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是我军新世纪新阶段的重要使命。胡主席明确指出:随着国
家利益的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要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放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加以筹划和实施。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人多面广、专业齐全、亦军亦民,在遂行任务中具有独特优势,便于就近动员、量情用兵、协同作战。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事发突然、时间紧迫的特点,着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快速反应能力
  从近年来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实践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往往发生突然,时间、地点、规模、性质难以预料,令人猝不及防。如拉萨“3·14”事件来势凶猛、蔓延快,不到两天就波及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广大地区。汶川“5·12”特大地震,事先毫无征兆,几十秒时间就造成了数万人遇难、数十万人受伤、数千万人受灾。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民兵预备役部队要做到在第一时间快速集结、快速机动、快速投入使用,必须加强平时建设,预有充分准备。
  (一)编建常态化应急队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日趋常态化,
要求必须建立一
支常态化的重点
应急力量。要打
破传统编组模
梁咏琪蛋糕门什么意思
式,在落实“市
建营、县建连、
乡建排”的基础
上,根据遂行任
务需要和驻地实
际,组建一支规
热血无赖配置要求高吗模适中、装备对
部队工资
口、训练有素的常态化重点应急力量。这些应急力量,可依托专业相对对口、人员素质较为过硬的地
方行政部门或部分高技术行业系统编建,也可依托人员密集稳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组建。根据依托编建单位的人员编制和分队实际建制,健全常态化应急力量的各类组织,并按照现役部队连队模式,集中训练、集中食宿、集中管理,真正做到遇有情况,能够快速处置,随时行动。
  (二)构建区域化力量布势。民兵预备役部队寓军于民,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为合理布势应急力量、就地就近使用、快速遂行任务提供了基础。但从近几年实践看,还存有应急力量布局与遂行任务区域不一致、重点地域力量布势还不够突出等问题。因
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
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思考■ 河南省军区司令员、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刘孟合 少将
此,要着眼各地域实际,通过整合、改建、撤并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应急力量布局,使各种应急分队组建地域与执行任务需求相吻合。针对各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和遂行任务需要,在应急力量布势时,应做到“四个突出”:即突出大中城市,重点组建医疗、通信、防化、工程等各类抢救抢修分队;突出交通沿线地区,重点组建道路抢修、车辆运输、交通调整等分队;突出沿江沿河地区,重点组建水上救援
、人员输送、物资供应等分队;突出事故灾难易发区,重点组建矿山救援、森林防火等分队,实现队伍结构布局与应急突发事件处置需求相一致,切实提高建设效益。  (三)完善实战化行动预案。完善配套的行动预案,是有效遂行任务的基础。制定完善各种方案预案时,应注重把握“四性”:一是地域性。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地理条件、自然因素和社会现状等特点,全面而有重点地制定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行动预案。二是精确性。针对不同任务、不同程度的威胁,将人员定位,行动定案,装备定人,多案准备,做到精确用兵,精确保障,发挥力量、物资、装备的最大效益。三是衔接性。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在制定方案时,做到上下同步、军地协调,确保方案横向配套、纵向衔接。四是实用性。加大预案情况设置的“急、难、险、重、快”程度,多在困难复杂情况下研讨方法、寻求对策,确保方案实用可行。
  二、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行业多、技术含量高的特点,着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专业化遂行任务能力
  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行业多、领域广、技术含量高,对参与力量、装备器材、技术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专业化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寓军于民优势,积极整合军地资源,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有效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专业化水平。
  (一)适应任务需要整合专业队伍。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专业队伍应急能力与遂行任务要求还有明
