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张营业执照——关于改⾰开放不得不说的故事
改⾰开放是中华⼈民共和国历史上
第⼀次以发展经济为核⼼的时代,
社保卡如何激活
这是⼀个见证奇迹的时代,
这是⼀个涌现第⼀的时代。
迟帅演过的电视剧在浙江温州⿅城区经营纽扣⽣意的商⼈章华妹就是改⾰开放的直接受益者。因为改⾰开放,她的命运被转变,从⼀名被⼈看不起的⼩商贩转变为⼈⼈羡慕的个体经营户。12⽉19⽇,央视《四⼗年四⼗个第⼀》⼤型纪录⽚播出了章华妹的故事,长达⼗⼏分钟的纪录⽚以独特的视⾓讲述了第⼀个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户和改⾰开放之间的故事。
个体户营业执照浙江省温州市⼈民西路上,有⼀家商店格外引⼈注⽬,标牌上写着“温州市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它的创办⼈章华妹是改⾰开放后第⼀份个体⼯商户营业执照的申领者。
1980年12⽉11⽇,19岁的章华妹从温州市⼯商局领到了⼀张编号为10101的营业执照。这张执照⽤⽑笔填写,还附着她的相⽚。这是改⾰开放后第⼀份个体⼯商户营业执照,也是见证改⾰开放历程的珍贵标签。
“家⾥七个兄弟姊妹,⽗母赚的钱加在⼀起,也不够我们开⽀。我是最⼩的那个,分配⼯作根本轮不到我,只好去做⽣意。”1979年底,章华妹开始在家门⼝摆摊,卖些纽扣、针线、表带等⼩商品,“那会温州有个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他们的⼈⼀过来,我们得赶紧收拾东西躲起来,每天都提⼼吊胆。当时最体⾯的是国营企业的正式员⼯,朋友、同学知道我要做⽣意,都为我觉得害臊。甚⾄⾛在路上,都有⼈在背后指指点点:喏,他们家是摆摊⼉的,没出息!”
⼗⼀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不久,先⼈⼀步的温州开始试⽔市场改⾰。1980年12⽉11⽇,章华妹从温州市⼯商局⿎楼⼯商所领到了营业执照。章华妹说,成为合法个体户后,就不需要东躲西藏了,可以⼤⼤⽅⽅订货卖货,想尽办法把⽣意做好做⼤。
时任原温州市⼯商局个体经济管理科科长陈寿铸介绍,1980年,温州市发出全国第⼀批个体营业执照,共1844张。这在当时是个创新举措,引起全国关注。
据温州当地媒体报道,到1982年,温州市申领个体⼯商户营业执照的数量达10万余户,占到全国的⼗分之⼀。很多温州⼈成了⽼板,并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批“万元户”。
代销服装珠⽚、卖背包、卖⽪鞋……章华妹尝试过多次创业,曾经是温州最早⼀批“万元户”,也曾经失败亏本⽋债。1995年,章华妹重回纽扣批发这⼀“⽼本⾏”,坚持⾄今。
章华妹说,本想⼀直做个体户,但政策越来越好,她的⽣意规模越来越⼤,于是就在2007年成⽴了公司,当上了董事长。
⾛进店⾥,眼前是⼀排排整齐有序的纽扣样品,墙上最亮眼的是数块“诚信民营企业”奖牌。多年来,章华妹坚守“服务⾄上”理念,对产品严格把关,对顾客真诚相待,在⾏业内做出了名⽓,年销售额达⼏百万元,经营的纽扣、拉链等⾏销全国。“以前,客户都是上门取货,这⼏年客户⼤都在⽹上下单。”章华妹说,为跟上新业态,她决定让⼉⼦接班,⽤年轻⼈的思维去经营。
于正作品
“改⾰开放给了我机遇和勇⽓。”章华妹说,虽然时代在变,机会在变,温州⼈不怕苦不怕累、爱拼搏、不服输的创业精神从来没有变。
第⼀张个体⼯商户营业执照仙客来的养殖方法
不仅仅是⼀张营业执照
它是⼀个时代的缩影
是⼀个时代的见证
是那个激荡的时代不得不说的故事
为敢于尝试、不懈拼搏的温州⼈点赞!
