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总6页)

奇怪 我不懂得爱
湘西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当前,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湘西经济建设中的支柱产业。湘西地区山川锦绣,人文灿烂,凤凰古城历史悠久,是一座着名的集自然、人文、民俗景观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本文从凤凰古城的历史由来、凤凰古城的文化资源、凤凰古城的发展现状、凤凰古城的存在问题出发,分析了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本概况,并对凤凰古城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从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旅游品牌、重点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手工艺品和纪念品、寓教于游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夏力薪年龄
关键词:文化旅游 凤凰古城 对策
近年来,文化旅游热在国内逐渐升温。从战略层面上来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我国发展繁荣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战略要求,是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是顺应当前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大趋势;从经济层面上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能延伸旅游业的发展心语经典语录
出路,提高旅游路线的品质,对内可以扩大消费,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文化层面上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与旅游结合既有利于放大旅游的载体作用,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的传播渠道,对内可以提升国民素质,传承中华文化,对外可以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由此看来,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都不可或缺的课题。
凤凰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着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对于游客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哇唧唧哇和哇唧娱乐什么关系
一 凤凰古城的历史由来
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从此不再死亡,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
凤凰古城古称镇竿,位于湖南湘西州的西南边。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万,是一
个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凤凰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设五寨长官司,清设厅、镇、道、府、成为湘西军事政治中心。
二 凤凰古城的文化旅游资源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湘西凤凰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洞风光无限。凤凰古城依偎着沱江,山环抱,关隘雄奇。这里的山不高而秀丽,水不深而澄清,峰岭相摩、河溪萦回,碧绿的江水从古老的城墙下蜿蜒而过,翠绿的南华山麓倒映江心。江中渔舟游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河畔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可谓天人合一。
(二)丰富的人文资源
湘西凤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据不完全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湘西凤凰这里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湘西凤凰出中将7人、少将27人。当代以来,湘西凤凰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将军、高级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
特别是随着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龄,着名作家、历史学家沈从文,着名画家黄永玉的出现,湘西凤凰不仅闻名全国,而且蜚声世界。
(三)丰富的建筑景观资源985大学有哪些学校
湘西凤凰古城现有文物古建筑68处,县级以上文物20 多处,古遗址116处,明清两代特民居建筑120多栋,还有明清石板古街道20多条。民居文物有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熊家宅院、陈家宅院等官宅,有沙湾民居、回龙阁吊脚楼等普通民房。据统计古城范围内现有各种庙祠建筑达58 处,目前保存完好的有田家祠堂、陈家祠堂、万寿宫、遐昌阁等。
(四)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湘西地区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还生活有汉、回、瑶、侗、白等其他民族,总人口约26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汉族10.75万人,占27.74%。苗族为本县土着民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一般与汉杂居。湘西州古称“三苗之地”、“荒蛮之地”,千百年来,沉淀形成了以楚文化为主流,与巴文化、汉文化相融合的地域文化。奇异神秘的历史文化现象,造就了湘西独特的民俗景观。原汁原
味的楚巫文化、韵味独特的湘西凤凰土话、别具一格的苗族服饰、苦辣咸酸的饮食习惯,还有原始戏剧活化石傩堂戏、地方风味十足的阳戏、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文茶灯,以及玻璃吹画、蜡染、纸扎、苗族银饰等格调清新高古的民间工艺,构成古城独具特点的民族民俗风情。
三 凤凰古城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
凤凰古城现有着名的凤凰九景: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陈宝箴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东门城楼,沱江泛舟,虹桥风雨楼,崇德堂,万寿宫。以凤凰九景为核心,凤凰县开发了“长沙-张家界-凤凰”“古城-苗寨-南华山”多种旅游路线,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整合。
为加强景点和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凤凰县积极与中央扩大内需的建设项目对接,加快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了乡村游的条件,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并开展南华山景点开发、沱江游道三期工程的建设、“青山抱古城———八百里绿行动”、沱江河道清淤,城市亮化、净化、绿化工程的实施。同时,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凤凰县进行了旅游市场整治、旅游环境整治和交通秩序整治,成立了导游服务管理中心、组建
了受理游客投诉中心,打造了凤凰宜居、宜游的旅游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 前来凤凰参观、考察、观光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根据2001年的统计,近10 年凤凰古城每年游客少则18 万人次, 多则50 万人次, 平均30 多万人次。而经过十年的发展,每年游客少则50万人次,多则上百万人次,2009年接待人数485.95万人次,2011年更高达650万人次。2009年,凤凰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旅游总收入26.09亿元,门票收入1.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2% 和20.16%,成为湘西州旅游的龙头。marstv苏小妍
2012年3月,湖南吉首矮寨大桥正式通车,标志着渝湘高速全线贯通,让重庆到凤凰古城的车程由8小时缩减为不到6小时。随着矮寨大桥的通车,未来杭瑞高速、常渝高速和吉怀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后,预计到2013年,凤凰古城的接待量将达到1300万人次。
四 凤凰古城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过热”降低旅游品质
经过政府、民营企业和当地居民的不断努力,凤凰古城的文化旅游已经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然而,随着古城接待人数不断增加,古城开始出现“旅游过热”的问题。凤凰古镇城内面
积大约仅1.8 km2,每年却要接待游客约500万人次,这对古城的保护和未来良性发展造成威胁。旅游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古镇长期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资源、人文资源造成了明显且严重的破坏。并且喧闹的人、导游的解说打破了古城宁静的氛围,使许多游客未能得到期望的满足感。
(二)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深度
目前,大湘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单一,雷同现象比较严重,创新性产品较少。搬上舞台的演出节目在区域内各景点大同小异,多有重复。各景区皆以“门票经济”为主,旅游景区开发得不够深入,对于景区内涵及盈利点的考虑并不充分,对景点文化内涵把握不足,旅游内容仅仅停留在“看”的表面,缺乏寓教于游,边游边学,体味历史沧桑,传播凤凰文化的游览途径。
(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中似而非的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在发掘民俗文化内涵、提高民俗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层次开发方面还做得不够,民俗文化产品品位
不高,难以让游客切身感受和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游客往往把民俗文化旅游作为山水景观游览的副加产品,民俗文化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四)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游客蜂拥而至,造成古城严重的过载运行,瞬间的客流增大,也对配套的基础设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古城只有一定的大小,不能为了接待更多的游客而去破坏古城的整体氛围,因此古城周边与外围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另外,凤凰是湖南西部比较偏远的一个小县城,目前还没有直达凤凰的交通工具。凤凰交通设施尚不完善,也是限制其发展的一大问题。
五 凤凰古城文化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分流古城游客
通过拓展用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好目前凤凰载客量过大,容量不足的状况。积极开发凤凰古城周边旅游景点,并进一步通过营销活动、经营管理等手段,分流游客,降低
中心区“瞬时过载”的情况。另外,为保持古镇宁静,禁止旅行团导游使用扩音喇叭讲解,改为由当地管理者统一制作宣传传单手册,放置各场馆门口供游客免费领取。保持古城的良好旅游环境。
(二)通过活动打造旅游品牌
通过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举办全国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开展品牌化经营,把古城的品牌做响做亮。要把塑造鲜明的旅游主题形象作为旅游策划活动的宗旨,通过举办书画展、摄影展、商品交易会、围棋比赛、歌舞比赛、音乐节等参与性高的活动,使“神秘古城、天下凤凰”的旅游形象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不断形成冲击,打造凤凰旅游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