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现将学期结束前后及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本学期结束前后时间安排
(-)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时间安排
结合我县实际,各学段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时间延迟至下学期开学初,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二)学期结束时间
3.普通高中高一年级于元旦假期后调整为线上教学至1月13毕业生自我鉴定日;高二、高三年级于1月6日-8日
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结束后,视疫情变化开展线上或线下教学至1月13日。
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学校,应及时与县教育局疫情防控办报告,经综合研判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提前结束教育教学活动。
(三)2023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安排
2023年春季开学时间另行通知。
二、学期结束前后及元旦春节期间各项工作及要求
(一)全面做好总结规划。各学区、学校要对2023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提炼本学期学区、学校主要成绩、办学亮点及存在问题。要及时制定2023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及行事历,确保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请各学区、直属校将工作计划及行事历于2月上旬报送县教育局办公室(邮箱:*******)O
(二)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各学区、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全面落
实期末和寒假期间的师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情怀,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环保教育、健康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提高劳动能力,培养劳动精神;引导学生观看时政新闻,深入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工作和全国全省及家乡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大自然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扎实开展学生家访活动。各学区、学校要高度重视家访工作,开展以班主任、心理教师为主体,学科教师及学校行政干部全员参与的家访工作队伍,对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家访,确保家访的覆盖面和质量。要把留守儿童、特困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学生等作为家访的重点,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思想、学习和综合表现等情况,了解掌握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和生活习惯等,根据学生特点,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策略;要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亲子沟通方式,对家庭教育理念确有偏差的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要合力解决家庭教育中具有普遍性的睡眠、手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困惑,积极引导学生规划并管理好假期时间。要指导家长配合做好劳动教育、研学活动、近视防控、心理健康教育、体育锻炼
和思想品德教育等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严格执行“双减”规定。各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要求,一律不得以任何名义组织学生上课或进行各类办班活动,并教育学生寒假不得参加学科类培训机构培训。严格按规定控制学生寒假作业总量,小学低段不布置书面寒假作业。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评优、推优及竞赛活动。学校应整合教育资源,以就近、方便、适宜、安全的原则,鼓励学生寒假期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文艺活动、经典阅读、科技文化、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真正让学生过一个安全而有意义的、轻松而愉快的寒假。各学区要自觉履行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职责,加强与乡镇和属地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大巡查督查力度,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学科类机构转入“地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以及无证无照经营等违规办学行为。
(五)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举措。各学区、学校要根据国家政策和疫情形势变化,持续优化调整相关防控措施,做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过渡期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要结合实际,细化和完善过渡时期本校疫情防控办法和流程,优化校园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关于元旦的短信做到防控工作指挥体系不变、队伍不撤、力量不减,防控精准,处置高效。对近期校内举办的大型考试、赛事、会议等聚集性活动,提前谋划,细化预案,落实相关措施,确保安全平稳。要早谋划早安排,科学制定学生“错峰、错时、错学段”放假离校工作方案,确保离校师生底数清晰、留校师生保障到位、家校信息密切沟通、假期行程真实可溯。要深入开展科学防疫知识宣传教育,引导教职员工、学生及家长理性对待奥密克戎疫情。树立人人都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养成少集聚、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引导师生开展每日健康检测,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规范就医。要加强师生外出管理,提醒师生员工非必要不参加集聚性活动,减少走亲访友活动,尽量不前往人员密集性场所尤其是密闭空间,外出期间要全程做好个人健康防护。要严格执行校外人员入校审批制度,校外人员非必要不进校,确需来访的,需填报并通过访客进校申请,扫场所码,核验身份和健康码,测体温、戴口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等方可入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