数读⿅城40年
改⾰春风吹满地。40年,于历史长河⽽⾔,或许只是转瞬⼀间,不经意即湮没于光阴;对⼀个城市来说,40年⾜够它完成蝶变,细致地描绘改⾰发展的精彩画卷。回⾸⿅城经济社会发展40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础设施建设⽇趋完善,⼀组组增长的数据,以向上的姿态“昂⾸
向前”,留下耕耘热⼟的光辉印记,⾛向繁花似锦的⼜⼀年。⼩编通过40年间的多组数据对⽐,带市民读懂⿅城这40年。
GDP总量从2.84亿向936.99亿攀升
踏着改⾰的春风,1984年⿅城建区之后经济蓬勃发展。1985年,⿅城GDP总量2.84亿元,仅占温州市经济总量的
7.5%。1993年是⿅城GDP增长最快的⼀年,增长速度超过70%。2000年突破100亿元,2009年突破500亿元,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7年GDP总量达到936.99亿元,按可⽐价计算,是1985年的78.5倍,占温州市总量的17.2%,占⽐扩⼤近10%。⾃1978年党的⼗⼀届三中全会作出实⾏改⾰开放的重⼤决策以来,⿅城抓住时代机遇,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实现地区⽣产总值年均增长14.6%,⾼于温州市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在总体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实⼒与经济发展⽔平提⾼的速度也进⼀步加快。1985年,我区⼈均GDP仅626元。改⾰开放40年来,⼈均GDP以年均13.4%的速度快速增长,每增加⼀万元所⽤的时间分别是11年、5年、3年、2年,经济⽔平提⾼速度不断加快,2014年突破⼗万元⼤关。2017年,⿅城⼈均GDP达到122827元,已超过⾼收⼊国家⽔准(⽬前世界银⾏的⾼收⼊国家⽔平标准是⼈均GDP 达到1.2万美元)。
⼯业总产值增长升⾄1985年的79.7倍
小半改⾰开放以来,我区⼯业经济持续提升,不断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业发展新业态。1985年,全区⼯业企业仅有1927家。2017年,全区⼯业企业增加⾄4657家,是1985年的2.4倍,总产值338.09亿元,是1985年的79.7倍。其中,建筑业发展取得新成就,增加值70.44亿元,实现总产值327.26亿元,是1991年的1033.0倍,按可⽐⼝径计算,年均增长22.8%。新产品发展态势良好,新动能不断蓄积。如今,全区形成了以制鞋业为主要⽀撑,⽂教、⼯美、体育、娱乐、医药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等多⾏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更是新增了⾼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三⼤新兴产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我区消费市场也发⽣了巨⼤的变化,多渠道、多层次、全⽅位、⽹络化、多样化的消费市场体系⽇渐形成。198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亿元,1998年突破百亿元,2010年突破500亿元。2017年达945.42亿元,是1985年的386.0倍,按可⽐⼝径计算,年均增长21.3%。随着改⾰开放的深⼊推进,越来越多的商品⾛出国门,⾛向世界。2017年,⿅城外贸出⼝213.67亿元,进⼝15.65亿元,诸多商品如鞋类、眼镜等⼤多出⼝到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此外,2017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达8家,累计共引进项⽬61个。
初升⾼⽐率达99.42%教育医疗逐步完善
科技是驱动创新发展的第⼀⽣产⼒,现阶段教育是培养未来创新型⼈才的“强⼼剂”,科技离不开教育,教育为了科技。全区现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0家,集聚各类企业及团队400余家。专利总授权量达到398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17件。在教育⽅⾯,全区现共有区属初中8所,⼩学38所(含87个校区),
幼⼉园88所,义务段⼊学率、三残⼉童⼊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升⼊⾼中⽐率为99.42%。科技与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城强区建设送去“春风”。医疗⽔平则是民⽣焦点,是体现城市发展⽔平的“微观”窗⼝。⽬前,全区共有22所社区卫⽣服务中⼼、38所社区卫⽣服务站、69所村卫⽣室。2017年末,医疗卫⽣机构拥有床位数587张,卫⽣技术⼈员1644⼈,实现新⽣⼉疾病筛查率99.7%,国免检查⼈覆盖率91.92%,⾼危⼈随访服务率达100%,完成“两癌”筛查8121⼈次。
53⽶到333⽶“第⼀⾼楼”刷新城市⾼度
40年来,⿅城的城市⾼度不断刷新、突破记录。1985年,安澜码头前,⼀座⾼耸的⼤厦彩旗飘扬,前⾯挤满了看热闹的市民。这是当时名噪⼀时的温州“⼗三层”——⾼53⽶的东瓯⼤厦,成为当时温州市乃⾄浙江省第⼀⾼楼。1999年,温州电信⼤楼在飞霞北路拔地⽽起。这座156⽶⾼的⼤楼,被评为当年温州城市建设⼗⼤新景观之⼀,⼀举刷新了温州的城市⾼度。迈⼊千禧年后,⿅城的⾼楼“⼀楼接⼀楼”,“⼀楼更上⼀层楼”。2006年,华盟商务⼴场建成,该楼位于⽕车站附近,总⾼度168⽶,顶楼拥有对于温州写字楼来说的⾸个停机坪。要说⿅城市民眼中的⾼楼“新宠”,要数主楼⾼达258⽶的置信⼴场了。此外,作为⽬前的“温州第⼀⾼楼”——世贸中⼼⼤厦,⾼333⽶,是⼀座集商业、观光、娱乐、餐饮等为⼀体的综合性商贸办公⼤厦。未来,⿅城城市现代化格局还将不断升级。改⾰沐浴40年,⿅城风⾬兼程、砥砺前⾏。在这篇改⾰开放的重要发祥地,⿅城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正不断地刷新着⼀个⼜⼀个的数字,续写着辉煌创新史。
资料:央视⽹、⼈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