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震理论中“久旱必大震”是否正确?现象世界
观天象,可知人事
古人认为,地震为阴阳地气不和导致;干旱也是天地之阴阳之气不和导致。
在现代地震预测学中,有一种由我国学者耿庆国提出的理论:旱震理论。该理论提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至3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大,则震级大。在旱后第3年发震时,震级要比旱后第1年内发震增大半级。
明 吕文英 江村风雨图
地震是否和干旱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旱震理论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理论的提出者耿庆国也据此预测过多次大震的发生,比如汶川大地震。为了探究该理论给出的依据,我们在此引用一篇陈述旱震理论的文章以作初步探讨(注:该引用文章有部分删增)。
有感地震一般是几级
耿庆国,师承著名地震学家傅承义教授,担任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委员。曾成功参与预报出辽宁海城地震,震惊中外;唐山大地震主震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探索6级以上大地震的中期预报问题。
耿氏旱震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地震和气象的关系,他认为在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会有气象效应存在。如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包括震中区在内的广大地区出现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不过是孕震过程中造成的气象效应,是地震引起的气象变异。据此应能预报地震。
耿庆国研究了近百年来中国6级以上大地震的旱震实例229起,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一至三年半时间内往往是旱区;如果是一年内震,那是小震,但倘若是两年、三年才震,那就极有可能是大震了!
1972年,华北及渤海北部大旱区面积达113万4千平方公里,广播里天天都有农村学大寨“没见过的大旱,没见过的大干”的报道。经分析研究,他在年底召开的全国地震中期预报科研工作会议上,作了旱震关系的报告,提出了新的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至3年半往往是旱期,旱区面积越大,则震级越高。
1974年5月31日耿庆国重申中期预报意见:1972年大旱后的1至3年或稍长时间内,在华北及渤海地区,特别是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四省旱区范围内,可能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若在1975年以后发生,则震级可达7.5-8级左右。
果然在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海城县发生了7.3级地震。由于地震工作者的努力,2月4日10时30分,辽宁省通过电话发布了临震预报,使得辽宁省南部100多万人在震前两个半小时撤离危险区。世界震前预报奇迹降临到了海城。
1990年9月22日亚运会开幕的当天上午11点02分,北京昌平小汤山附近震了4.0级地震。身为国家地震分析中心和北京地震办联络员的耿庆国和同事们与北京市地震办公室策防系统震前做了非常好的预测,然后把意见上报给国家地震局,国家地震局上报给国务院,国务院立即通知了亚运会组委会。大家同心协力,非常成功地预报了北京市发生的四级有
感地震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近海发生里氏8.9级地震。此前,中国地震专家沈宗丕用他的磁暴月相二倍法进行预测,耿庆国则通过地震预报学里的强磁暴组合理论来寻时间危险点,他们都提前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耿庆国早在11月初就做出预测:12月24日前后10天,地球上将发生7.5级以上的地震。因为测定震点不是在中国,故没有在做深度工作。
2008 年 4 月 26 日,耿庆国在多次强调川、甘、青交界阿坝州等地区将可能发生 7.5 级强震的背景下,明确提出 5 月 8 日前后 10 天为可能发震时间。主要依据:成都-天水-兰州的病态磁暴主要反映了兰州以南至川交界地区,特别是四川阿坝州红原 150 千米范围内的强震。
“旱震关系”在地震界引起一定反响,赞成者反对者各执一词。作为一介小民,姑且不管学术界的争论,笔者发现有很多次大地震之前确实有严重的干旱发生。特搜集整理如下(不完全统计):
中国历史上的大震统计:
来自:bbs.hupu/54727196.html
三国南北朝时期气象灾害和地震统计,由此可见,在该时期地震灾害与气象灾害发生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来自:《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相关性研究之一——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
近年干旱和大震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