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0-07-27
作者简介:陈笑云,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主要从事新闻与传媒研究。
———以《你好,生活》为例
孙艺州陈笑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 要:近年来,慢综艺在综艺节目市场上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早期推出的体验类慢综艺仍是当前热度较高、品类较为丰富的慢综艺类型,随着节目市场的发展,这类节目也出现了利用明星流量的娱乐化倾向和同类节目扎堆的同质化问题。在市场渐趋饱和的态势下,如何突破“双化”问题并实现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转型突破,则需要节目更关注其差异化升级和文化价值深化。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青年生活分享节目《你好,生活》为例,通过梳理和分析节目在叙事主体、框架和手法等方面的创新,为当前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叙事结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体验类慢综艺;《你好,生活》;叙事结构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3-0065-04
2020年3月,央视综艺频道和央视网联合出品的体验类慢综艺《你好,生活》第一季完美落幕,作为央视首档先网后台的体验类慢综艺,节目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3亿。体验类慢综艺,是指嘉宾按照节目既定安排和规则体验生活,观众随着嘉宾体验产生代入感和情感共鸣的
一类综艺节目[
1]
,这类节目通常以去城市化的生活体验为主,以“慢生活”、平凡、温暖等为关键词。但是,这类节目的同质化和泛娱乐化问题却日益凸显。
《你好,生活》以体验类慢综艺的形式和特征为基础,在叙事结构和文化内涵上立意创新,突破了原有的高度重合的叙事模式,在画面呈现、环节安排、文化延伸等方面都给予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
一、叙事主体:飞行嘉宾的平民化转向
叙事通常有六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而在这些要素中,节目的创新突出体现在叙事主体的人员选择和语态呈现上。
一方面,飞行嘉宾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嘉宾的职业、年龄、个人形象与节目主题和定位适配度高,嘉宾的选择呈现平民化转向。除了固定嘉宾主持人尼格买提、孙艺洲和董力之外,节目中的飞行嘉宾职业多样,并不局限于演员、歌手等领域。在第一季节目的30位飞行嘉宾中就有5位是“素人”,如北大山鹰社社长魏伟、中医医师杜欣颖,给予了观众更强烈的接近性和亲切感。
另一方面,嘉宾队伍里央视主持人占比高,其形象和语态也呈现平民化转向。依托央视强大的主持人资源,先后5名央视主持人作为飞行嘉宾参与其中,这既运用了央视主持人的个人品牌,又呈现出主持人身份符号的平民化转型。在《你好,生活》中,央视主持人一改原有端庄严肃的形象,将更生活化、更真实的一面呈现给了观众。场景调度上,逛菜市场、做饭聊天、相互“吐槽”成为常态,主持人们走入生活成为了普罗大众中的一部分。
同时,主持人本身的专业特性也使得节目更具互
动感和话题性。节目播出后“康辉给老婆打电话”“央视主持天团团建”等微博话题阅读量均过亿,相关内容引发众多网友的点赞和二次传播。这些变化使得节目与观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在赢得更高关注度的同时,也使得节目的理念和内涵更加深入人心。
二、叙事框架:从单一到多元的环节预设
叙事是“经选择的不同种类的角、场合和事件的集合”,“事件之间有逻辑联系,发生在不同时间,通过一个一致的主题连成整体”[2]。《你好,生活》的叙事本质上也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围绕主题对事件和场景进行剪辑和组合,而节目创新的关键往往着眼于叙事的结构设计。相较于其它体验类慢综艺,《你好,生活》每期的叙事框架具有结构化和环节预设的特点。男子碰瓷月赚万元
