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策略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
历史虚无主义的目标随社会矛盾、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在海外基金支持下,谎言的派生也颇具“时效性”。2020年年初抗击疫情期间,我国刚修建雷神山医院,网上立刻就有带图片、以假乱真的所谓“美国出动10艘医疗船,一艘相当于1个雷神山医院”。历史虚无主义起初是涓涓细流,听的人、传播的人、信的人多了,就三人成虎,由涓涓细流转为滔滔洪流,此时它们也撕下了伪装的中立立场,露出了择人而噬的真面目。作为在欧洲战场牺牲人数最多、贡献最大的前苏联,近几年来西方炮制出盟军攻陷柏林、苏联是二战发起者之一的谣言。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我们不去攻占,就会被敌人攻占,他们将抹杀中华民族过去和现在的一切成就,在物质和精神领域沦为西方仆从。
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和捏造历史文化,过度夸大西方成就,贬损民族英雄,是一种暗藏目的性非中立的政治思潮,企图瓦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历史虚无主义会使人忘记历史、接受虚假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西
方灌输的价值观,让人认为现在和过去是错误的,只有全盘西化才是正确的。最终,中华民族将被瓦解,民族的团结力和人民的内聚力不在,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买办和异化的人民众。青年学生处于成长关键期,探索求知欲强,但如果不能接受正确的唯物史观,就会接受历史虚无主义,这实质是唯心史观。苏联解体就是鲜明的教训,一个消灭白匪资本家、粉碎法西斯、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短短几年被戈尔巴乔夫卖给了西方,这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是西方长期的渗透与侵蚀,使得以资产阶级利益为核心的普世价值观有了庞大受众。更有不少前苏联精英分子,失去信仰后,以瓜分国家利益、实现阶级跃迁为目的,共同掠夺了属于人民的国家。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思政教育要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审视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信仰,为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做出卓越贡献。
思政教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
将“四个自信”作为大学生思想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方法论。历史虚无主义由“不自信而生”,补足精神之钙尤为重要。“四个自信”能帮助大学生树立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意深远、空间广阔。道路自信是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在所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理论自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始终以中国特社会主义理李梦台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 广东江门 529000)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以价值中立、理性判断为幌子,否定和抹杀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的丰功伟绩,肆意歪曲事实,给人民众贴负面标签,得出西强我弱的错误结论。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大学生能够轻易获取各种信息,其中有不少充斥着历史虚无主义的谎言,但由于多种原因,这种谬论受众颇多。在青年学生成长中,思政教师要帮助学生补足精神之“钙”,强化“四个意识”,守好校园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通过思政课堂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
作者简介:李梦台(1989-)女,河南新乡人,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硕士,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论体系为指导。制度自信是要捍卫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全心全意服务好人民众,积极推进各项事业,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文化自信是要发自内心地以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为自豪,中华文化是能唤醒众最基础、最深厚的文化实力。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失去历史将忘记从何而来。受“台独”荼毒仅几十年,许多台湾青年人已经不知道中国史,割裂了历史就割裂了同胞的血脉认同。中华民族是善于自省和超越的民族,《过秦论》《史记》充满客观分析与历史反思,这背后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青年学生要懂史,更要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从历史中得出经验教训,科学理性地看待历史问题,坚决抵制充满偏见和西方特的历史虚无主义谎言。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得失观。青年学生要正确看待个人得失,不能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噪手,不能将个人际遇扩大成为制度上、道路上的问题,要脚踏实地地以个人价值实现为人生目标,不能成为拜物教教徒,要坚决抵制与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紧密相连的逐利观。现实中来自社会、家庭、工作的压力使得竞争空前激烈,不能脱离实际苛求学生做到与物质决裂,但要引导学生学会平衡付出与所得,平衡个人价值实现与物质分配,不能被物质完全,形成舒缓压力、排解愤懑的的方法,寻个人价值实现与物质所得的平衡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要坚守初心,帮助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和分析历史,铭记五千年和近代以来民族英雄与革命先烈走过的路,更对明天的路充满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参考文献
[1]孙旭红、夏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新时代国家认同的消解及其纠治进路[J].探讨与争鸣,2020(10):91-92
[2]郭丽双、崔立颖.重塑历史观与价值观:俄罗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回归及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02):145-146
[3]杨万贺、任新玉.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8):11-12
李梦个人资料简介
[4]徐家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生成及其批判[J].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评析,2020(02):139-140
[5]赵雪、韩升.全球化视阈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生成与批判[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0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