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闻传播
朝鲜战争死亡人数N e w s D is s e m in a tio n
©©©©纪录片《保家卫国一一抗美援朝光影纪实:
的叙事特点探究
杜小童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10}
【摘要】纪录片《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以珍贵的影像资料和著名演员张涵予献声解说,以致敬中国人民 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片中真实展现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场面,获得了无数好评。本文将从影像画面、解说词和 叙事手段三方面出发,对其进行探究。
【关键词】《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影像画面;解说词;叙事手段
q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 ^战70周年纪念日,抗美援朝纪录电影〈保家卫国一
抗美援朝光影纪实〉在影院正式上映。该片是由中央新闻 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国家_级导演郝蕴执导,著名电影 演员张涵予首次献声解说,以中央新影胶片库、战地摄影 师、老摄影机埃姆、胶片放映为叙事载体,介绍了抗美援 朝的主要战争历程,呈现了战争激发全国人民热火朝天的 生产建设,前方和后方相互激励、共同推进的动容场景。
_、珍贵资料描绘战争图景
(一) 多方画面景深叙事
整部纪录片90%由老的影像资料构成,晃动的手持镜 头中,我们走进一个纪录片胶片库房,一卷卷战时新闻胶 片,静静地躺在胶片箱里,历史被_点点拂去尘埃,露出 本来样貌。神秘的西山片库,平常大家是不允许进去的,里面都是共和国的影像档案,非常珍贵。此外,片中有国 际纪录影像,美国纪录片〈韩战一年实录〉和朝鲜纪录片 〈告世界〉。像这样的影像,可见创作团队为制作这部影片 经历了很多。导演说,得益于这么多年在新影厂不断的看 片,是厚积薄发,大体知道每个时期有哪些有力量的影 像。由于疫情影响,这部片子制作时,一方面是进一步筛 选,另一方面挖掘更新的资料。正是这么多的真实资料,才让这部纪录片影像的内涵和外延如此丰富。
(二) 院线画质修旧如旧
电影纪录片相比电视纪录片是一种言简意赅式的呈 现,它是把电影当作认识的结论进行陈述,没有给观众只 提供停留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余地和空间,但它的厚度与 惨烈经常会比艺术加工更甚。〈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光影纪实》作为院线电影,有画框和聚焦是否清晰的限制,在电影院播放时,要考虑老胶片的画面损伤和拉丝,这部 电影修旧如旧,标准严格,包括院线里的声音不是双声 道,是5.1,对炮的音效呈现都给予最高要求的处理,十分讲究,这部纪录片相当于是一个浓缩的精华。通过这 部影片,我们可以全方位的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战争,从当 时我国实力那么弱小、美国军队实力那么强大,到决定出 国抗美援朝这个想法,实际过程中遇到困难,再到我军获 得抗美援朝胜利,将宏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呈现在这一幅徐 徐展开的精致全景画面上。
二、解说词表达深沉激扬
(一)视听结合阐释战争
纪录片具有多重艺术价值,其中最突出就属当代社会 认知、当代艺术欣赏、精神文化传承和历史文献价值。解 说词作为更有效的传播手段,将g身的意图向主流意识形 态的意图靠近,让解说与画面产生互补、共鸣,以达到有 机平衡的关系。影像的男声、女生、不同国家的不同语言 形成了一个高高低低的波,这时,一个相对稳定的声音,张涵予通过解说词来作为这些声音的贯通轴。伴随 着画面的慢慢
展开,故事正式开始之后,影片描写全国 人民、朝鲜、中国以及美国作战部队的心理活动或这部影 片对战争行为的评价时,解说就会在此时担当重要任务。例如:
画面:在鸭绿江岸,中国人民志愿军排着长队,背着 粮草前进,雄赳赳气昂昂。
解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渡过中朝界河—鸭绿 江,我们总是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雄壮的渡江画面,
【作者简介】杜小童,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87
2021团新闻传播
N e w s D is s e m in a tio n
而事实上,志愿军的第一次渡江,是绝对机密的,部队全 部是黄昏开进,拂晓暂停,第二天黄昏再次开进。
画面是直观的,而解说可以看出是告知性和感性的,如此视听结合,让影片的思想意图呈现得淋漓尽致:中国 人民志愿军是有智慧、有志气的军队,以智取胜,没有飞 机坦克,我们照样打胜仗。这样,影片解说词就与画面产 生了互补和共鸣,坚守了对于画面和内容的阐释功能,也 遵循了人们对听觉有声语言的依赖路径。
(二)磁性解说听觉景观
