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讲义
第十课  爬山虎的脚 
易读错的字
匀(jūn)  叶bǐng)  牛()  弯)  枯wěi
会写的字
:竖向笔画要短,最后一笔横折弯钩向外伸展。  组词:猛虎 老虎
:左部窄长;右部笔画宜紧凑,末横稍长。  组词:操纵 操作
:注意上下对正。“口”两竖向内斜。  组词:占据 占用
:中部窄长,各部分注意穿插迎让。  组词:嫩红 娇嫩
:左边第一笔为竖撇,第三笔竖与“页”等长。  组词:顺利 顺风
黄慧慈:注意左部窄且短;右部横折钩大小适当。  组词:均等 均衡
:上部小而紧凑;中部宽;下部底横长。  组词:重叠 叠加
:左窄右宽。“日”略扁。  组词:嫌隙 空隙
:草字头横长,横撇、点伸展,底横最长。  组词:嫩茎 茎部
:左窄右宽。左边竖长、直,且有力度。  组词:叶柄 刀柄
:“禾”最后一笔是捺,“女”撇短点长,横最长。  组词:枯萎 萎缩
刘晓庆入狱
:“目”窄短,“焦”起笔较高,四横间距一致。  组词:瞧见 瞧病
:“口”内的“古”在中间,要匀称。  组词:牢固 稳固
多音字
李承铉演过的电视剧曲
(曲折)
(歌曲)
(床铺)
(铺垫)
重点词语
爬山虎  操场  占据  嫩红  顺风  均匀  重叠  空隙  嫩茎  叶柄  枯萎  瞧不起  牢固  舒服  反面  触角  弯曲  细小  痕迹  休想
词语释义
:水面微微动荡。本文指爬山虎的叶子被风一吹,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的样子。
叶柄:叶的组成部分之一,连接叶片和茎,长条形。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空隙:中间空着的不大的地方;尚未占用的不长的时间。
蛟龙:古代传说中指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
舒服:能使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拂过:轻轻擦过。本文指风轻轻吹过爬山虎的叶子。
相当:表示程度高。
休想:别想;不要妄想。
逐渐:渐渐。内字组词
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一顺儿:同一个方向或顺序。
引人注目:引起别人的注意。
近义词
均匀—平均    空隙—间隙    痕迹—印迹    逐渐—渐渐
舒服—舒适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叫什么名字  原先—从前    新鲜—鲜嫩    牢固—坚固
休想—别想
反义词
舒服—难受    弯曲—笔直    仔细—粗心    牢固—薄弱
逐渐—徒然    细小—粗大    新鲜—陈旧   
词语搭配
冯小刚睡了苗苗天涯蜗牛)的触角      (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嫩茎
相当)牢固 
词语拓展
“引”字开头的词语:引人注意  引人入胜  引火烧身  引狼入室  引以为戒  引而不发  引吭高歌  引人注目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只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长篇小说《倪焕之》。
课文分析
本文既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又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过程,使我们读后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激起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图解课文
写法探究
仔细观察事物的特点
仔细观察是获得写作材料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作者在观察爬山虎时,由远及近,从满墙的叶子写到形似蛟龙的爪子的细丝;写叶子时突出了叶子颜由嫩红到嫩绿的变化
特点,说明了作者不仅观察仔细,而且是连续的观察。我们要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做好记录,由静到动,由全面到具体,突出特点,细致描写。观察贵在有恒心,我们只有坚持下来,才会有所收获。
品味语句
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赏析“满”“占了一大片地方”充分体现了爬山虎长得多而茂盛。两处提到“墙”,这就暗示爬山虎是一种善于攀爬的植物,它与墙密不可分。
2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赏析“嫩红”“嫩绿”写出了爬山虎叶子颜的变化。从“不几天”“嫩”可以看出作者对爬山虎叶子的颜变化作了连续、细致的观察。]
3.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
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赏析这几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作者先概括写叶子绿得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再具体写令人惊叹的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这里看似写叶,实际上暗示了爬山虎的“脚”功不可没。
4.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赏析一个“漾”字,生动地再现了满墙的绿叶随风起伏的情景,如绿海荡起了波纹,令人为之一震。
5.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赏析作者在连续、细致的观察后用“触”“变”“巴”“拉”“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
山虎爬墙的过程。正是由于细丝由直变弯,产生了拉力,才使爬山虎的茎在墙上贴得很紧。
6.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
赏析这里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爬山虎与墙的依赖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触着墙便会不断生长。
7.不要瞧不起那些灰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赏析“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是对前句“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的补充说明,从而突出了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牢固”的这一特点。
难点解析
1.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让人看着非常舒服?
答:爬山虎长大了叶子十分引人注意,它们在墙上铺得均匀而不重叠,而且不留空隙,每一片叶子都那么新鲜嫩绿,好像哪位高明的画家的一幅画,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让人看着非常舒服。
2.爬山虎的脚指的是什么?
答:爬山虎的脚指的是一种具有吸附功能的细丝,它长在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3.为什么爬山虎刚长出的叶子是嫩红的,而长大后变为嫩绿的?
答:因为刚长出的叶子含花青素较多,所以呈现为嫩红的;长大后含叶绿素较多,所以呈现为嫩绿的。
4.体会“铺”“漾”的妙用。
答:一个“铺”字将叶子又多又密的特点表现得十分形象,满墙的叶子就像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浓绿的图画。“漾”字则使句子有了动感。微风拂过,一片片叶子就组成了绿的海洋。作者巧妙地写出了叶子的勃勃生机。
5.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答: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的每只脚只爬一下,便巴在墙上不动了,等长出新的脚后再爬一下。
6.出第4自然段中体现爬山虎爬墙过程的动词,并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答:描写爬山虎爬墙的动词:触、变、巴、拉、贴、爬。这些词用得十分准确,细致而生动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7.作者是怎样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答:一是连续观察,从爬山虎的脚上细丝的变化,爬山虎脚触着墙与没触着墙时的变化,可以知道作者是经过长期的观察才发现这些变化的。二是细心观察;“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些细致的描写就是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的。
考试热点
《爬山虎的脚》一文,第2~4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常出课内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