《你好,生活》第一季共12期,每期节目内容可归纳为点出主题、嘉宾开场、活动体验、晚餐讨论4个部分。节目组先后前往4个城市进行拍摄,每一期都会围绕一个贴近新青年精神内核和当代青年所思所想的主题展开,由三位固定嘉宾和飞行嘉宾一起结合主题和当地文化特进行活动体验,在一天体验的最后常以嘉宾们共同制作晚餐并围绕餐桌讨论分享感悟作为结尾。
与许多体验类慢综艺单一的生活经营模式不同,《你好,生活》会预先进行活动体验部分的环节设置,通常会依照主题和地点设置2~3个环节,以旁白转场实现不同场景的转换。各个活动核心主题明确,呈现“形散神不散”的叙事特点。
节目中,主题的确立是叙事框架确立的重点,如第7期的主题“热爱”,其核心理念是希望青年在有限的人生中到心底真正的热爱并为之奋斗,节目将此概念与当下熊猫的“野化放归”相结合,将活动体验部分设于中国熊猫研究保护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通过嘉宾体验打扫熊猫圈舍、制作食物等日常工
作和中心工作人员的介绍,展现出这些工作背后的坚持与热爱。在晚餐讨论部分,嘉宾们从大熊猫保护的话题延伸到自己对心底热爱的追求,既围绕主题展开,又以个人的感悟解读并深化了主题,引发观众思考。
叙事框架中的环节预设,使节目融合了熟悉要素(点出主题、嘉宾出场、活动环节、晚餐讨论4个步骤)和其特有的未知要素(不同的主题、环节、嘉宾和地点),也让观众的关注点更多地落在节目的主题安排和情节推进上。除了叙事框架上的环节设置外,节目也在叙事主体上进行了创新。
三、叙事手法:散文化叙事风格的塑造
节目的央视特不仅体现在叙事主体的特安排上,更体现在其散文化叙事风格的塑造和应用上。以体验为主的慢综艺,其叙事侧重陈述和抒情,相较于快综艺则难免较为平淡。一些快综艺节目为了宣传效果,会通过剪辑人为制造嘉宾冲突,以引发热点和话题,提前吸引观众。《你好,生活》作为一档宣传新青年生活的正能量综艺,在制作和剪辑上并不以人物冲突为中心,而是转向以环节安排推动叙事进程,其环节的承接组合和节目内容的讲述都呈现出独具特的散文化叙事风格。
散文化的叙事风格营造离不开叙事手法的运用。广义上的叙事手法包括铺垫、悬念、冲突、感动、反转等叙事元素,在电视节目视听语言的呈现中,也包含了画外音、字幕、音乐、特效等听觉与视觉上的安排[3]。
节目的散文化叙事风格主要体现为内容的纪实展现和环节脉络的自由承接,手法上节目仍以线性叙事和抒情为主,但对画外音、字幕、场景空镜等要素进行了创新运用。在节目开场词和环节转接处进行叙事上的留白,使用长镜头和空镜头,并配以白手写体的字幕和浑厚男声娓娓道出的感悟金句,给人以视听
的慢节奏体验。此外,节目结构的安排也有散文的特征,以主题和意境为线索,削弱节目安排的刻意性,达到“形散而神聚”的效果。
如在第5期“治愈青春”中,嘉宾一行人结束了集市里火锅店吃火锅的场景,画面转向集市,节奏放缓,配合烟火气和人情味兼具的街景,就火锅店中刚讨论的话题“记忆中的味道”“家乡的特产”进行散文诗式的抒怀,而后又通过绿水青山的空镜头顺势引入下一环节,整个过渡呈现散文化风格特点。该过渡片段的分镜头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综艺节目《你好,生活》第5期环节过渡片段(00∶20∶10~00∶20∶50)的分镜头分析
镜号景别摄法时间画面内容旁白备注1近景移7"集市货摊上的各类香料
美食,也许可以治愈一切,治愈不
尽人意,心中所憾!
2中景移3"
从一筐筐鲜绿的梨,移至摊前挑梨
的老板娘和买梨人
你的思乡病,就是你身体里的蛋白酶
3中景固定4"
以黄绿的橘子摊和老板的手为前景,
大景深展现摊前吃东西的小女孩
吃到那些熟悉的味道
4特写固定3"
蒸笼里的红发糕和白发糕;通过景
深控制先后突出
再苦的心也会被治愈
5特写移3"摊位上红盒里的花生米味道是个任意门
6中景固定4"小吃摊上忙活着的老板娘的背影带你回到记忆中最幸福的时光里字幕均为白手写体,随画面内容移动位置;旁白为浑厚男声
7远景航拍3"俯瞰平静的湖面和两侧的青山
在时间无垠的湖上,我们撑篙而过,
音乐作伴,朋友相随
8全景固定8"
湖面上载着嘉宾的缓慢浮动的小船,
背景是两岸的青山绿植春光不必趁早,一切都是最好的
安排谢童前女友
场景切换:集市-
湖畔
四、启示与借鉴:试解慢综“双化”难题
《你好,生活》在叙事主体、叙事框架和叙事风格上的创新,使其在原有慢综艺的基础上呈现出节目优势和特,也为突破“双化”问题并实现体验类慢综艺节目的转型提供了思考与借鉴。
(一)遏制娱乐化:“受众本位”和“文化本位”的平衡
首先,《你好,生活》的价值导向和受众定位明确,整体叙事围绕新青年生活和文化展开。每期主题都会对应当下青年的关注点,12期节目主题涵盖了理想、奋斗、生活、健康、热爱、情感等关键词,抽象出了为理想奋斗、发扬文化传统、关注社会生态和自身成长的新时代青年样貌。同时,节目将12个具有概念特征的主题纳入具体的社会人事中,通过体验和感悟来吸引观众,弱化了嘉宾流量和冲突制造的必要性,在泛娱乐化的慢综艺市场上具有启示意义。