解说词对于观众的听觉价值,在于它不仅能依从人们 对听觉的依赖路径本能,起到解释、说明、衔接的作用,也能起到为影片渲染、抒发、升华效果的作用。麦克卢汉 曾发现中国文化与听觉之间就存在着某种不解之缘,在汉 语词语库中,很容易能寻到中国文化对“听”的重视,如 "绘声绘”、“声俱厉”等等。〈保家卫国—
—抗美援 朝光影纪实》是符合这样的模式的,张涵予磁性的声音 配上影片里珍贵的战场纪实影像,极具辨识度的声线与 战争场景完美贴合,将抗美援朝战场的紧张残酷以及战 士们保家卫国的赤忱热血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影片 中张涵予念到四十五师崔建功师长那段时,"打剩一个 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表达出 了激扬的抗战情感。不少观众纷纷感慨:"张涵予的烟嗓 配音好
有代入感,听着解说分分钟脑补抗美援朝画面。”……可见,在这个有声语言的艺术创作中,解说词 营造了听觉景观。
三、个体视角丰富抗美授朝主题
(_)经典英雄细节特写
片中引用了〈英雄儿女〉、〈上甘岭〉等电视剧的人物故事片段插入影片,《英雄儿女》里的王成手持爆破筒冲 向敌人,杨根思战斗到最后只剩他自己抱着仅有的一个炸 药包冲向敌;《上甘岭》里黄继光舍身堵眼壮烈牺牲,邱少云的壮烈牺牲。这些片段是众多英雄的集合体,相当于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特写。经典故事发生的时刻有 的并没有战地记者拍下来,但是人物故事又广为人知,本 片的名字又叫光影纪实,因此将这些经典人物光影片段作 为对人物刻画的特写再合适不过。紧接着影片放映作家魏 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讯中写到,营长掩埋烈士的时 候,他掉了眼泪,他说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 太伟大了,太可爱了。这样的叙事手段,使得本片极妙,在文献作品的艺术品质层面上大大上了一个台阶。
(二)亲历战场战士情怀
纪录片中有对当年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的采访,作为 曾经战场上的亲历者、见证者,盛玉增、王瑜本
、王忠 礼、李德润、杨中耀、李永杰,这些耄耋老人追忆过往,动情讲述志愿军战士们的热忱与信仰。91岁的抗美援朝 摄影队的摄影师王瑜本说“谁都怕死,但需要你的时 候,每一个人都勇敢的去前线,迎接着死亡”。90岁的摄影师盛玉增颤颤巍巍的说"我能活下来,就不容易啊”。
据创作团队表示,这些被采访的老兵在回忆过程中,他们
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什么可说的,行了吧。我们能切
赵雅芝丑闻实感到老兵们的人格魅力,已经九十岁左右,历尽人间沧
桑、看淡人生浮华,老人们并不居功,他们对名利那种
事,看得太淡了。这些老前辈身上的高风亮节,真的是照
亮了我们。
四、首尾呼应延续历史使命
回首这部纪录片的最开始,我们可以看到一幕幕历史
呈现在眼前,那种沧桑感、厚重感油然而生。直到影片的
最后,新时代的音乐奏起来了,嘹亮的歌声"为什么大地
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唱起来了,朝鲜战争中
国人民志愿军打了胜仗回家了!同时电影的黑白画面逐渐
变成了彩画面,侧面暗示了中国由弱转强,将要逐渐迈
晚安温馨句子向繁荣富强之路。
结语
总的来说,(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光影纪实> 是_
周玗希部良心之作、匠心之作、正义之作,通过阐述抗美援朝战
争我们看到了前辈们的坚强勇敢,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尊
严神圣不可侵犯,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拿破仑有句
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我们都仅
仅只是静静的坐在观影席上鼓掌,那谁来成为这个时代的
英雄呢?我们要学会鼓掌,更要学会站在奔跑者的行列。
新时代的我们应该要继续保家卫国,传承国家意志,弘扬
主流价值观。醒
参考文献:
[1] 裴亚莉,饶曙光.《喜剧电影、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以及 电影理论建设》—张骏祥电影生涯回顾〇].当代电影,2005
年第04期.
[2] 曾志华.让声音发出声音—
萧亚轩整容前—记录片解说的价值审 视与回归诉求0].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年第丨0期.
[3] 刘洪.试论纪录片的美学特征[J1.电视研究,1999年第 12期.
异想天开的异是什么意思[4] 林旭东.整合的时代—
—对当前中国纪录片的几点 思考[J].当代电影,2000年第05期.
[5】龙未央.纪录片拍摄手法管窥⑴.电视研究,2000年第
10期.
[6]蔡玖.也谈纪录片创作U].当代电视,2000年第S3期.
[7] 李笑梅.谈纪录片的主体意识流露U].中国广播电视 学刊,2002年第05期.
间曹迟.纪录片的故事性浅谈[J】.当代电视,2〇〇3年第〇8
期.
[9] 卢晓云.略论纪录片的历史理性⑴.洛阳师范学院学 报,2004年第03期.
[10] 胡立德.电视纪录片的本质特征⑴.中国电视,2005 年第01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