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民歌、新民歌、民歌改编曲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1)民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进步和民族音乐的不断传承光大,具有独特民族音乐风情的民歌演唱也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各族的民族民间歌曲,异彩纷呈,各自有独特的风采。不同的音乐风格,表现不同的民歌方式,千变万化,时代在不断的变化,而民歌也在不断地更新改变,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不同风格的音乐,形成了当代中国的民歌作品。
(2)民歌、新民歌、民歌改编曲的区别
①民歌是指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产生的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人们以不同的形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这就是民歌。
②新民歌是指战争以来,在反帝反封建的众革命斗争中,涌现出的一些生动反映这个时代和众生活的歌谣。
③民歌改编曲是指新的生活、思想感情、歌词,使某些原有曲调产生了一些质的变化,根据民歌改编而来的一些曲目。
2.简述苏州弹词发展改革的主要经验。
答:苏州弹词,发源于江苏苏州,盛行于江、浙、沪的长江三角洲一带,是运用苏州方言为主的曲艺形式。其发展改革的主要经验有:
(1)历史传统悠久,积累的曲目和腔调相当丰富。
(2)较早进入城市,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产生、流传于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江浙地区,为艺人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对艺人的演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弹词艺人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一直处理得比较好,他们既重视继承自己的传统又敢于不断大胆创新,从别的艺术形式中汲取有益的因素。
(5)各流派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以利于各自兼采各派之长而独创新腔。
(6)较早成立了科班,有严格培养后代的优秀传统。
(7)得到了不少文化界人士的关注和帮助。
3.简述中国早期民族器乐的发展概况。
答:中国早期民族器乐的发展状况:
(1)战争后,在反帝反封建的众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一些生动反映时代和众生活的新民歌、城市小调和民歌改编曲等曲种。
(2)清中叶封建社会开始解体,中国民间音乐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比以往更为迅速的发展。我国的地方戏曲已逐步形成了昆腔、高腔、梆子、皮黄四大声腔系统的三百多种大小不同的剧种;说唱音乐方面则已有鼓词、评弹、道情、琴书、牌子曲等上百种不同的曲种,(3)京剧形成。经过早期的戏曲改良,形成了文明戏、海派京戏等曲种。广东粤剧、评剧、越剧、楚剧也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金载沅(4)民族器乐方面除了古琴、琵琶、笛、箫、筝等乐器的独奏和重奏外,各地也发展了各有特的、不同器乐组合的地方乐(曲)种。
4.简述京剧的形成和早期的改革及发展。
中国新说唱6强答:(1)京剧的形成
乾隆后期,“徽班”艺人吸取昆曲、高腔、梆子等各传统剧种在念白、声腔、板式变化和基本功训练等方面的经验,在艺术上大胆革新和创造,逐渐形成一种富于时代特、以老生演员为主的新的皮黄戏——“京剧”。
新浪微博会员特权(2)早期的改革及发展
梦幻西游仙玉①清末民初,随着西洋话剧的传人中国,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文明戏”在各大城市里迅速兴起。“文明戏”的发展对当时的“戏曲改良运动”有直接的影响。
②民国初期,潘月樵和“夏氏兄弟”等,通过编演《潘烈士投海》《黑奴吁天录》等中外题材的时事新戏,
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大胆改革,创立了“海派京戏”。梅兰芳、尚小云、苟慧生、程砚秋等“四大名旦”和欧阳予倩等人,对京剧旦角艺术通过排演古装新戏和时装新戏,将演唱、舞台表演等方面的改革尝试推进了一大步。
③在各种地方戏曲的发展中,当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改革活动。比较重要的团体有:秦腔的“易俗社”、河北梆子的“奎德社”,以及川剧的“戏曲改良公会”和“三庆会”等等。
5.概述评剧的形成、发展和改革。
答:(1)评剧的形成
评剧由河北的说唱“莲花落”与东北的歌舞“蹦蹦”合流而成。
(2)评剧的发展
在评剧发展的初期,著名演员兼剧作家成兆才,曾为评剧编演了近百个传统剧目,为评剧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辛亥革命后,评剧艺人受到当时革命运动的影响,也及时编演了一些具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时事新戏,曾在众中轰动一时。
(3)评剧的改革
在评剧发展的中期,以天津的“孙家班”为主,曾大胆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女演员,如花莲舫、李金顺、筱桂花、白玉霜等。这些女演员曾在评剧的发展中作用日渐显著,特别像李金顺和白玉霜,从表演到唱腔均进行了大胆的重要改革。
6.概述越剧的形成、发展和改革。
答:(1)越剧的形成
越剧由原来是浙江嵊县名叫“的笃斑”的一种从“落地唱书调”的说唱转变而来。
(2)越剧的发展
①越剧最初完全由男性演员上台表演。
②五四运动前后进入上海,越剧开始吸收京剧、绍剧等传统剧种的表演形式,增加了丝弦伴奏,逐渐扩大规模,改进表演技术,当时称之为“绍兴文戏”。
③20世纪20年代初期,开始试办女子班。
④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抗战爆发后,逐渐转变为全部以女演员来表演的剧种。
(3)越剧的改革
①在越剧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以筱丹桂、袁雪芬等人所组织的“丹桂剧团”和“雪声剧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袁雪芬等人曾邀请一些话剧工作者参加越剧的编导工作,并对舞台装置、化妆、服装以及音乐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全面的改革。
②袁雪芬邀请了作曲家刘如曾以及音乐家谭抒真、黄贻钧等人,参加有关越剧的音乐改革。
③袁雪芬等人将原来“绍兴文戏”这个名称改为“越剧”,并通过《梁祝哀史》等剧目的演出,奠定了越剧改革的基础。
④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袁雪芬等人在“国统区”民主运动和进步文艺的影响下,
演出了《祥林嫂》《山河恋》《寒夜曲》等新戏,深受众的欢迎。
回收站删除恢复软件7.概述“五四”以来城市商业资本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影响。
答:(1)积极方面
①比较雄厚的城市经济为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②相互的竞赛和交流,促使艺人们不得不尽快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扩大剧团的规模、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的水平和进行一些自发性的改革;
伊能静为什么离婚③推动了各地区各种艺术体裁之间的交流、融合,促进了一部分艺术体裁的更新发展,也自然地将一部分逐渐淘汰;
④城市的生活和复杂社会的矛盾,有利于民间艺术同众革命斗争的结合和同各种新文艺的相互影响;
⑤城市的生活和市民意识的影响,促使原来只有男演员(或男演员占绝对优势)的戏曲、说唱音乐逐步推进女演员的产生和向男女同台演出的转变。
(2)消极方面
①传统的民间艺术逐渐成为城市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
②不少传统艺术中原有的封建主义糟粕不仅未能彻底清除,反而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和小市民低级庸俗的趣味结成一体;
③在艺术表演上加深了华而不实、肤浅庸俗的倾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