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
重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徐、篱、疏”3个字,会写“宿、徐、篱、疏、蝶”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课件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课件中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
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诗句: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出示课件3
4.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新市/徐公店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出示课件4
写作背景:这首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出示课件5
  
情境导入引入课题,进而揭示课题,读好题目,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6
(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
(1)生字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边音“篱”
②指导书写“篱、疏”
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2)词语理解。出示课件8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三、图文结合,初读感知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
预设:从图中还能看到田边小路。
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
“篱落” 指的就是篱笆;
“树头”是指树枝上。
“小路”就是诗中所写的“小径”。(板书:篱落、一径、枝头(静)儿童、黄蝶、菜花 (动)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出示课件9
  (  )的篱落  (  )的小径
  (  )的儿童  (  )的蝴蝶
  (  )的菜花  (  )的树
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小组讨论交流。
选代表展示交流:
预设: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
指导图文对照了解“疏疏、深”;指导联系“花落知多少”理解“花落”;看图并根据语境强调“走”在古时指的就是跑。
“无处寻”用你自己的话该怎么说?(没有到)
我们学过的哪句诗句里中的“无”也是指“没有”的意思?(草遥看近却无中“无”是没有的意思。)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出示课件10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
1.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说给大家听吧!
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出示课件11
(诗句的大意: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深长的小径,树上的花儿谢了,露出一些新绿,叶子还没成阴。儿童奔跑着追赶黄的蝴蝶,蝶儿飞进黄山的菜花丛中没法寻。)
(板书:黄 新绿 黄)
2.看着这样的景,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有怎样的感受呢?出示课件12
预设:诗人被这美丽的景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光。(板书:情:喜爱)
请你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3.配乐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图文对照,学编故事
  1.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在诗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短短的镜头,展开想象,把你“见”到的说给同学听听吧。出示课件13
  (这时,从小路的远处,跑来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正在追赶一只黄的蝴蝶。黄蝶儿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好像故意与他捉迷藏。追了一会儿,黄蝶儿大概也飞累了吧,它停了下来,歇在路旁的篱笆上,小男孩也停住了脚,眼睛紧盯着蝴蝶,一边用袖子去擦脸上的汗珠。诗人这时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小男孩: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出他的天真和可爱。淡紫的短褂,蓝的长裤在暮春的田野里显得更加艳丽。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双手一拢,猛地朝蝴蝶扑去。可是还没等他把手合拢,那蝴蝶已机灵地扇动翅膀,飞进油菜花丛里去了,再也不到了。看着那一片金黄的菜花。小男孩非常懊恼,满脸的不高兴。他瞅了诗人一眼,便蹦跳着跑开,去寻新的快乐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
你能看着图吟诵给同学们听吗?(指导有感情背诵)
在背诵的基础上,把这首诗默写下来,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
故事导入为下一步的学生编故事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与情境营造,也为学生打开了学习古诗“欣赏风景”的小窗。从诗中景,再与图对应,能使学生快速把握诗的主景,领略诗中风光,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
以正确的字词理解为基础,在理解过程中,辅以画面帮助,在联系中发现古诗理解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知识,掌握了语言规律,使学习有规律可循。
入诗境、悟诗情在交流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
以诗为媒介开展听说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深化了诗的意境,使诗境丰满,境入人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七、课堂总结,再现课文。出示课件14
1.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全文吧!
2.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看谁写得生动,想象丰富。
 
板书
内容
诗  宿新市徐公店出示课件15
  情  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  (静)
  画   追入
      儿童 黄蝶 菜花   (动)
  意 :黄(绿)(黄)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16-18
一、一字多音我会选。
xiǔ   sù
  1.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
2.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 )舍。
二、读拼音,写汉字。
  黄昏时分, 一只蜻蜓xú xú (    )落在xīshū(    )的 lí bɑ(    )上,准备要在这儿借sù(  )一晚。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  ) 未(   ) 径(  )  菜(   )
  宜(  ) 味(  ) 经(  )  彩(  )
四、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                        之情。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答案】
一、 徐徐  篱笆  生疏 
二、住宿  适宜  未来  品味  小径  经过  白菜  彩
三、1.xiǔ   2.
四、1.宋  杨万里  6  篱落、一径、枝头 儿童 黄蝶 菜花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
  1.注重诵读指导。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初读时要读,指名读,听读,齐读,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确,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诵读,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
  2.图文结合,读中理解诗意,悟出诗情。图文结合讲求自然,切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在部分学生关注时一起分享“成果”来看看图学一学;感受诗情讲求自然,诗人有诗人的情,读者有读者的情,时空不同,老少有异,只要个性的理解来自于对诗意的正确把握,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艳的“暮春扑蝶图”中。
    不足之处:
在朗读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
今后应该多联系生活,谈体会和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感情朗读,多多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