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居住区更新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旧居住区因存在布局规划不科学的情况,弊端日益凸显,当前的居住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为提高地区发展活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对其进行改建改造。基于此,本文对老旧居住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其更新的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更新措施,希望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更新;老旧居住区;更新
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应运而生,提高了人们的居住体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老旧居住区造型简单,常以低、多层住宅的形式呈现,在绿化环境、服务设施以及居住空间方面存在局限,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对城市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老旧居住区的更新改造。
1老旧居住区发展现状
老旧居住区在设计初期主要以“居住”为目标进行设计,对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等问题没有过多重视。经过居民长时间的使用,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已经逐渐老化,无法满足人
们的居住生活,对城市界面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老旧居住区的现状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住宅公共空间
老旧居住区多数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建设,存在设计标准低、结构单一、外型呆板的情况,另外受当时经济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在空间结构以及无障碍设施方面存在局限。电梯、防护栏等设施没有安装,给老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对于小区的建筑外立面,由于未定期进行修缮处理,导致外墙明显老化,保温功能也逐渐弱化,同时缺少物业的管理,部分居民自行安装空调机位、更换门窗,导致建筑外观更加杂乱无序,遗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影响人们居住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1.2绿化环境
老旧住区的建筑过于密集,也导致了绿地面积狭小,绿植缺乏维护,不符合居民的生活需求。在此基础上,绿化设计受建筑布局的影响,呈平面的形式呈现,虽然生长繁盛,但由于缺乏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形式单调,使人们出现视觉疲劳,发挥不出绿植的应有价值。
另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绿化要素与周围环境布局不呼应,导致美学与功能出现脱节,不仅没有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还占用了大量的活动场地,对公共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侵占,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1.3对于物质环境
老旧居住区的布局多以行列式排布为主,小区的出入口较少、识别性差,给车辆进出带来一定的阻碍。根据调查,老旧居住区的步行通道一般在3-4米,但由于缺乏车位设计,私家车乱停乱放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公共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侵占,对交通的运行造成一定的阻碍。对消防通道进行占用,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1.4服务设施
在老旧居住区存在居住环境单调乏味,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的情况。由于物业管理缺失,养老服务设施、文体设施以及医疗设施存在局限,导致公共设施无法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供需矛盾日益显著[1]。老旧居住小区的文化娱乐场所设备设施水平较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脱轨,建筑内部年久失修,导致部分场所被废弃,出现空间缺位的情况。
小区基础环境设施落后也是老旧居住区存在的主要弊端,例如:照明设施、垃圾筒等基础设施缺失,对夜间环境的安全无法提供有力的保证,在倾倒垃圾桶时,主要采用集中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如后期处理工作不到位,对小区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目前老旧居住区普遍存在医疗健康设施、照料护理机构缺失的情况,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远不能满足养老需求。
2老旧居住区更新改造方法
2.1城市化更新
因涉及范围较广,涵盖内容较复杂,在对老旧居住区进行改造时,要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基础上,对需改造项目的房屋面积、基础设施以及人口数量等情况进行详细调研,根据居住区的紧急程度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改造方法,呈现出一种新的住户居住体系。通过对老旧居住区进行拆除重建、更新改造,提高居民的住房条件,优化社会形态,改善城市面貌,使老旧居住区的居住功能与城市功能可以达到协调一致性,最大化的保证城市效益。
2.2协同式设计
在对老旧居住区进行更新改造时,需要设计师相互促进、相互协同,以保证改造成果的最优化。老旧居住区的居民因社会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以需要各方设计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为设计方案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另外,在体协同决策的过程中,各方主体会出现利益冲突,而运用协同设计以改造目标为基点,通过相互协作达到利益平衡,使设计方案更容易被居民接受,有效避免后期改造过程中出现问题。
2.3针灸式改造
