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渔人甚异之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B. 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寻病终 ②寻向所志               
D. ①诣太守,说如此 不亦说乎
二、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4分)
    A.便要还家  B.屋舍俨然 C.项为之强  D.满坐寂然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5分)
豁然(    ) 俨然(  ) 阡陌(    )怡然(  ) 垂髫(  )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9)
1、欲穷其林______ 2、仿佛若有光____3、初极狭,才通人____
4、屋舍俨然_______5、阡陌交通_____6、不足为外人道_____
7、便要还家_______8、皆叹惋桃花源记原文_______  9、欣然规往______
五、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8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六、填空。(6分)
1、根据文章内容,恰当选用文中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__ __ __ __”。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_ __ __ __”。离开桃花源时,他__ __ __ __”,但再来寻时,还是__ __ __ __”。
2、理解文章内容,并填空。
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美好社会理想的世外桃源。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七、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原因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2、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4分)
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语:___________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___________
九.(09湖南娄底市)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    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
十.(08长春)()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便扶向路(          )  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
答: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
答:                                                                                                                       
十一.09广东省)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8分)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译文: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但再来寻时还是“□□□□”。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2);(3)。(3分)
十二.09安徽省芜湖市)文言文阅读(15)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①阡陌交通              ②便还家:                       
之哭也:              政猛于虎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十三.(2008 南充市)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4-27(10)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之(              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2.请从[]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