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赫拉鼓(印度斯坦打击乐器)
这是主要用于在祈祷仪式和电影音乐里伴奏的打击乐器。鼓身为木制,两段蒙皮。多赫拉鼓的定调是通过套筒螺母系统或者是鼓身周围的细绳调节的。
2、Ghatam (carnatic, percussion instrument)
贾淡瓷鼓(卡纳提克打击乐器)
贾淡瓷鼓是一个厚壁(2厘米)的陶罐。打击乐手用双手的手掌、指节和掌缘击打贾淡瓷鼓的壁;鼓手也会用腹部盖住罐口来调节音调,以产生低八度的相对应的音符。贾淡瓷鼓和魔力单根(mridangam)是主要的卡纳提克打击乐器。
3、Khanjira (carnatic, purcussion instrument)
坎击拉(卡纳塔克打击乐器)
坎击拉是一种小型手鼓。它由富弹性的蜥蜴皮覆盖在木制框架上制成。框架直径大约7英寸(17.78厘米),嵌有圆形金属响片。坎击拉在南印度古典音乐演奏中非常流行。但是因为它很难长时间进行连续演奏,所以不作为主要乐器,仅仅是附加在魔力单根的演奏中。
4、Mridanga (Carnatic, percussion instrument)
魔力单根(卡纳提克打击乐器)
魔力单根是卡纳提克音乐中用来掌控和维持演奏会中的“塔拉”或节奏的乐器。鼓身由杰克木(拉口沙木波罗,木波罗属,产于印度西部、东南亚中南半岛),鼓面和周边绳索由皮革制成。zia
魔力单根是双面鼓。鼓身由单块木头制成。鼓身中空,分尺寸不同的两节,一节细长用于发出高音,另一节粗阔用于发出低音。鼓身壁厚仅有2/3厘米,这有助于保持它在低频声上的稳定性。
右手一头(低音):魔力单根右手侧鼓皮上有用锰粉、米饭、罗望子果汁混和制成的固定片,用来稳定鼓皮张力,提高音调。固定片在鼓头中央形成一个永久性的黑环线形圆面,鼓头发出的音符就可以调至一个音阶的第一个音符,即主音。用不同的手指组合击打鼓头可产生不同的和声。左手一头(高音):左手一头鼓皮是光裸的,但在演奏时,鼓手会用捣碎的生米和水混合起来涂抹在鼓皮中央,
这样就能产生特有的浑音或闷音效果。两侧鼓皮由多条皮革束带联结在一起。
魔力单根和贾淡瓷鼓是卡纳提克音乐的主要节奏乐器。
5、Pakhawaj (hindustani, percussion instrument)
帕卡瓦甲鼓(印度斯坦打击乐器)
帕卡瓦甲鼓是一种古老的桶形双面鼓。它本质上是魔力单根的北方版本。它一度在北印度非常流行,但就在最近几十年间,它的重要地位已被塔布拉鼓所取代。它的右手侧和塔布拉鼓相同,只是尺寸稍大。左手侧则和塔布拉鼓的左手低音部相似,只是它演奏时才需要面粉和水混合物的涂层,而不是塔布拉那样的永久性黑固定片。它两边以生牛皮带系紧,在外壳和皮带之间放置有木块来调音。这种乐器和鲁帕德(dhrupad)紧密相关,当鲁帕德开始走向衰落时,帕卡瓦甲鼓也一并淡出了舞台。今天,它已经相当罕见,仅在鲁帕德音乐会或者打击乐器演奏会上才被使用。
擊鼓。由於前人有留下很多很棒的鼓譜,常用的有20多種,因此搭配在在音樂的表現技法上和塔不拉鼓鼓,都是絕佳的印度教的興都斯坦尼音樂土魯帕德(Dhrpad)的伴奏鼓。
6、T abla
塔布拉鼓(印度斯坦打击乐器)
塔布拉鼓为两只一对鼓的统称,在北印度音乐和舞蹈中作为伴奏乐器。演奏者用手掌和手指制造出丰富多变的声音。右手鼓被定调为主音的属音或者下属音,而左手鼓则作为基础。
塔布拉鼓可能是最多才多艺的打击乐器了。除鲁帕德和卡纳提克音乐之外,它在几乎所有的北印度音乐形式里被使用。
塔布拉鼓相对而言是较新的乐器,只有数世纪长的历史。根据民间传说,爱米•库斯鲁(Amir Khusro)发明了这种乐器,但这个说法没有文献来支持。最古老的塔布拉传统是德里流派在18世纪建立的。现在共有6个著名的门派。
