纸张制成,上面绘有吉祥的图案和文字。点亮灯笼象征着希望明亮和幸福的未来。京东白条怎么关闭
5. 赛龙舟:在一些地方,冬至也是赛龙舟的日子。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庆祝这个节日。龙舟是一种长长的船,上面装饰着彩的龙头和龙尾。赛龙舟是一项古老的传统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展示团队合作精神的方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