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县依沭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沭者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三岁郊丘之制,有司按籍而行,藏其副,吏沿以干利。括考礼沿革,为书曰《南郊式》。即诏令点检事务,执新式从事,所省万计,神宗称善。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时赋近畿户出马备边,民以为病,括言:“北地多马而人习骑战,犹中国之工强弩也。今舍我之长技,强所不能,何以取胜。”又边人习兵,唯以挽强定最,而未必能贯革,谓宜以射远入坚为法。诏皆可之。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结息交易是什么意思
嵬而以天池请。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一·沈括》)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县依沭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沭者/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
B.县依沭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沭者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
C.县依沭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沭者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
D.县依沭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沭者/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平仓是宋代地方官府为抑制粮价、储粮备战以供官需军用而设置的粮仓。
B.枢密院是宋代最高的军事机构,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以防备武人跋扈。
公众平台推广
C.天章阁是真宗营建的奉御集御书之所,皇帝在此接见大臣是最高规格礼遇。
D.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括善于治水,造福当地百姓。他在担任沭阳主簿期间,借助水利工程,得到上等田地七千顷;他还在淮南疏通沟渠,整治废田,解救水患。
B.沈括革故鼎新,务实而有成效。在担任提举司天监时,他改革郊祭制度,并按新制进行郊祀,节省了大量费用;创设浑仪、景表等天文仪器。
C.沈括见解独到,提出备边之法。他主张发挥自身长处以应对敌人,同时对边人训练军事的具体标准提出建议,这些主张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D.沈括学问广博,文化成就斐然。他在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方面无所不通,都有著述,并撰写了流传后世的《笔谈》一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北地多马而人习骑战,犹中国之工强弩也。
②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
(5)沈括处理宋辽边界争端的依据是什么?范冰冰裸替甘露
【答案】
(1)A
(2)A电脑硬盘打不开
(3)B何泓姗
(4)①北方地区马多而且人们熟悉骑马作战,好比是中原擅长强弩。堰怎么读
②总共会谈了六次,契丹知道无法改变沈括的主张,就放弃黄嵬而请求天池。
(5)商定两国疆界的文书或文件(“所议疆地书”或“地讼之籍”)。
【解答】
(1)“……者”是判断句式,应独立成句,排除B、C两项;“疏水为百渠九堰”意思是疏浚水流为一百条水渠九个水坝,“以播节原委”意思是用来分导和节制沭水的主流和支流,是“疏水为百渠九堰”的目的,故应在“以”前断开。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