六大流派
•阿甲拉派(Ajrara)
•贝拿勒斯派(Benares)
•德里派(Delhi)
•法鲁哈别派(Farukhabad)
•勒克瑙派(Lucknow)
•旁遮普派(Punjab)
7、Thalam (carnatic, percussion instrument)
泰朗(卡纳提克打击乐器)
泰朗是音乐家用于调速的乐器。用绳子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圆形黄铜片互相敲击发出柔和的叮当声,作用是保持音乐的速度和节奏。
泰朗主要用于祭祀音乐和纳达斯瓦兰(Nadaswaram,长形双簧唢呐)独奏会。
8、Thavil (carnatic, percussion instrument)
塔味鼓(卡纳提克打击乐器)
塔味是主要的纳达斯瓦兰伴奏打击乐器。它是整块木头挖空制成的双头桶形鼓。在鼓的两边套有用交叉编织的皮带捆扎成的箍。两头的鼓面则由被箍圈住而延展开的兽皮制成。鼓音的高低取决于鼓皮的松紧,可用背带上面环绕在鼓身中间的皮带来拉伸鼓皮。右手侧用右手手指套上变硬的米饭团或米糊制成的套圈击打,左手侧则用一根粗短棒击打。右手的指节也会戴上由相同材料制成的指环。右头拉伸得较紧密但并未调节成特殊的定调。
塔味鼓主要用作纳达斯瓦兰音乐会。值得关注的例外是Valayapati A R Subramaniam,他用塔味为Valayapati A R Subramaniam的小提琴伴奏。
主要艺术家:Valayapati A R Subramaniam
【其他印度打击乐器】
还有不少印度打击乐器,在“印度和世界音乐文化入口网”上有部分介绍。
如:
Ghung Gharu,脚踝响铃,是金属响铃,又叫响叮当。不仅是在舞蹈、表演穿戴,也是北印度妇女的装饰品。
Kartal,木制双响板,有五个孔的响板,外形有点象台湾红龟木板模,五个孔都嵌上铜铃响片,可说是印度的雪克,使用在北印度巴哈真(Bhajans)及吉尔坦(Kirtan)的民间音乐、舞蹈中。在马尼普(Manipur)则用更大尺寸的卡托儿(Kartal)木制响板。
Chimpta,清普搭。清普搭事实上是家用的夹火钳,在火钳上每边固定5个响铃,清普搭是用在潘贾比(Panjabi)的民间歌谣上使用。清普搭也是锡克教的宗教短歌,常使用的乐器。
Murchang,印度口簧马琴。马琴是用铁制的印度口簧、又称为木兰(Murang)或莫张(Morchang)外型像古代的锁,在南印度常和贾淡磁鼓(Gatam)及魔力单根(Mridangm)合奏。
Jal T arang,贾达朗磁碗乐组。贾达朗磁碗乐组是包括有12个到16个的磁碗,各自盛上不同的水,贾达朗磁碗在击乐手围成半圆形,以竹棒击碗,产生悦耳的旋律,现在已经不多见,曾经为卡萨克
(Kathak)舞的伴奏乐器。
Manji,满吉拉。满吉拉( Manji)是小钹,黄铜制。在印度有不同的名字如贾汗尼(Jhani)或塔拉(T ala)。這種小钹是无所不在,通常用在舞蹈、戏剧及宗教仪式不可缺的乐器。满吉拉小钹是印度古老的宗教乐器,从古老的庙宇中,各种刻画中出现的小钹,即可证明。略大的钹,直径25公分的称为西里安源(Sil-Anyan)。
9、Dilruba (hindustani, string instrument)
迪尔鲁巴琴(印度斯坦弦乐器)
迪尔鲁巴琴介乎西塔琴和萨朗吉琴之间。它和艾斯拉吉琴(esraj)极为相似。以至于很多人无法将它们区分开来,它们的区别是共鸣器的形状和副弦的配置方式。也正因为两者如此相似,会演奏艾斯拉吉琴的乐手可以轻而易举地演奏迪尔鲁巴琴,反之亦然。
