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困境及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
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放缓,发展艰难,几乎所有企业在这次危机中均无法幸免,或多或少都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各企业会重新思考人才的内涵,会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审视人才的标准。
作为培养人才摇篮的高等学府,会面临更高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目前的社会环境和企业的新要求,高等学校如何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重新定位?培养模式如何?培养手段是什么?都是迫在眉睫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困境
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但社会对其并不陌生。
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几乎均设有工商管理专业,各高等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缺少特,课程设置趋同。
所以,普遍给人们的感觉是,专业涉猎的面广且内容比较杂,缺乏针对性,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是,面对人才市场,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面前又极其尴尬,具体困境如下。
(一)课程设置广而不专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即专业涉猎的内容广,而且比较杂,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人才的培养,缺乏专一性。
在人才培养规格中,普遍描述培养优秀的中高级管理者。
但在课程设置上几乎千篇 一律,给学生的感觉是课程体系涉及的面很宽,缺乏针对性。
并且,学习的各种理论知识又缺乏实践性,很难将其落实到实处。
在求职中,难以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会计等专业毕业生相竞争,由于缺乏专业技能性,求职时非常尴尬。
(二)各院校大同小异,缺少特
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的内容普遍趋同,虽然在规划中均提出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培养具有一定特的满足地方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但纵观各大学的人才培养规划不难发现,基本上是大同小异的。
所提特在规划中略有体现,但在操作中,由于各种因素很难付诸实施。
有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只是加入一两门与众不同的课程,似乎已经突出特了,但仔细品来又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这样一来,使本来就不太明显的特变得更加暗淡,人才培养的趋同现象极为普遍。
(三)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规划中,均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是,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以及企业对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难度在近几年逐渐上升。
如实习基地的建设,有些形同虚设,企业很难允许没有实践经验的在校生参与实践管理活动。
因此,企业实地⒐鄢闪似笠凳迪暗闹饕手段,而实地考察往往也是走马观花,很难达到预期的实践目的与效果。
因此,实践教学只能局限于校内的实验室,依赖于教师的实践教学手段,这就对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资金雄厚的一部分院校基本上能达到实践教学的要求,但大部分院校由于资金和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匮乏,而很难达到实践教学的需要。
造成实践教学手段单一,且脱离实践是普遍现象。
(四)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部分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不明确,各大学在培养目标中均描述培养高级或中级管理人才,乃至基层管理人才,但在课程设置中,很难到与这些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很难发现清晰的对这三种人才培养的差别性,以至于千篇 一律,缺乏特和针对性。
而且,在课程设置中受干扰和限制的因素过多,造成人才培养规划的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空间和灵活性,专业课程设置缺乏自主性,产生趋同性极强的后果。
所以,培养目标讲得清,操作难,出现比较严重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匹配不清,甚至不合理的局面,很难培养出有针对性的工商管理人才。
二、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培养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高级管理人才
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如下。
1.要具有较高的修养和良好的品德,具备集体主义观念和精神。
人们常说:小用看能力,大用看品行。
高级管理人才在品行上的要求会更高,没有良好的品行难成大器。
缺乏良好品行的高级管理者,由于其智商高,会具有更高的隐蔽性,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2.高级管理人才要具备全面的概念技能和突出的
行政技能。
著名管理学者卡兹提出管理者应具备三种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后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行政技能。
高级管理人才应着重具备概念技能和行政技能,应善于决策,尤其是企业的战略决策,并能根据决策目标制订出完整的计划。
这主要表现为应具备较强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分析规划能力、把抽象变成具体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决策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资源的分配能力、创新变革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1]。
3.高级管理人才还要具备一定的人际技能和技术
技能。
高级管理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公关技能、善于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能力、培养团队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与本企业相关行业的知识和技能。
(二)中级管理人才
中级管理人才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1.应具备一定的修养和品性,具备管理者应具备的心胸和素养,要有一定的人格和表率作用。
这样才能更好行使管理者的职能,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2.在技术上,要更加突出执行力、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主要表现为分析和规划能力、总结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资源的分配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控制能力、熟练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基层管理人才
基层管理人才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首先应具备合格的品性,这也是任何管理者均要具备的条件,有了良好的品行,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打造出团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基层管理人才更加突出技术技能,如实践的操作技能、要精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同时要具备培养和组建团队的能力。
三、工商管理专业的对策
(一)课程设置多元化,突出专业特
在课程设置中,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如下两种培养模式中选择培养模式。
1.建立专业技能培养课程。
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设置,保持原有优势的同时,提高专业特长,采取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体系。
具体做法是: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可以设置市场营销管理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财务管理课程,每个课程由3―4门课程组成。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相应的课程,该课程还可以与高、中、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课程相结合,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2.建立目标培养课程。
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根据培养目标和标准,采取多层次的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的设置一定要与培养标准相匹配,建立与目标相对应的人才培养课程。
根据目标,可设置高层管理者培养课程;中层管理者培养课程和基层管理者培养课程,
每个课程由3―4门课程组成。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并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的层次化、多元化和差异化,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二)加强品行教育
品行教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德才兼备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条件。
所以,无论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还是在日常的教学或管理中,均要重视对学生品性的教育与引导,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义务活动,尤其是公益性活动。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并计入学生的创业学分。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品行培养方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合格的大学生[2]。工商管理课程
(三)科学规划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困境,在人才培养规划中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校外知名企业家走进课堂,传授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管理技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大力构建校内实验室,从大一开始组建模拟实验团队,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训与比赛。
在这些团队中,培养2―3个优秀的团队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相关的模拟大赛,并根据比赛结果计入创业学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在比赛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建立团队意识和管理理念[3]。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要培养优秀的学生,其前提条件是要有优秀的教师。
因此,应不断加强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选拔年轻骨干教师走出校门,甚至是国门,不断开阔视野,丰富教师的知识面和内容,健全教师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各N各样的比赛,提高相关的技能,锻炼各种能力。
激励教师走进企业,在企业学习相应的实践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弥补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弊端,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