其次,节目的叙事关注青年的兴趣点。从时下流行的慢综艺模式出发,通过各行各业的嘉宾参与、年轻化的语态呈现、“台网融合”“先网后台”的网络实
冰箱最低温度
qq英文名字践、社交平台上的话题制造等,与青年观众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互动。同时,节目注重叙述主体的选择,摒弃了综艺节目“流量为王”的观念,嘉宾的职业多元、形象正面,能够在某一维度展现青年风采或引领青年更好地发展。而其中央视主持人的“破圈”更体现了央视语态的年轻化、亲民化,响应青年的兴趣和关注。
最后,节目对文化价值的把握是深层多样的。第一,除了节目正片,制作组也依照内容进行多元化的文化产出。在第9期节目中余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鳌鱼灯的制作,摄制组耗时七天记录鳌鱼灯制作全流程,并将该纪录视频投放至社交平台;第二,节目通过嘉宾们在4个城市的旅行多维度地展现了华夏文明的广博绚烂,呈现富有地域特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动态,如北京延庆地区作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交界处悠久的马文化、杭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鳌鱼灯”的传承、厦门依水而盛行的划龙舟传统等。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多彩。
(二)突破同质化:叙事风格、环节预设和“入世”态度
在慢综艺市场同质化问题严重的形势下,《你好,生活》在叙事元素组合上多有突破,主要代表有节目的散文化叙事风格、快慢相宜的环节设置和贯穿始终的“入世”态度。
第一,散文化叙事风格。在后期的剪辑中,高频出现的白手写体、浑厚的画外音、风景空镜的组合已经成为了《你好,生活》的鲜明标签。在叙事上,旁白娓娓而来的抒怀加之视听上的美感,奠定了“
慢生活”的叙事基调,也使得环节间的转换更为自然流畅。观众对节目“壁纸综艺”“平凡而有深度”[4]的印象,也大多得益于这种散文化风格的运用。
第二,弱人物冲突和重环节预设。许多体验类慢综艺多为单一的经营模式或顺其自然的情节发展,这就需要依托人物关系的冲突发展来带动节目叙事走向。而《你好,生活》则规划了环节的设置,通过不同活动和场景的切换推动叙事的发展,把握叙事节奏,弱化了嘉宾知名度和制造冲突的必要性,转而使得观众更关注事件本身及其背后的内涵。
第三,在“出世”中倡导“入世”[4]。道家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与许多完全远离城市喧嚣居于乡野的慢综艺不同,《你好,生活》主张以遵循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生世事,引导观众在慢下来的同时思考什么是奋斗、为什么奋斗、如何更好地奋斗,在整理和反思中培养积极“入世”的心态。同时,节目也从未割裂自然与城市的联系,其中既有慢节奏的乡野村庄,也有热闹喧嚣的城市图景。在第12期的节目中,嘉宾们走入厦门寻常的菜市场采买食物,切菜烹饪,看城市夜景,画面中虽有嘈杂的叫卖声或是街巷车水马龙的纷扰,但始终传递出人们内心的平静祥和和俗世中简单的快乐,这些都体现了积极“入世”的价值观。
这些特点从节目叙事的形式、手法到精神内核均凸显了节目的差异化特征,实现了节目在慢综艺叙事上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书婕,朱亚希.情感传播视阈下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与接受———以生活体验类综艺节目为例[J].
中国电视,2018(8):59-63.
[2] (英)利萨·泰勒,安德鲁·威利斯著.吴靖,等译.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4.
[3] 刘开凤.国内慢综艺节目特与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9.
[4] 光华锐评.总台慢综艺柔中见刚:《你好生活》写了首内核很燃的青春散文诗[EB/OL].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63344363858698720&wfr=spider
&for=pc,2020-04-01.
吴宇森女儿[责任编辑:武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