针灸式改造方法主要是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对老旧居住区存在的弊端以及所处地理位置进行综合分析,对公共空间、交通设施以及绿化环境等问题进行全方位考虑,根据存在的症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造的过程最适合居住的城市[2]。因该种方法主要被应用在小规模的改造中,所以在具体应用时,要将需要改造的内容采取分段、分时间的方式进行设计,以达到老旧居住区更新的目的,并且通过该种方法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有效激发城市活力,改变城市面貌。
3老旧居住区更新策略分析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老旧居住区进行更新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结合地域特,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在保证老旧居住区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其内部建筑和公共环境进行优化,使改造后的老旧居住区与城市化发展进程相符。与此同时,在对老旧居住区进行改造时,要鼓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改造,策力,提高社区改造的效率,提升居民对改造后居住环境的满意度。针对当前老旧居住区的发展现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3.1公共空间
建筑外观改造。由于长时间的使用,老旧居住区的外墙保温效果逐渐下降,墙体出现开裂的情况,影响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无法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要求。针对此种情况,要对老旧居住区建筑的隔热性能进行改善,对建筑外墙的施工材料进行优化,选择保温性能好、节能环保的材料对围护结构进行修缮,提高室内的保温效果,避免室内热能出现传导损失的情况,最大化的满足用户的居住需求,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目前,对于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主要采用绿施工技术外墙保温的方法,在原有外墙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保温构件,不仅具有保温效能和防水功能,还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同时对小区的外在形象具有美化作用。
线路老化改造。在老旧居住区各种电线、信息线路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性,还遗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对于此种情况可以采用电线地埋的方式解决,不仅施工难度小,还可以将线杆进行移除,同时为小区拓展出更大的空间,改善小区的整体布局环境。小区的燃气管道受施工水平、施工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布置错综复杂、腐蚀严重的问题,极易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对于这种情况,适合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对住宅外部的管道可以采用贴临换管的方式操作,对人流较为密集主干道的管道可以采用敷设和修复的方式,对于住宅内部的管道因不存在改造的可能性,可以将引入管与首层立管相接。另外,对于排水管道,因其易出现材料老化、管道堵塞的情况,在进行改造前,要先对管道进行清理,在原有基础上新建管线,新老管线二者同时使用。
空间无障碍改造。老旧居住区居住体多为老年人,为保证老年人出行便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装电梯。在对电梯进行安装时,可以采用与楼梯间相连、与阳台衔接等方式进行安装,以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满足用户的居住需求。另外,部分老旧小区的单元出入口和楼梯间的空间不足,可以设置坡道和台阶作为过渡,并做好防滑处理,在楼梯间要对扶梯扶手进行固定,并在拐角处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3.2绿化环境
老旧小区的园林绿化问题不仅影响着整个小区的美观性,还对用户居住的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在对其进行更新时,要遵循功能优先,兼顾美学的原则进行改造,打造高质量的室外空间环境,以确保其满足居民的情感需求。根据调查,发现小区绿化多分布在小区居民聚集的中心点,所以在对其进行改造时,对于空间结构要高度重视。对于房屋周围的景观,除要对其外在景观进行改造,还要确保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对植物的配置情况进行严格控制,提高绿化的覆盖率,发挥其生态效能,如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置,垂直绿化的布置可以提升小区环境的美观性,营造独有的空间氛围,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的效益。具体进行布置时,可以采用立体绿化模式,将乔木、灌木和草木放在同一区域进行设计,达到消除噪音、净化空气的目的,采用平面+立体的绿化模式,提高小区内的绿化率。采用实用与艺术结合的绿化模式,在满足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为居民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3.3服务设施
对于服务设施不完善的部分,必须对其进行优化,对老旧居住区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重新评估,对质量较差、功能性较低的设施进行拆除,根据老旧居住区的实际情况,结合
居民的需求,引入与建筑功能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正常需求。对于基础环境设施,由于其与居民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必须对其进行高度重视,随着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著,根据老年人喜爱聚集活动的特点,可以在老旧居住区内设置休憩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休息场所。在此基础上增加活动设施,如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满足各个层次人的需要。对于文体设施、教育设施以及医疗设施,要根据居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增加用户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满足居民活动需求。同时,老旧居住区的道路是保证车辆和人流出行的重要保障,还承担着消防等多方面的职责,在对其进行更新改造时,要根据道路的使用情况,结合居民对道路系统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其与绿化进行有效结合,在满足行车的基本要求下,利用绿化实现空间的分割,保证道路体系的完整性。居住区设置相应的停车场,避免出现车辆乱停乱放的情况,影响居民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