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鉴赏:这首五言绝句写在《红楼梦》第一回里。这首小诗虽然语言通俗浅近却感慨颇深。
满纸荒唐言”首先是指小说的情节都是虚构的同时是作者的自嘲之语。从封建阶级的正统
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卿卿我我、恩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没有意义的。“一把辛酸泪” 是说其中包含着种种血泪和辛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是作者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体验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荒唐”与“辛酸”构成绝妙的对比个人离职申请 简短突出了作者对社会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和感慨。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作者从读者对小说的评价的角度而言的。作者担心他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预料到有人会嘲笑他愚痴希望有人能明白他的苦心。
终 身 误
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张艾嘉图片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鉴赏:曹雪芹把《终身误》放在十二首曲子的第一位表明了宝玉对宝钗和黛玉两人截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发了宝玉对误他终身的“金玉良姻”的愤恨。曲子以宝玉的口吻写就,“金玉良姻”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婚姻,“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说明宝玉婚后尽管终日面对的是宝钗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死去的黛玉。又点明了薛宝钗在得到了婚姻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和终身幸福。“晶莹雪”看似形容宝钗的高洁,实际上是说宝钗内心的冰冷无情。在没有心灵共鸣的情况下,纵然宝钗恪守封建妇德,和宝玉相敬如宾,也抚不平宝玉内心深处的伤口。
没有爱情的“金玉良姻”无法消除贾宝玉心灵上的巨大创痛使他忘却精神上的真正伴侣也无法调和他与薛宝钗之间两种思想性格的本质冲突。“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终至贾宝玉万念俱灰弃家为僧;薛宝钗空闺独守抱恨终身。所谓“金玉良姻”实际是“金玉成空”!
1注音
(zhuàn造(chì(pín)
(tāo视(chēn着(wǎn)
亲(眉()  内(wéi)
盛(嬷(懂(měnɡ)
沐(ɡuàn)  两(度(cǔn)李双江离婚传言
(chuàn昂(相册里图片怎么合并成一张图xuān)  紫(tán)
龙(chī银(zàn) 光(sháo)
葬(xùn)  厢()
   
 
 
 
2.骨肉相连微波炉写对字形
 
 
写法归纳
(1)围绕中心事件描写人物
此回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先去拜见自己的长辈并与同辈姊妹见面。作者选择这个中心事件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2)情节设计独具匠心。
此回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
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之处。
(3)人物肖像描写手法多样。
对重点人物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的肖像描写各有特:对王熙凤着重并集中地写她的穿戴打扮、面容、神态;对贾宝玉的肖像则分先后两处详细描写;而对林黛玉的肖像主要采用侧面描写借别人的眼、口来加以称赞
(4)人物出场异彩纷呈。
意难王熙凤的出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凤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的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而宝玉的出场虽然同是“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但同中又有异且通过所闻之声的不同显示了人物身份性格的差异。如果说凤的出场是以先声夺人取胜那么宝玉的出场是以强烈的悬念和反差见长。
(5)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相得益彰。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呼应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的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作铺垫。
(6)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以王熙凤为例她的语言是极富个性的。如“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妹妹……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这些话充分表现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气派和特殊地位,也写出了她乖巧机敏、八面玲珑、善于逢迎的特点。
写法精讲
人物的出场描写方法例举。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记叙文也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描写。那么在这类写人的文章中如何让人物走上前场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这正如戏剧中人物出场一样,大有讲究。出场效果好,可以赢得满堂彩,为全剧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出场效果不好,观众就会失去继续看下去的兴趣。写人的文章如果能让人物恰到好处地“走出场”来,整篇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人物出场方法。
1.开门见山
又叫单刀直入法。这种方法比较常用它不拐弯抺角一开篇人物就走出场来。这种方法质朴、平实初看似乎平淡无奇其实优点很多。它平稳、干净利落不易离题就像一个忠实老成的人做事稳重。如《变龙》中主人公奥楚蔑罗夫的出场:“警官奥楚蔑罗夫穿着新的军大衣走过广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盘子,里面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这种开头法,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最易掌握。初学写作者最好先从这种写法入手。
2先声夺人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这是《故乡》中描写杨二嫂出场时的片断是典型的先声夺人的写法。也就是先描写人物的语言再交代人物的出场。这种开头给人以一种自然之感。写人活动的文章可用这种写法。特别是一些性格泼辣、爱说爱笑的人物这种开头法尤为适用。如《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节里,“女强人”王熙凤的出场就是这样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声如其人。
3.陈述铺垫
铺垫也叫伏笔是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人物预先作的揭示或暗示。如《故乡》中中年闰土的出场就是这样的:“母亲对我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是问起你想见你一面。’……”经过这些陈述铺垫后文里中年闰土的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悬念设计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十分关注的一种迫切的心理活动。悬念的设置会迫使读者去寻根究底。这种人物出场法运用得好会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有时会不自觉地参与到作品的二度创作中来。如《驿路梨花》一文,层层设疑
、悬念迭出,是设置悬念的典型范例:深山中的夜行人在急切赶路,又饿又累的情况下意外地发现了小茅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经过一次次的误会,最终小茅屋的主人——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主人——才水落石出。这种人物出场法,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5.金钩倒挂
又叫序幕回忆法。它往往先写人物最终命运或结局然后追述其经过。这种方法开头同样可以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如《祝福》的开篇写祥林嫂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死去再追述其第一次出现在鲁镇的情景及她不幸的一生,揭示她死去的原因。为什么祥林嫂会在祝福中死去?开篇设疑,再追述往事。这种人物出场法,能避免行文的单调呆板。
6娓娓道来
娓娓道来的人物出场法要求开篇用如话家常的形式和语调向读者介绍和人物有关的环境、背景然后自然地引出人物。如新凤霞《傻二哥》的开头:“我的童年是在天津度过的。那时天津是热闹的工业城市。就是在南市贫民区也有很多好玩爱唱的人还有票友聚会的地方——票房。每天有人在票房里吹拉弹唱十分热闹……”开头用了百多字介绍
天津人的习俗亲切感人接下来引出助人为乐的文章主人公傻二哥来,自然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以上介绍的只是几种常用的小说及写人物的记叙文出场法。只要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留心积累、借鉴运用,那么你笔下人物的出场就一定能写活。
微写作训练
本课借助小说主人公林黛玉的眼睛描绘了主要人物的出场尽管人物很多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作者曹雪芹却能举重若轻写得非常精彩。如三姊妹出场是集体介绍王熙凤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贾宝玉的出场是欲扬先抑极尽渲染。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个人物出场的场景。
答案:(略)
课内素材
祖上的富贵给他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困苦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著书时他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是他的不幸。然而个人的不幸却又成就了中国文学史的大幸他的《红楼梦》将如此众多的人物刻画得如此立体将社会剖析得如此深刻。
精彩运用
曹雪芹之死
周汝昌
转眼已是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
前年去年连着是两年雨涝;今年又反过来春旱异常。虽然皇帝“祷雨”又“蠲诏无虚辰常平百万石度支千万缗”开设士厂表示赈济那不过是“贪墨臣”们中饱的好机会到了小民何尝有多大好处到身?粮米如珠百物腾贵穷人更难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