它目前已不再在印度古典音乐中使用了。
Esraj (hindustani, string instrument)
艾斯拉吉琴(印度斯坦弦乐器)
艾斯拉吉琴介乎西塔琴和萨朗吉琴之间。它和迪尔鲁巴琴极为相似。以至于很多人无法将它们区分开来,它们的区别是共鸣器的形状和副弦的配置方式。也正因为两者如此相似,会演奏艾斯拉吉琴的乐手可以轻而易举地演奏迪尔鲁巴琴,反之亦然。
它目前已不再在印度古典音乐中使用了。
10、Vichithra Veena (both, string instrument)
维其查维纳琴(通用弦乐器)
维其查维纳琴或是彀图瓦达亚(Gottuvadhya)是较晚出现的维纳琴家族成员。它是一种无品弦乐器,有4根主弦,3根持续低音和节奏弦以及11到13根共鸣弦组成。演奏时用右手食指或中指套上琴拨来拨动琴弦。
著名艺人:N. Ravikiran
11、Rudra Veena (hindustani, string instrument)
鲁达罗维纳琴(印度斯坦弦乐器)
鲁达罗维纳琴可能是所知的最早的维纳琴之一,也被称为“宾”。证据是它结构中的诸多元素和古代寺庙壁画上的描绘。这个乐器是由一根竹筒和两个葫芦构成。它有插入蜡中的琴品。这种乐器现今已经相当少见。
著名艺术家:Ustad Asad Ali Khan
Dagar, Zia Mohiuddin
12、Santoor (hindustani, string instrument)
桑图尔琴(印度斯坦弦乐器)
桑图尔琴最初叫做“沙塔坦力维纳琴(Shata-tantri-veena)”或者“百弦鲁特琴(hundred stringed lute)”。世界各地可见许多类似的乐器。中国的扬琴,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钦巴龙(Cimbalon)或曾巴龙(Zymbalon),希腊的桑图里(Santoori),芬兰的肯特尔琴(Kentele)和德国的海克布里(Hackbrett)都是同一种类的乐器。在演奏印度古典音乐时,桑图尔用两根弯曲的胡桃木棒槌敲击演奏,制造出类似钢琴、竖琴或大键琴的声音效果。
很长时间里,桑图尔仅用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民间音乐里。直到多才多艺的大师湿婆库马•沙玛(Pandit Shivkumar Sharma)对它的结构做了革新使之具有更宽广丰富的表现力,桑图尔才成为一件目前公认的经典乐器。
湿婆库马•沙玛演奏所用的桑图尔具有3个八度音阶,这源自桑图尔巧妙架设在31个半音设置的琴桥上的91根弦。他运用技巧维持每个音符的回响,并用棒槌在弦上流畅滑动的方法使声音保持连续性。这种效果类似于降滑音(meend),这迄今为止被认为在桑图尔琴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上,桑图尔已成为一件多面手乐器,它不仅适用于民间音乐也同样适用于印度古典音乐。
重要艺术家:Pt Shivkumar Sharma
Pt Bhajan Sopori
13、Sarangi (hindustani, string instrument)
萨朗吉琴(印度斯坦弦乐器)
萨朗吉被认为是最古老和最难演奏的弦乐器之一,它发源于北印度。萨朗吉的名字来源于单词“Saurangi”,意为“百种颜的”,形容它能传达各种情绪和情感的非凡能力。这种乐器有60余种变种。最先进的一款是拉弥施米斯拉(andit Ramesh Misra)手中的,它由一整段树干掏空雕花做琴身。
