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引入课堂 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唐梅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0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94-01
        歌曲是由歌词和乐曲组成的。它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音乐性和易传播性等特点。一首好的歌曲能在社会上广泛而又持久地流行,并能影响某个时代的人们的意识形态。好的歌曲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唱歌或听乐曲能愉悦人们的心情,激发灵感和志趣,陶冶情操。因此,合理利用歌曲,把歌曲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用歌曲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新课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新课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大多数歌曲有着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旋律和歌词。课前播放乐曲、吟唱歌曲、引用歌词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快速地
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例如学习古诗《望芦山瀑布》,为了达到以读感知,诵读传情的教学目标,我课选取了古筝曲"高山流水",教学中先向学生介绍了古诗的写作意境,描写的环境等之后,在学生诵读过程中播放此乐曲,便能让学生伴随行云流水、跌宕起伏的美妙乐曲,想象、感受大瀑布直泻而下、飞溅四溢、声振千里之雄壮声势。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觉。如在导人课文《艰苦岁月》时,我特意播放了名曲《过雪山草地》,在深沉雄壮的旋律中,同时我用严肃沉缓的语调介绍红军艰苦的革命历史。有了这样形象的音乐泻染气氛,加上教师激昂沉缓的语调,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的抓住了,情感也投进来了。当然,这时的挂图也不要忽略,在三者的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不但感知了课文的历史背景,也理解了红军的伟大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也融入课文之中,好像自己也变成了红军战士和大队人马一起跋涉于革命战争年代那凄风苦雨之中,从而很自觉地投入学习状态。又如我在讲授《飞夺泸定桥》和《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两篇课文时,授课前我就分别播放了《飞跃大渡桥》和《突破封锁线》这两首乐曲,音乐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势不可挡的气魄,表现一种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这样的音乐气氛中,教师因势利导,适当给学生提出一些悬念,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很快就集中精神投入学习课文中来。用歌曲导入,时间控制在45分钟较为合适,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一般地说,演唱一首歌曲大约需要5听音乐的好处至6分钟,这使得用歌曲导入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