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老师说的重点
1、当代文学含义    1949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当代文学一体化逐步形成
2、文学(1966~1976)文学一体化达到顶峰
3、新时期文学(1976~)      80年代文学
逐步解体,走向开放          90年代文学
4、文学思潮
5、中国当代文学史开端: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
(1)三个主要报告:A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B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和雏形来论述的。
C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2)会议确定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3)新体制的组织建设:(1)建立了文联、作协等各种社团(2)创办《文艺报》(全国文联)、《人民文学》(作协)
(4)文代会的意义:“当代文学”的起点。
6、建国后三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1954-1955)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与胡风集团冤案(1955年开始)
7、文艺界短暂春天:百花文学 含义在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干预生活”的作品,(1)加强了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刘宾雁《在桥梁的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耿周《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国文《改选》
(2).创作题材突破了不能描写现在什么网游好玩爱情等禁区 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
(3)讽刺和象征的诗歌形式体现了同样的现实战斗精神:流沙河《草木篇》
11、十七年诗歌(主题)
主要特点:(一)颂歌、战歌成为诗歌的主导潮流
        (二)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异
主要诗人: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孙中山的成就12、郭小川
(1)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组诗)
②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回避战争的直接描写,着力写主人公的心理和内心活动)
13、贺敬之:诗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18、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注意作者和作品,会有选择题)
以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为主(原因:生活经验、现实的政治文化的需要)
东北旅游景点
(1)革命历史小说:代表作品:
①解放战争:长篇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短篇: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
1抗日战争: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
2三十年代革命斗争:梁斌《红旗谱》、王愿坚《党费》、杨沫《青春之歌》
3抗美援朝:杨朔《三千里河山》、陆柱国《上甘岭》、巴金《团圆》
⑤其他历史: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李自成(第一卷)》 咏史记怀
(2)农村题材:代表作品:赵树理《锻炼锻炼》柳青《创业史》
(3)非主流小说:①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红豆》、《在悬崖上》、《小巷深处》
②干预生活的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办公厅主任》、《田野落霞》
(一)农村题材小说:
赵树理(为民间文化代言)
文学思想:(1).关于“文摊文学”, “文坛太高了,众攀不上去。最好拆下来铺成小摊子。
(2)一般都是问题小说《“锻炼锻炼”》
“小腿疼”和“吃不饱”这两个落后女社员的教育过程
柳青的《创业史》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典,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高潮时期产生的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诗性长篇巨着。
(1)尊重生活真实,深入挖掘与表现了建国初中国农村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土改后农村社会关系的变动,显示了较大的真实性与历史深度。 ①、用典型化的手法反映生活,作品显示了较大的深度和广度。(2)、成功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和“蛤蟆滩三大能人” (郭振山、郭世富、姚士杰)人物形象。
19、十七年散文
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十七年散文”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1966年间中国大陆的散文。
杨朔、秦牧、刘白羽(十七年时期的散文三大家)
十七年时期的“散文三大家”,其创作有某些相同的表现:①都曾长时间从事专业的散文创
作,发表了大量散文作品;②都形成了富于个性的散文风格并在文学界产生过重要影响;③其作品都不同程度地留下了那一个时代的痕迹。
杨朔散文的艺术特:
(《海市》《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香山红叶》)
2、注重诗境的创造。杨朔散文着力创造诗的意境,把散文当诗一样写。感情浓郁,意蕴深邃,诗意盎然,文本整体上洋溢着一股浓浓的诗意。
诗化散文的追求。
20、话剧:老舍 《茶馆》
21、文学  文学一体化的极端
时期的主流文学(正面文学)
“样板戏”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2.
