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的爱国诗词《出塞》鉴赏
《出塞》
清代: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麦王争霸梁君诺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军歌译文
田蕊妮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为国捐躯,哪会想将来战死后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解释
出塞:本是乐府旧题,后人多用此题反映军旅、边塞生活。
军歌:这里有高唱赞歌、大方参军的意思。大刀环:战刀柄上有环,环和“还”谐音,所以用它隐喻成功而还。
胡奴: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这里是清朝统治者的蔑称。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喻山海关,指要把清朝统治者赶出中原。
解:知道,懂得。沙场:战场。
何须:何必要。马革裹尸:勇敢作战而死,尸体以马革包裹而还。
赏析
“拼将热血洒疆场”,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观察形势,一路走来,有很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这开篇的两句,诗人便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一种愿望,而且这两句,也是特别好理解;对于出征的士兵来说,应当要高唱着战歌,然后成功归来,只有要决心,肯定是可以把胡奴赶出玉门关去。其实这更多的是诗人一种内心的表现,由于当时的满族从关外,入主中原,使得许多的文人,都有这着这样的一种理想,但是徐锡麟这首诗,则是显得更为独特,也更加的霸气。
邓健泓第三句在前句的根底之上,更进一步深化出征战士的思想境地,把他们出征的雄心和壮志上升到为国牺牲的高度。“只解”是说心中所存的念头,排解了其他的种种想法。古人在对待“死”的问题上,很崇尚
为国而zhourunfa
死,为朋友而死,为公而死,为义而死,等等,其中尤以为国捐躯被看作无上荣耀的事,尤其是战场上为国牺牲,更是高于一切的莫大荣幸。这句诗正好表达了上述内容,强调了“为国”二字。
末句,总领全诗,从反面讲,为国牺牲、战死沙场,既然是人生的荣幸之事,那么,对于尸体归葬的问题,就不必考虑了。“徐锡麟把东汉时期马援“马革裹尸”的思想又作了更进一步的发挥,他用了“何须”两个字,认定了只要为国牺牲不问其它;至于尸体归葬故土的问题,并不重要,所以才说“何须……还!”初级会计师资格证
这首诗抒发了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布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行冤杀学生。”此后,大方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大方悲壮,英气逼人,最终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剧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