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桃花源记》教案3篇
《桃花源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技能目标:
  学会根据语境理解词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切身体验桃花源的自然美、风俗美。 教学重 点 掌握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语境理解词语。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重视对注释的识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课前检测:5分钟
  三、分步品味课文1.想像桃源之“美”。
  学生争相回答,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明确: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教师小结:听着大家的描绘,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2.理解桃源之“乐”。提问: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学生明确:男女、老幼、渔人
  提问: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看。
  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学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乐。学生明确:(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和平的生活。
  (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学生小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
  评读桃源之“奇”。
  提问: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 奇,那是因为 ”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明确:景奇、人奇、踪奇。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且形状奇特,“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人奇。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踪奇。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守竟然“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 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 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源幸福 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丰衣足食 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说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教案 篇2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2,作者塑造的“世外桃园”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桃花源记原文  教学难点文章的主题。
  预习要求:1,给下列字注音:
  缘旷豁髫诣骥
  2,朗读并试背课文。
  教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1-2节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根据《扬子晚报》的一则消息“云南发现“世外桃园””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桃花源记
  强调:源:水的源头。桃花源即,桃花溪的源头。
  指导:课后查资料,了解陶渊明的其他情况。
  二,检查预习:1,学生朗诵课文。
  2,给下列字注音:
  缘旷豁髫诣骥
  集体订正
  三,明确本课的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讨论课文的结构;重点学习1-2节的词语。
  四,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讨论就文章的结构设计问题:
  疏导:
  总结可以讨论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安排材料的?(只将阅读重点一开变一下)
  2,标出文中表现渔人行踪的词语。
  3,据此划分课文的层次。
  明确:1—2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参考课后思考题五。
  五,学生再一次阅读全文,师生共同讨论完成1-3题:
  总结明确:
  1,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安排材料。
  疏导:行踪可以理解为:地点的转移。
  2,表示行踪变化的词句:
  板书:
  缘溪性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停数日既出及郡下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教案 篇3
  一、 教材分析
  (一)课文所处的地位及联系
  本单元在文体上属于“记”一类的文字,四篇都被选入《古文观止》作为传诵千古的美文,学习、背诵这样的文章对培养、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很有帮助。教学中应该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在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识,形成能力来学习这几篇文言课文。
  (二)教学内容
  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而作为文言文,在教学上,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障碍,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作进一步思考,因此,本课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作者,把握“记”文体特点,疏通文意
并熟读第二课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并从现代文的角度对文章的主旨作进一步思考,这是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