首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 芭蕾舞剧《红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沙家浜》。
主要作家作品:浩然《艳阳天》
雷凯欣个人资料
“地下诗歌”:《相信未来》(食指)  《三月与末日》、《深渊上的桥》、《白洋淀》(根子)  《绿中的绿》(芒克) 《教诲——颓废的纪念》、《同居》(多多)
其他“地下文学”:《第二次握手》;《少女的心》、《》(黄手抄本);“天安门诗歌”黄翔(1941—)朦胧诗最早的探索者,前就有创作代表作:《长城》、《野兽》、《白骨》、《给贝多芬和我自己》、《留在星球上的札记》、《火炬歌》、《我看见一场战争》等。《独唱》表现一种孤独、傲岸不的人格形象,与同时代诗歌比有一种抵触特。《野兽》创作于1968年充满了对时代哲学性的思考、历史的批判,对人性沦丧的悲剧的概括。
2.食指代表作:《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海洋三部曲》的两部、《命运》、《
书简》、《烟》、《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1968年完成。表达典型的知青情感。知青在离城瞬间情感的波澜,抒发知青对上山下乡的真实感受,对离别情绪的真实写照。语言陌生化、个人化。(运用幻觉、比喻等手法,表达对母爱的眷恋,对北京的文明、习俗的眷恋与不舍)
《相信未来》(在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中,对未来的执着的相信)
《疯狗》(绝望的辛酸与无奈)
食指的意义:食指的出现,为朦胧诗在70年代末的兴起定下了几个基调:1.充满人道主义彩的思想以及痛苦、矛盾与期待相交织的心理特征,后来成为朦胧诗派的基本路向之一。2.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双重情怀极大影响朦胧诗人的美学定位。
3.“白洋淀诗”1969—1976年间,一批来自北京的中学生到河北保定白洋淀一带的村庄落户。在这些知青中,形成了一个诗歌创作体——“白洋淀诗”。
白洋淀诗:“白洋淀诗”是“”期间最有代表性的“地下诗歌”,也是“”开始以后
较早开始现代诗探索的诗歌落。其时间定位应在1969至1976年,它是一个以河北白洋淀为聚集地,以北京知青为主体的相对独立的知青诗歌。
主要成员有姜世伟(芒克)、栗世征(多多)、岳重(根子)、孙康(方含)等,另外,还包括不在白洋淀插队但与他们交往密切、经常赴白洋淀谈诗、交流思想的文学青年,例如北岛、江河、严力、郑义、陈凯歌等。
“白洋淀诗”整体上表现出一种现代性的创作追求,他们的诗歌主题体现了对现实世界的诘问与怀疑,对人的存在,灵魂的归宿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他们走出了盲目信仰,对时代做出了末日的审判,注定要成为黑暗铁屋中的早醒者与呐喊着。在艺术上,他们普遍倾向于现代诗歌技巧,重视内心世界的开掘,大量运用象征、隐喻、通感、蒙太奇、意识流等手法,可以说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一种实验和再生,接续了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流脉。
代表作段小薇多大有:多多《青春》、岳重《三月和末日》
“白洋淀诗”的要点:1、反映了一代青年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思想的觉醒。2、具有比较广
阔的阅读范围和一定的艺术修养。3、更注重借鉴中国现代诗歌和外国诗中的材料和方法。4、活动方式:读书、朗诵诗歌、交换诗稿。5、以“大字报”的形式开创同人杂志《今天》。
22、80年代初期的小说
1.伤痕文学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古华的《爬满青藤的木屋》等。
2.反思小说:对的性质、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责任的思考。
代表作品有:《内奸》、《蝴蝶》、《绿化树》等。
3.改革小说:面对的“伤痕”和“废墟”,呼唤、表现在城市和乡村的改革。代表作品:《乔厂长上任记》、《乡场上》、《人生》等。
2.伤痕小说的代表作品:以1977年末刘心武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班主任》开端,由卢新华的《伤痕》而命名。
代表作家作品1. 刘心武 “伤痕文学之父”
以茹志鹃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为标志,在内容上由揭示“”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的总结,比伤痕小说带有更强的理性彩。
反思文学代表作品: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刘真的《黑旗》(一度被认为是反思文学的标志性作品)张弦的《记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王蒙的《蝴蝶》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路遥《人生》等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A、主题:反思了造成农民窘困低下生存状态的主客观原因。B、人物:李顺大:是一位盲目崇拜、感恩戴德、懦弱的人物。C、艺术:反讽意味的叙述;“双声话语”;悲喜剧相融合的效果。
陈奂生系列:指高晓声创作的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
高晓声小说创作的特点:一、基本上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二、“寓洋于土,土洋结合”,采用“中西合璧”式的艺术手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通过具有大量性格化的典型细节的描绘,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发展过程。成功借用西方小说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细致入微地绘写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历程。三、在人物刻画上,高晓声善于运用多种手段,使人物形象丰满而生动。首先,善于通过个性化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其次,善于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另外,通过人物之间以及人物自身的前后对比、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语言富于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