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小说集鲁迅的散文集
《故事新编》
《彷徨》
《呐喊》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
《坟》
《热风集》
《华盖集》
作品介绍原名《旧事重提》
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品鉴赏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
表现对亲友和师长的崇敬、怀念之情
批判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对青少年的毒害思想
揭露思想文化战线上资产阶级文人的本质
何穗
作者以炽烈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各个侧面
主要人物长妈妈质朴善良,封建迷信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范爱农思想先进,正直,倔强
父亲严厉,爱子
衍太太自私,阴险
寿镜吾正直,质朴,博学
《无常》中心思想
活无常
外貌不恐怖,可爱,受人们喜爱
有人性,有爱心,有善良的内心世界
死无常
全身都是黑的,阴森,不受人们喜爱
讽刺那些正人君子
主要内容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
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
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五一三倍工资是哪几天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
作品赏析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
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
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
善心
读后感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
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
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作者
也是想告诉我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样呢?
《父亲的病》创作背景父亲被江湖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主要内容
父亲得病,请医治病
发现“名医"做假虚乱,目的是为了骗取钱财
父亲看穿,愤怒不已
作品鉴赏
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
通过对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
巫医不分、故弄玄虚、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人物分析
“名医”
人坏,不告诉病人具体症状
病人已经没有脉了,他还是从从容容的
自己为自己造传说",造舆论
没辙治好周伯宜的病后,便拉陈莲河来替罪
陈莲河
颠倒黑白不分是非
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
使用连环套周家
衍太太
为了得到贵产而不惜教唆少年鲁迅迫害自己的长辈中心思想
是个毒辣的女人
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钱财、草菅人命
的深切的痛恨
《琐记》创作背景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
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
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中心主题
讽刺上流人物的伪善面
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主要内容
衍太太所作所为
用八股嘲讽中西学堂
水师学堂学生无法游泳
看新书报,读赫胥黎
煤矿的煤只够抽水机抽水
留学学子的建议过时
《藤野先生》
创作背景1902年4月,鲁迅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
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鲁迅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认识了藤野先生,并同他建立了深厚
的师生友谊
1926年10月12日,鲁迅正遭受北详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
害
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
先生
中心主题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
直、热忱、高尚的品质
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
力斗争到底
主要内容一、见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
二、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初到仙台
相处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离别赠照片
题字惜别
叮嘱
三、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艺术特对比手法作者满怀爱国激情寻求救国的道路,清国学生则过着饱食终
日、逛公园和跳舞的无意义生活
清国留学生”是中国人,对祖国的前途漠不关心,勝野先生是
日本人,却热望把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学生会干事为代表的日本爱国青年妄自尊大,仗势欺人,藤
野先生却亳无民族偏见,对弱国留学生热心教诲,关怀备至
白描手法运用了白描手法,对藤野先生的自我冾绍,修改解剖图等做
简练的介绍,没有渲染,但人物性格突出鲜明《范爱农》创作背景范爱农与作者鲁迅是同乡,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
1912年,范爱农溺水而亡,作者鲁迅作此文予以悼念
主要内容1、同乡会争执,表现他的冷静、深刻
2、酒楼叙旧,表现爱农不到革命之路的苦闷
3、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爱农陷入凄苦
4、爱农之死
艺术特
通过描述范爱农的悲剧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爰国的
知识分子的摧残
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进行
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突出范爰农热爰祖国,倔强耿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
的性格特点
通篇运用白描手法,用朴实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具体刻画
运用简练朴实的对话,突出人物性格
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增强了鲜明的表达效果
《五猖会》作品介绍创作于1926
出自《朝花夕拾》
回忆性散文
中心思想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主要内容批判教育制度和封建家长制度的叙事散文
为参加赛会蓄势
描绘童年看赛会
《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
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
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和郁闷
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要内容是一篇描绘鲁迅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全文主要写百草园
和三味书屋。百草园主要
中心主题对百草园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向往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
写三味书屋则是通过对比,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创作背景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
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
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
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
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
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艺术手法状物写景,绘声绘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使景物描写有声有,鲜活生动。作
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
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如写春、夏、秋三季百草园的景物,只有寥寥数笔,但却把
事物的情状描绘得非常生动。彰显了作者遣词造句之功力。人物寿竟吾和蔼
方正质朴
博学
开明
影响2006年版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2018年版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狗·猫·鼠》
主要内容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
说明仇猫的近因,刻画猫的主要特征
结合自己童年经历,说明了仇猫的原因
最后,批判中庸之道实际上是纵恶养奸
创作背景1925年“五卅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高潮
淘宝助理5使用教程鲁迅支持的女师大学潮,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部分
主题思想鲁迅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等现代评论派展开斗争
开篇就直接写明全篇是针对正人君子们攻击作者"仇猫”而引
发
使用狗猫结仇的故事,深刻揭露买办文人“正人君子的虚伪
性”
非常完美男嘉宾打人通过童年仇猫的经历,表面作者同情弱小,憎恶暴虐者的态
度
结尾对当时社会上纵容邪恶,不能除恶务尽的现象进行了鞭
挞
艺术特采取托物喻人的手法而环环相扣
使用虫蛆、鸷禽猛兽等指出现代评论派的本质
理由充足,关明正大的说出自己仇猫的原因
《阿长与山海经》影响《阿长与〈山海经〉》被选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第9课课文。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内容概述1、简介阿长的身份和名字的由来
2、回忆和阿长之间发生的几件事
3、补充阿长其他情况,抒发悼念之情
创作背景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思想结构鲁迅笔调最温暖的一篇文章
满怀诚挚之情地刻画了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长妈妈虽没有文化,爰唠叨,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
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愿之情
长妈妈正是中国旧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缩影
写作特欲扬先抑
初识的阿长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迷信
无知
后来的阿长善良
淳朴
热情
父亲节16字短语乐于助人
《二十四孝图》背景介绍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作。主要内容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
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主旨(批判)自身感受少见绅士卧冰负米
古书新书开蒙启智
批判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图高兴、扫兴、绝望故事似乎谁都知道,连不识字的阿长也知道
“孝"如此之难
少时:听话,听命
如今:奇迹,生命之忧最反感老莱娱亲
封建孝道的虚伪
郭巨埋儿荒谬愚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