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东四中高三历史阶段性测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井田时期,就是以小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尽管土地是公有,基本的操作单位却是这些独立的小农.这种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标准小农户,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发生极早,非如此个体小农户无法生存。”作者认为(      )
A. 先秦时期就已具备自由经济的特征    B. 小农户作为自然经济的基础
C. 个体农户较早就开始进行商品贸易    D. 商品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 下表为《史记》和《汉书》中一些文章对当时社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
A. 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    B. 商品经济十分发达
C. 土地私有权更加巩固    D.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3. 七国是现在的哪个省下表为隋唐时仓设置值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谁确的是(      )
A. 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4. 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
A. 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    B. 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C. 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    D. 两地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5.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魏国大臣白圭经商有道,“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子贡凭借其财力,游说齐、吴、越、晋四国,使鲁国免于兵祸。这些事例旨在体现当时的富商大贾(      )
A. 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    B. 义利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C. 抑制了兼并争霸局面    D. 扶危济困与勤俭节约的精神
6.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据此可知(      )
A. 倭寇行为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
B. 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 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由海盗组成的
D.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7. 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
A. 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    B. 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C. 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    D. 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8. 下图是1750~ 1851年英国专利授予量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推动专利制度的产生    B.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C. 技术创新引领经济的迅速发展    D. 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支柱地位
9.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 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 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
D. 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10. 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办于1878年,产品纳税享有优惠,营业兴旺、利润丰厚;同期兴办的汉阳铁厂也享有优惠政策,经营情况却恰恰相反:产量低,质量差,成本高,销路少,难以为继。这一现象折射出(  )
A. 管理水平决定企业发展前景    B. 民族工业更容易获得发展
C. 近代企业工业布局不够合理    D. 企业发展受制于多重因素
11. 1933年,国民政府实业部拟定四年实业计划,规定对保险、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实行国家通盘筹划;1934年,又陆续出台《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一批有关物资管制的计划、纲要。这些政策的出台主要是因为(      )
A. 苏联模式的影响    B. 国际局势的恶化
C. 经济危机的冲击    D. 围剿红军的需要
12. 20世纪初,报刊评论运用了大量新的外交词汇: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国主义、强权、联盟、协约、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等等,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主流话语。大量外交新词汇的使用体现了当时(      )
A. 民族意识开始兴起
B. 外交策略改变
C. 国人认清列强本质
D. 外交的近代化
13. 如图《谣言宜禁》刊登于19世纪末发行的《点石斋画报》,其上配有文字:“泰州为扬属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以便官商寄信之用。乃近有匪徒造谣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价洋四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为合用。”上述信息从侧面说明了(      )
A. 谣言散布阻碍了通讯工具应用    B. 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实现近代化
C. 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    D. 民众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
14. 1921年5月,列宁提出:商品交换应当成为收集粮食的主要手段;商品交换是对工农业相互关系是否正常的检验,是建立能较正常的发挥作用的货币制度的基础。但后来,他又指出:“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列宁的这些观点(      )
A. 有利于苏俄(联)生产力的有序发展    B. 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开始的标志
C. 为粮食税政策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D. 体现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认识
15. 1929年末胡佛多次召开由劳资双方代表参加的白宫会议,希望资本家能够维持现有的投资规模和工资水平,工人代表能够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同时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每年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的出台说明胡佛(      )
A. 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 已意识到“大萧条”的根源所在    D.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有益借鉴
16. 1933年12月31日,凯恩斯在信中敦促罗斯福将NRA(全国工业复兴署)束之高阁,称NRA为一个“戴着复兴假面具而实质上也许会阻碍复兴”的机构,而应该致力于促进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对此,凯恩斯解释说:“只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指望政府支出会不断起到主导作用。”凯恩斯旨在(      )
A. 反对政府行政职能过大    B. 避免国家出现财政赤字
C. 强调国家加强干预经济    D. 防止盲目竞争引发过剩
17. 20世纪40、50年代的英国国有化的范围,除银行外,几乎都是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
材料和能源的基础产业,如煤炭、钢铁、煤气和电力工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国有化(    )
A. 借鉴了苏联工业的发展模式
B. 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C. 一定程度制约了私人企业
D. 从根本上有利于私人企业
18. 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说明关贸总协定力图(    )
A. 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B. 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
C. 根除各国利己主义政策
D 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
19. 1992年,丹麦民众担心欧盟会使本国失去“主权、独立和民族特性”,一度在公民投票中否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2005年法、荷兰民众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反对削弱国家主权,因此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意在扩大欧盟超国家权力的《欧洲宪法条约》。这表明(    )
A. 价值观趋同有利一体化进程    B. 主权让渡制约一体化发展
C. 全球化进程中应维护民族独立    D. 欧洲各国应放弃民族主义
20. 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利。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