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保存在哪里
【摘要】电视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形态,既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又有商品的物质性、消费性;既有强制性、操纵性,又有迎合性、对抗性;既有同质性,又有多元性;既有类型性,又有创造性;既有娱乐性功能,又有教化功能。电视文化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跨学科的文化形态,涉及到的领域已远远不是传统的文化艺术所能涵盖的,但是却掩盖不了一个重要属性——大众文化属性。电视剧艺术作为电视文化的一个分类已经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一脉相承了电视文化的属性。以往传统上大众文化可以给其下这么一个定义,即从欣赏主体出发,从受众的接收品味和受众的阶层出发。在当代市场经济以及文化全球化的新的历史语境下,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大众文化观。笔者将对中国电视剧的大众文化属性所包含的社会功能性做一个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大众文化 道德 电视剧
感恩父母感动流泪句子我国电视文化的历史始于20世纪中期。虽然晚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经济和科技两个高速运转的车轮的驱动下,不仅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技术上,而且在传播理念与文化理念上都发生了前所
未有的变化。
林更新周冬雨电视剧在其艺术层面上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电视剧是为大众所创作的艺术,它要适应大众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其二,当前对大众艺术的认定是从机器生产、成批量生产的工业化方式来进行的,电视剧从整体上看有一定的工业生产性质。
另外电视剧遵循大众文化讲故事的传统。对电视剧而言,故事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这一点和电影有明显区别。从观众出发,我国的观众趋向于情节的欣赏,离开了情节也就失去了观众编剧中心说和导演中心说。由于故事性是电视剧成功的保证,所以一方认为编剧对电视剧更有发言权。我国大众艺术的欣赏传统之中,不仅要求故事的曲折复杂,而且要求叙事的圆满性。电视剧的最终结局是以圆满性以实现感动为结果的,因此电视剧也是以情感人的艺术。大众艺术中的情感要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要让剧中人有正确的情感分寸,有合理性的解释,违背基本道德的情感,就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中国的文化在其道德性的表达上有其独特的重点,同样在电视剧艺术上可以归纳出三个特点——娱乐电视英雄化的道德、传统道德、好汉情结。
中国电视剧的英雄道德主要是体现为一种舍己救人、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不惜舍去自己姓名的大无畏精神。这种道德体现是与中国文化本身的特点以及整个中国历史社会政治环境所不能分离的。在80年代左右,中小学的道德教育体系是提倡学习赖宁、学习雷锋,班级的墙上往往贴的都是董存瑞、黄继光的海报,保卫祖国、保护国家财产是高于生命的,并且中国式的英雄往往都是无任何品质上和性格上的瑕疵,这是与现实所背离的。中国人历来提倡“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一部电视剧除了娱乐大众,自然少不了要承担起道德教化的重任。当然,过犹不及。“高大全”与常人相去甚远。所以渐渐在9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纪交替的时候,中国对于英雄的宣传更多地倾向于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环境下的爱国主义。
因此中国电视剧的道德性中还包括了传统道德,大众艺术最普遍的道德追求是对传统道德中勇于承担责任、克己为人的善良道德的保持。对英雄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表现,往往要建立在传统道德的表现之上。传统道德是中国电视剧所特有的,传统道德中的“义”,使大众文艺中最常见的价值判断标准。对于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好汉情结,是贯穿在英雄道德和社会公德里的,这是中华民族本身的民族特性。但是很明显同西方电视剧比较,中国的传统道德更注重的是英雄的除暴安良,然而对起本身在社会中普通的身份有所忽略。而西方
文化因为注重个人性以及本身的自然属性。所以同样在《越狱》、《24小时》中也有类似的英雄,然而他们有家庭、有工作、有一切平常人所能干的任何事情以及在偌大的一个社会体系中的弱点和无法撼动庞大的国家机器是所流露出来的无奈,因为他们并不是万能的超人,他们也是社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中国传统道德的英雄更加浪漫、更加的神话化,这是与中国观众所独有的期待完美结局德性上特性所分不开的。
中国经济转轨后,“市场”概念在文化领域到了安身立命的平台。“文化”被赋予了经济学意义,作为特殊的“物质”而非纯粹的“精神”。换言之,“文化”在工业时代具有了商业价值,它非但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还可以产生商业利润。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与中国电视史相伴而生,40多年来,电视剧的真正发展是在1978年以后,这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是契合的,经济的因素似乎天然地与电视剧有不解之缘。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经济腾飞,电视剧又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这有充足的理由吸引人们去探究经济、商业与电视剧的存在关系。商业因素的介入给电视剧发展带来诸多好处,如电视剧风格、类型、题材、表现方法的多样多元;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作品人文精神的逐渐丧失,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偏离,电视剧作为艺术的品格滑落。是继续保持电视剧艺术品格还是沿着世俗审美文化轨道前行?这是关系中国电视剧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论争的双方
都将电视剧作为体现中国大众意志的最佳承载,焦点集中在电视剧是否已经是“大众文化”,“大众化”是否是电视剧发展的标尺,以及由此涉及的当下中国电视剧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尹教授认为中国电视剧已经“从教化工具到大众文化的位移”、“从宣传工具到大众文化的转变”、吴建豪肌肉“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结论。
“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现象,不是文化本身;文化是精神产品,不是具体的物质。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因此,我认为,中国电视剧的确具有大众文化的属性,但是它也应该承载着改变大众道德完善受众的精神品质以及提升国民素质的社会功能的使命。
性价比高的车有哪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