显差距,规模结构不合理、重人头凑数量、“拳头”不过硬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迫切需要结合任务和地域、专业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对专业队伍进行整合。一是依托职能部门对口编。主要是发挥地方交通、水利、林业、气象、地震等职能部门的统管、协调、指导作用,对口编建交通运输、渡河抢险、森林防火、抗震救灾等专业应急队伍。二是立足行业系统建制编。主要在电力、通信、卫生、燃气、矿业等行业系统,成建制成系统编建电力抢修、通信抢险、卫生防疫、矿难救援等专业队伍,相对独立编组,就地就近使用。三是打破区域协作编。对核生化救援、生命探测、水下救援等技术含量高、专业人才少的特种专业,应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由省市两级统筹规划,进一步扩大编组范围,整合专业力量,确保遇有情况,能够迅速收拢,快速反应,高效应对。
  (二)着眼提高能力强化专业训练。军事训练是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类型多、专业要求高,必须广开渠道,多法并举,加强训练,使民兵预备役部队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一是立足岗位专攻精练。在系统规范训练内容和标准的基础上,采取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专业考核、职级评定等方法,在工作或生产岗位上,主动开展军地通用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岗位任职能力,促进战斗力与生产力双提升。二是军地合力协作训练。与驻地院校、科研院所、友邻部队和地方有关单位建立对口学、借装训、挂钩练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信息、科技、装备等资源优势,训练一批专通合一的专业技术人才。三是任务牵引实践锻炼。充分利用遂行急、难、险、重任务或参加大项训练演练活动等时机,抓好应用性、针对性训练,在用兵中练兵强兵,不断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专业技术水平,为遂行任务提供过硬的素质支撑。
  (三)围绕任务需求配备专业装备器材。目前,民兵预备役部队现有装备是按照三分之一编制人员训练要求编配的,数量少,质量差,难以满足遂行任务需要,必须从遂行任务的实际需求、专业特点出发,加大专业装备器材的建设力度。一是结合任务领。根据担负任务需求,对一些不易购置、征用的制式专业装备器材,如大功率电台、核生化侦测、防化洗消装备等,积极向上级请领,以满足遂行任务所需。二是根据需要购。研究细化重点应急分队装备器材配备标准,省、市两级每年列支专项经费,重点购置反恐
维稳、防暴制乱、查爆排爆、卫星通信等特种装备器材,逐年完善配套。三是挖掘潜力征。参照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数据,结合年度整组,适时组织装备潜力核对,重点对运输、通信、工程、医疗、修理等装备器材进行全面摸底和归类建档,拟制军民通用征用计划,明确征用装备的种类、数量、所属单位、集结区域和时限,从组织计划上做好遂行应急任务准备。四是突出重点储。按照就地就近原则,制定装备器材储备计划,对储备种类、数量、标准等进行合理区分和安排。在沿河沿江和临近大型水库地区,重点储备救生衣、冲锋舟以及植桩机等水上救生和抢险设备;在山林和植被茂密地区,重点储备灭火器、防火服等装备物资;在地震易发、多发地区,重点储备生命探测仪、起重机、液压钳等专业救灾设备;在化工、能源基地比较集中的地区,重点储备侦测、防护、洗消等防化装备器材,为遂行任务提供有力的物质技术保障。
  三、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参与力量多元、情况复杂多变的特点,着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指挥能
  非战争军事行动往往是多方参与、军地联动、广域展开,情况瞬息万变,行动难以协调,组织指挥十分复杂。必须着眼快速反应、联合指挥、密切协同、高效处置,建立完善配套的应急指挥体制机制,切实提高组织指挥能力。送老师实用的20个礼物排名
  (一)建立军地联合的指挥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均设有应急委员会和实体型的应急中心或应急办公室,履行国家危机管理职能,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其体制健全完善,部门完备齐全,指挥高效灵敏,保障顺畅有力。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掌握的拳头力量,在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时必须做到党委政府主导与军事机关指挥的有效对接和融合。军地联合应急指挥体系建设要以地方应急机构为依托,将军事机关指挥职能融入其中,省、市、县三级军事机关负责人在同级应急指挥机构中担任相应领导职务,具体负责协调驻军和武警部队,组织指挥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任务,实现军地一体、军民一体、军警一体,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指挥效能。
最酷吃鸡网名  (二)建立运转顺畅的协作机制。建立军地协作、运转顺畅的长效机制,及时准确地获取、传递和处置情报信息,能有效提高组织指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目前情况看,军地各成体系、横向协调较少、衔接沟通不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必须着眼军民结合、军地联动,健全完善“三项制度”。一是情况通报制度。依托公安、安监、环保、气象、交通战备等信息平台及民兵情报信息监测网络,建立健全
军地应急预警监测体系,及时发布或通报暴雨、洪涝、地震、雨雪冰冻、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化学品泄漏、矿难、重大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情报信息,以便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采取行动。二是信息研判制度。成立军地专家协作组,通过技术系统分析与人工研判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对收集的情报信息进行分类、识别、印证、筛选和判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确保情报信息实时准确,提高组织指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联席会商制度。定期召开军地联席会议,把军地各方情报信息集中起来,多方印证、准确判断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征候,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为领导决策和民兵预备役部队行动提供及时可靠的情报信息保障。
