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的时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和使用;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告诉学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并逐步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在五霸争雄,七国并存的战场背后,是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那时的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什么特点?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一些铁农具的名称。
2.学生列举:……
3.教师:那么,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这些铁制农具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又是什么时候得到推广的?它的出现和推广与春秋时期已使用的牛耕在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学生自学……回答
5.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讨论后回答。
教师过渡: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开垦土地和兴修水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春秋时期,各国都较为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最为我们同学熟悉的是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史上一颗明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二、著名的都江堰
教师提出问题: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讨论回答。
讨论回答。
教师过渡:现在请同学们注意的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及水利的兴修,都是生产发展的表现。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了变法运动。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更为显著。
三、商鞅变法:
1、背景:
通过学生的扮演角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b.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
c.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设置情境: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
2、内容
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先看书,然后出示下列空白表格,由学生填写适当的内容
内 容 | 不利于的阶层 | 有利于的阶层 | 总体作用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 奴隶主阶级; 懒惰的人; 弃农经商的人 | 封建地主阶级;勤劳的农民 | 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 没有军功的旧贵族 | 打仗有功的人 | |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旧贵族 | 有利于国君加强中央集权 | |
七国是现在的哪个省
3、作用
学生通过刚才对表格的分析,应该已经明白变法措施的作用,教师总结并加以分析。教师分析讲解时要强调“富强”两字,秦国逐渐国富兵强,奠定了统一基础;还要强调变法运动的封建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改革。变法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定,封建国家的形成。同时补充“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4、组织讨论问题: “动脑筋”的内容:《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现在,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