共鸣器孔洞,也就是琴弦弯曲的地方,覆盖着皮革。它有3副主弦和不少于36根的副弦,所有的弦在演奏前都必须根据要奏的拉格来调音。左手手指的甲根部负责掌控三根主弦的起停,而右手在底部持琴弓演奏。这意味着,这种乐器的基本训练需要流血,流汗,有时还有流泪。
虽然萨朗吉声音明朗宏亮,但传统上,萨朗吉被当作声乐伴奏乐器。而且不幸的是,由于风琴(Harmonium,手风琴的近亲)的引入,以及萨朗吉琴对演奏者自身情况的苛刻要求,已逐渐使它沦为濒危的乐器种类,真正的萨朗吉演奏大师越来越难。像拉姆•纳拉延(Pandit Ram Narayan)、胡斯塔德•苏坦汗(Ustad Sultan Khan)、拉弥施米斯拉这样的大师正在用激动人心的巡演复苏萨朗吉这件古老的乐器。在他们手里,这件乐器可以让一个人哭泣,微笑或是掩饰。
14、Sarod (hindustani, string instrument)
萨罗德琴(印度斯坦弦乐器)
萨罗德琴是北印度音乐中流行的弦乐器。琴身是由一块久置的柚木(译者注:柚木属油性,久置不易变形)雕刻而成,琴腹覆有山羊皮。有4根主弦,6根低音节奏弦和15根共鸣弦,均为金属弦。弹奏时用椰壳制成的拨子弹拨。萨罗德琴没有琴品。萨罗德是在占婆寺(Champa temple)内公元1世纪的雕刻品以及阿旃陀(Ajanta)洞穴的壁画中被发现的。它与阿富汗和克什米尔的拉巴巴琴(Rabab)也很相似。它在13世纪时被阿米库斯鲁(Amir Khusru)改进过。胡斯塔德•阿里•阿卡巴汗(Ustad Ali Ak
bar Khan)为了提升音质还对它的外形做了精确的改进。
萨罗德早期历史要追溯到它在阿富汗的发源时期。伟大的萨罗德艺术家巴巴•奥洛丁汗(Baba Alauddin Khan)大大改良了了这种乐器,他在其中加入了各式各样的特,使得琴的配置变得非常先进。
重要艺术家:Baba Allaudin Khan
Ustad Ali Akbar Khan
Ustad Amjad Ali Khan
15、Sitar (hindustani, string instrument)
西塔琴(印度斯坦弦乐器)
西塔琴是最流行的印度弦乐器,它使用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它由一个大葫芦和柚木做成,有20个金属琴品,6到7根主弦,下方还有19根共鸣弦。它由指端的拨子弹奏。西塔琴的传统沿革漫长而复杂;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维纳琴。13世纪时,阿米库斯鲁(Amir Khusru)为了使这种乐器更灵活多变,翻转了弦的顺序并且安装了可移动的琴品。
重要艺术家:Pt Nikhil Bannerjee
Ustad Rais Khan
Pt Ravi Shankar
Ustad Vilayat Khan
16、Surbahar (hindustani, string instrument)
苏尔巴赫琴,舒巴黑(北印度弦乐器)
舒巴黑本质上是一种低音西塔琴。它的体积较西塔琴大,音域也更宽,能上下到4个八度音。它的演奏技巧和西塔琴非常相似,所以演奏者若擅长其中一种必能驾驭另外一种。较西塔琴的优势是它能更长时间地维持某个音符,并能在一个单独的琴品上滑奏一个八度音。因此它可以演奏复杂的旋律
而不需使用超过1个琴品。这种乐器非常适合演奏漫长缓慢的阿拉普。这种乐器主要的弱点是在弹奏快板的jhala时,由于单个音符拖的时间过长导致声音朦胧而迟滞。这也是有些艺术家在演奏阿拉普时愿意用舒巴黑而在演奏gat和jhala时换用西塔琴的原因。
17、T anpura (common, string instrument)
坦普拉琴(通用弦乐器)
