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的灵魂
遵义县马蹄中学    王恩启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几千年灿烂文明的象征。诗魂,是古诗词的眼睛,是诗词中诗人思想的再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果引导学生走进了诗词的灵魂,那么他们一定会被诗词优美的画面、无声的音乐、深邃的意境所感受,从而产生对学习中国古诗词的无限欲望之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的灵魂呢?
赛尔号怎么玩一、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的写作背景
理解古诗词,必须了解这首诗词的写作背景,在背景之下,学生才能快速地理解古诗词。诗词是诗人生活的高度缩影,人们常说:诗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理解古诗词必须从诗词的写作背景出发,才能将诗词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准确地领悟出来。
如学习千古词帝李煜的《虞美人》,我们就要让学生了解李后主晚年那段悲惨的生活:国家破灭,妻离子散,自己沦为阶下囚,每天都要看别人的脸生活,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然后再带领学生追溯李煜的前半生生活:他风花雪月、锦衣玉食、成天与自己的妻子周后一
起填词、作诗、绘画的悠闲生活。走进了诗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就能将这首词所表达的无限忧愁领悟出来,而且对本首诗词的关键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理解更加深刻。
再如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如果不了解这首诗的具体背景,就会把它当作一首一般描写三峡风景地诗歌来读,就不能充分地领会诗中那种轻捷欢快地节奏韵致和由这种节奏韵致所表现出来地诗人无限喜悦地心情。
这首诗捉鱼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此前李白因在安史之乱后曾入永王麟幕府,肃宗即位后,以永王叛乱受牵连而入浔阳(今江西九江)狱,后被流放夜郎(今贵州铜梓一带)。诗人由浔阳出发,沿长江逆流而上,可当诗人行至四川夔州白帝城时,遇赦放还,于是又顺流回到江陵。这首诗即为顺流而下时的归途所作,抒发了当时的心情。整首诗是写景,也是抒情,诗中所描写的彩、景物、节奏都是明丽、开朗和欢快的,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遇赦以后那种喜悦欢快的心情。古歌中曾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李白这里却反用其意,在诗中化悲哀的猿声为轻舟疾驶的伴唱。由于诗人独特的感受,便将哀景化为乐景。只有了解诗人写作这首诗的背景和当时的心情,我们才能很好地把握这首诗的意蕴和它化悲为喜的独特地艺术创造。
二、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语言美
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最明显的就是语言的韵味。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种,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它合乎韵律、节奏,又讲究平仄对应、韵脚合辙,以及字数、句式的整齐,因此,古诗词诵读起来往往琅琅上口,使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好好吟诵,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韵味之美。
1、巧用媒体,直观形象吟诵古诗词。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美读”,就是有表情地朗读诗词,在入情的朗读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境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媒体则能将古诗词通过直观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将古诗词形象直观地再出来,而且有利于学生去抓住作者的心灵。
千古名篇《雨霖铃》,就可以先让学生在画面配朗读的多媒体课件中进行,从而感受这首词的无限魅力;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在歌唱家童丽优美的歌声中聆听《雨霖铃》的语言美。
大文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也可以在朗诵家鲍国安的朗诵声中去感受这美得语言,也可以歌唱家王菲的歌声去感受这歌词的魅力。这样学生不但提高了对诗词的领悟能力,而且教会了如何吟诵古诗词,增加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2、品读,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初中生,也有一定的文化根基,感受语言美,可以再品读上下苦功夫。
品读,就是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情趣去感受语言的美。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就一句千古名言鲍国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品读过程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知道里面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是否对仗工整,音韵是否和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再如《虞美人》,这首词就引导学生到他押的韵,在从字词上去感受那和谐的音韵美和语言美。
三、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独特的画面美 
我国很多古诗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体会古典诗词的画面美。
如杜牧《泊秦淮》诗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教学时就要引领学生感受月朦胧的秦淮河夜景;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教学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夕阳西下,杨花漫漫,笛声悠远,离人忧愁的画面。
人们常说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说的就是通过感受,激发人的情感。感知能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学生需调动所有感官,“目视、口诵、耳听、心惟”,进行综合的心理体验,形成立体交叉思维,使其从多方面感知作品,教师要如果正确引导学生领略了古典诗词那绝美的画面,那么就会激起他们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古诗词的进一步赏析、理解奠定感性基础。
四、引导学生渗进古诗深邃的意境美
意境是情和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巧妙结合,古诗词中的佳作无一不具有意境美。教师只有
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中所创造的意境美,才算完成了古诗词的教学任务。在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美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情和景是构成诗词意境的两个主要因素。“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中景物都打上了诗人主观感情的烙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思,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
如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看到这首曲,学生都知道这首曲中罗列了十种景物,构成一副荒凉寂寞的风景画。那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外在景物是诗人主观情思的投射这一点出发,使学生明白这首曲表达了诗人的漂泊流落之感,思念家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心。这首曲中,所有的自然景物都是为“断肠人”的心情而设,所有的景物都是“断肠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意境。
在中国古诗词中还有一种作品,它们意境的构成,不是借助客观物象的描绘,而是采用的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叙述、说理或感叹来抒发感情。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这首诗就表现了诗人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和人生思索。诗人俯仰古今的情怀,构成一种深厚的历史感,一种博大恢宏的气势。在诗人所创造的这种宏阔深广的历史空间中,真实地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地眼界、胸襟和抱负。全诗一气呵成,悲凉慷慨,把读者引进一种深远阔大的意境之中。
立夏
这类诗没有创造具体的意象,但也有诗的形象和意境,它的美需要感悟才能够真正接受。这类诗中的形象就是诗人自己,它的意境就是诗人内在精神的诗化,因而有时显得更加空灵。
五、引导学生挖古诗挖掘古诗词的思想美 
深圳超级男神西红士
“诗缘情”,“诗言志”,喜怒哀乐,诗之情也。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 
学习《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无题》等诗篇,就该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古典诗词的思想美。让如诗如画的祖国壮丽山川,在学生的胸中激荡。让学生对祖国的山山水水充
满激情,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学习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
名牌奶粉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词的灵魂,这样,学生的情感、思想、智力、健全人格、创造力等方面都有不可低估的发展。古诗词教学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因素,因而要不断深化学生的审美感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心灵在对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的领悟中受到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