  (三)构建多域联通的指挥手段。当前,省军区系统指挥手段单一,野战装备缺乏,军地信息系统融合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影响和制约着民兵预备部队指挥效能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依托军地资源优势,切实搞好系统整合,实现系统之间的完全兼容和无缝链接,真正做到“联得上”、“通得了”、“用得好”。要依托作战指挥网、军事综合信息网和地方政务网,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军地兼容、安全实用的应急指挥网络平台,建立完善动员综合数据库,精确掌握动员潜力,精准计算行动需求,实时调配各种力量,实现信息查询、辅助决策、信息传输一体化。发挥民用通信网络的覆盖优势,利用因特网、地方局域网、移动通信网、有线通信网以及电视、广播等现代传媒资源,在联合应急指挥机构各成员单位和编兵单位之间,建立立体广域的指挥通信网络。积极发展短波、超短波和卫星通信等手段,确保应急处突政令军令畅通、指挥灵敏高效、军地行动统一。
简 讯
  四、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重、需求多样的特点,着力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综合保障能力  从近年来遂行抗震救灾、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洪抢险等任务情况看,民兵预备役部队综合保障渠道不畅通、经费难落实、权益难保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着眼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特点,努力构建需求牵引、军地合力、依法运转的综合保障体系。
  (一)构建顺畅的经费保障体系。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所需经费,应按照谁用兵、谁保障的原则,由军事机关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经批准后从本级人民政府年度预备费中解决,不足部分通过追加预算安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设置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处突储备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民兵预备役部队平时建设所需经费应正确处理需求与可能的关系,从组织建设、训练费中开支,纳入预算管理,不足部分申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解决,实现由临时随机保障向预先储备保障转变。
  (二)健全可靠的物资保障机制。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通专结合、急需先配原则,建立完善民兵预备役部队物资配备、储备、保障机制。军事训
练和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所需的武器装备由军事机关、预备役部队配备;通用训练器材和消耗性器材由军事机关、预备役部队按需分级购置;不属于武器装备的设备器材应依法从民用资源中征用或者由地方财政拨付经费购置。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任务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应急处置装备和生活必需品,应纳入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物资保障体系,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日常储备和应急时的调配、供应。  (三)建立有效的权益保障模式。要进一步规范军地有关部门和编组单位的职责,确保民兵预备役人员在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期间,能够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及时享有其工资、奖金、补助和其他福利待遇。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特点,不断拓展和完善民兵预备役应急人员意外伤亡抚恤的保障模式,落实优待抚恤政策,提高优待抚恤标准。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应根据军事机关的申请,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民兵预备役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减少人身伤亡风险。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任务征用民用设备器材,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共同组织实施,应急行动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被征用单位,征用费用按照租用方式计价结算;发生损毁的,应当给予补偿。
(本文责任编辑 孙永钰)
龙江陆军某预备役师针对训练预备期时间跨度大、
各项任务少、人员在位多的实际,突出“三个重点”,抓好训练预备期军事训练工作落实。一是以抓实按纲施训准备为主线,完善教学体系。全师组织了现役军官教学法集训,突出训练“四落实”,完善了由单兵至营及首长机关的教学内容体系,编写了
配套教案,开展了试讲试教等活动,打牢了按纲施训教学准备基础。二是以强化现役军官队伍素质为根本,开展“胜任岗位拓展强素质”活动。突出适应岗位能力的拓展与深化,注重打牢本职专业自训基础,并整合新知识和新技能,组织全师“五长”集训,提高了现役军官的学习研究能力和指导工作的实践能力。三
是以提高应急行动能力为目标,组织了实案化冬季适应性训练。全师部队在平均气温零下18℃的野外条件下,集中一周时间,组织了实案化指挥要素演练,全面提高了部队严寒条件下遂行应急行动任务的能力。
张国荣坠楼监控(隋信平)
突出三个重点,抓好训练预备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