坦普拉琴是一种木制的4到6弦无品的弦乐器,通常和一个共鸣器组合在一起。它独特而和谐的低音能丰富背景,并为演奏中的艺术家提供主音参照。坦普拉在弦的调音方法上重点突出主音和拉格中支配性的音符。琴桥是骨制的(通常是鹿角),带轻微的弧度,不仅能制造出蜂鸣声(拨弦时),还能产生能增强音质多变的和声效果。坦普拉的尺寸(葫芦和琴颈)会因为演奏者的性别和身份(演奏者是器乐家,男性歌手,女性歌手)而多样化。这种乐器可能从十七世纪开始包括在印度古典音乐会的合奏中。
坦普拉演奏者用食指和中指来拨弦,一次只拨动一根琴弦,而且是以反反复复的,整齐划一的方式演奏。他们用中指套上义甲来拨弦。如今“电子”坦普拉变得平常了,它们不需要人来演奏,花费也少,更容易调音和养护,也更容易携带。可是无论如何,许多艺术家还是更喜欢非电子乐器,或是将两者结合使用。电坦普拉被很多学生做练习之用,因为它可以让他们长时间的练习。
坦普拉的共鸣器在印度斯坦是用南瓜壳做的,而卡纳提克音乐家手中的则是用木波罗木做的。
18、Violin (common, string instrument)
小提琴(通用弦乐器)
尽管小提琴不是印度次大陆的本土乐器,但它现在变得如此流行,在此不能不提及。印度小提琴在结构和外观上和它的西方亲戚没什么不同,但演奏技巧是完全不同的。南印度音乐里你会发现大量独特和精妙的技巧。和西方音乐家把小提琴放在下巴下不同,南印度音乐家把小提琴固定在肩膀或者足上。这提供了西方音乐家和北印度音乐家所不能比拟的稳定性。北印度的技巧尽管没那么精致,但仍然让人印象深刻。
本文的参考资料认为,小提琴是在马哈拉查•萨瓦西•茹纳(Maharajah Svathi Thirunal)政权时期传入宫廷的。Vadivelu和Baluswami Dikshitar是公认的拥有很高声望的小提琴演奏家。小提琴传入印度时就是它在欧洲制成时的模样,完全是一个舶来品,但演奏方法和表现形式并不相同,它渐渐使自己适应了印度音乐的表达方式。
小提琴最初在南印度音乐中仅仅用作哈里卡撒(Harikatha)表演的旋律支持乐器。当Bhagavatar 演唱完后,小提琴将其效果再现。再后来,小提琴出现在宗教音乐会上,和和音乐抒情诗及歌曲一同演出。渐渐的,小提琴获得了为主要歌手“伴奏”的角。此时,古典演唱会在卡纳提克音乐会的舞台上已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试验过笛子、维纳琴和其他一些乐器后,小提琴成为现今最合适的伴奏乐器,因为它能连续再现任何声音,有很强的适应性,并且还为音乐会的稳定性提供了绝对的支撑和保证。
19、(Saraswathi) Veena (carnatic, string instrument)
萨拉斯瓦蒂)维纳琴(卡纳塔克弦乐器)
维纳琴也叫做萨拉斯瓦蒂维纳。萨拉斯瓦蒂维纳是和知识与艺术女神联系在一起的乐器。
维纳琴是一种由三个独特的部分组成的弦乐器。一个用整块杰克木雕刻而成的碗状琴身,长长的琴颈向下弯曲,尾部装有一个葫芦做共鸣器;琴品是由黄铜制成,插在蜡上固定。共有7根弦,其中4根是主弦,其他三根是节奏和低音弦。用金属片制成的琴拨弹奏。这种乐器在南印度音乐非常普遍,特别是在卡纳塔克桑吉特(sangeet)。
20、Bansuri (hindustani, wind instrument)
班苏里(印度斯坦气鸣乐器)
班苏里,“bansuri”(ban【bamboo】竹子+swar【musical note】音符)是一种中音横笛,它有单根竹子制成,开有6到7个音孔。班苏里没有按键来发出高调音和降半音,所以所有的变化音和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