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实⽤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最实⽤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学起来
有感地震一般是几级
关键时候能保命哦
↓↓↓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1.震级⼤⼩划分
震级⼤⼩划分——地震按震级⼤⼩的划分⼤致如下:1、弱震:震级⼩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们⼀般不易觉察。2、有感地震:震级⼤于或等于3级、⼩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们能够感觉到,但⼀般不会造成破坏。3、中强震:震级⼤于4.5级、⼩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4、强震:震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于或等于8级的⼜称为巨⼤地震。
2.地震分类
地震分类——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天然地震——指⾃然界发⽣的地震现象;⼈⼯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为因素引起的地⾯震动;脉动——由于⼤⽓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狭义⽽⾔,⼈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3.怎样粗略判断地震的远近与强弱
地震时震中区的⼈们感到先颠后晃,随着震中距离的加⼤,颠与晃的时间差会逐渐加长,颠与晃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在⼀定范围以外,⼈们就感觉不到颠动,⽽只是感到晃动了。若地震时你感到颠动很轻,或者没有感到颠动,只感到晃动,说明这个地震离你⽐较远;颠动和晃动都不太强时,说明这个地震不很⼤。
4.震时是跑还是躲
⽬前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往往⽆法⾃主⾏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分困难;如果是在⾼楼⾥,跑出来更是不太可能的。但若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较空旷,则可⼒争跑出避震。
科学避震
地震发⽣时应沉着应震,⽴即采取⾏动避震。假如你的⾏为镇定⾃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只要掌握⼀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了⼀定准备,震时⼜能利⽤预警现象,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式和避震空间,就有⽣存的希望。
震时是跑还是躲?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现象很短,由于
剧烈地动,⼈们⾏动往往⽆法⾃主;如果是在楼⾥,跑出来⼏乎是不可能的。但若住在平房,发现预警现象较早,则应⼒争跑出室外到开阔、安全的地⽅避震。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躲在什么地⽅避震?
室内应寻“救命三⾓”,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空间的地⽅,开间⼩、有⽀撑的地⽅;室外应选择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避震。
什么是救命三⾓?
⾝体应该采取什么姿势?
“伏⽽待定”,即蹲下、坐下或趴下,尽量蜷曲⾝体,使⾝体重⼼降低,同时,双⼿要牢牢抓住⾝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受伤。
怎样保护⾝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护住头部或后颈,有可能时,⽤⾝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
保护⼝、⿐:有条件的情况下,⽤湿⽑⼱捂住⼝、⿐,以防灰尘、毒⽓吸⼊。
地震时不应采取的⾏为:
不要躲在屋顶⼤梁下
千万不能站在房间中央
不要躲在窗户边
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乘坐电梯
震时被压,要怎么办?
01
设法避开⾝体上⽅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02
搬开⾝边可移动的碎砖⽡砾等杂物,扩⼤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周围杂物进⼀步倒塌;
03
设法⽤砖⽯、⽊棍等⽀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04
不要随便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源等,也不要使⽤明⽕;
05
不要长时间呼救,保持体⼒,⽤敲击声求救;
06
闻到煤⽓及有毒异味后或灰尘太⼤时,设法⽤湿⾐物捂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