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城市抗震减灾规划(地质、构造、地震)材料
一、区域地震地质概况
射阳县位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准地台过渡带,即苏北—南黄海坳陷区,隶属扬子淮地台,确切地说,坐落在苏北坳陷区,北面为苏鲁隆起,南部为苏南隆起,东部为南黄海坳陷。
本区地壳和上地幔呈不均一的多层状结构,并为各种不同深度的断裂分割成不同性质的块体。区内地壳在纵向上可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地壳厚约6—12km,底面代表结晶基底面,具有南薄北厚的特点。中地壳厚约为12—15km,其底面代表康氏面,埋深21—24km,总体具南厚北薄的特点。本区地壳在纵
向上、横向上具明显的不均匀性特点。
本区在印支—喜山期褶皱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断陷盘地,苏北盆地属晚白垩、古新统、渐新统连续沉积的继承性断陷盆地,在中生代、古生代海相地层基础上快速断陷而形成的盆地, 第三纪为本区盆地的主要沉积时代。自晚白垩世开始,本区强烈持续沉降,普遍接受大
陆碎屑沉积。新第三纪以来,构造运动从断块差异升降逐渐转化为大面积隆起和沉降,从渐新世起由断陷转坳陷直到苏北区域性沉降。自新生代以来,扬子准地台南北沉积差异十分明显。第三系地层形成之后受到喜山期的黄海运动影响,在断陷区边缘处,可见第四系地层不整合第三系地层之上。
本区地面无基岩出露,而基岩下伏在第四、第三纪地层之下,本区第四系沉积地层厚度大于800米。
二、断裂构造特征
苏北—南黄海坳陷区的构造格架的形成与断裂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本区最主要发育二组断裂,即北东向和北西向。
江苏及邻近地区地质构造图
1、郯城—庐江断裂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泛指北起黑龙江,南止长江边,总体上呈北东走向,纵贯中国大陆东部.断裂切割了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断裂带喜山期活动明显,主要由多条主干断裂组成,以逆冲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局部为正断右旋走滑运动。沿断裂是一条强地震带,1668年郯城8.5级地震就发生在该条带上。郯城—庐江断裂带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期更新世。
2、淮阴—响水断裂
该断裂是一条地壳断裂。是华北地台与扬子准地台的分界断裂,总体走向为北东向。该断裂控制了两侧的地质发展历史,新构造期以来,仍表现一定的活动性,控制了两侧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沉积厚度,断裂错断盐城组底部,近20年来,在该断裂上多次发生3—4.5级中
等地震,淮阴—响水断裂最新活动时期为上新世,目前仍在活动。
该断裂自废黄河口外向东南方向穿经双洋沙、东沙至毛竹沙西南,全长170km以上,沿断裂多处分布喜山期玄武岩,并错断多条北东东向断裂,该断裂切割了第四系,中段地震活动最强,发生过2次6.5级和3次5.5级左右地震。1984年在该断裂附近发生6.2级地震,江苏、上海震感强烈,显示该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4、无锡—宿迁断裂
该项断裂走向为北西,是江苏长江以北丘陵区和平原区的分界线,对第四纪沉积有控制作用,该断裂形成于更新世。
5、泰州断裂
位于泰州—溱潼一线,溱潼凹陷南侧,为小海凸起与海岸凹陷之间的分界断裂。走向北60度东,正断层性质,倾向北西,倾角45度。具同生断层边断边沉积特征,控制了上白垩纪统和第三系,上第三系
厚度北侧大,南侧小。自晚第三纪以来,沉积中心逐渐东移。泰州断裂是一条隐伏的第四纪断裂。
6、洪泽—沟墩断裂(马荡—千秋断裂)
马荡—千秋断裂为洪泽—沟墩断裂东段组成部分,被第四系覆盖。该断裂为洪泽凹陷的南界断裂,其南侧为建湖隆起,洪泽—沟墩断裂控制了洪泽凹陷和建湖隆起的形成和发育。该断裂断至中地壳,断裂错断的最新地层为上第三系,2011年建湖小震就发生在该断裂附近。
7、盐城—南洋断裂
该断裂全为第四系所覆盖,位于盐城凹陷的南侧,总体走向为北东,形成于晚白垩世,主要活动期在始新世末,具有边断边沉积特点,历史上曾发生多次4.7级以上地震,1987年2月17日5.1级地震就发生在盐城—南洋断裂东段。
8、陈家堡—小海断裂
为隐形断裂,位于江都隆起和吴堡凸起北缘,是江都隆起与高邮凹陷之间的分界断裂,走向北东,长174公里。该断裂不断错断了盐城组沉积地层,局部还控制了第四纪沉积层。
9、阜宁—射阳断裂
阜宁—射阳断裂自进场区外西侧的阜宁县,向东延伸到射阳县淡水养殖场东,呈近东西向延伸展布,长度50公里,阜宁—射阳断裂是一条隐伏的前第四纪断裂,在该断裂附近的阜余、海通发生过多次有感小震,2008年5月13日在阜余与滨海交界处发生3.8级地震,当地居民有感。
10、兴桥断裂
该断裂为兴桥隆起北侧断裂,走向北东50°,长50公里。在该断裂附近呈发生过有感小震。
三、新构造运动在本区表现
从钻探等资料来看,在第四纪地层中海相沉积有三层,这说明本区第四纪以来曾发生过至少三次大规模的海浸海退运动。
有感地震一般是几级地壳形变测量揭示,本区显著在东倾下沉,最大幅度为65mm。
布格重力测量结果表明。布格重力负异常区仅分布在本区中部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