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央商务区(cbd)是一座城市精华所在,集中了城市主要的金融、商业和贸易功能,也是专业性服务、企业总部所在地。一个城市cbd的功能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在区域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本文以上海外滩cbd地区为研究对象,梳理上海中央商务区的发展历史,解析现象状况,在现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上海外滩介绍关键词 城市规划;中央商务区;外滩
中央商务区(cbd)概念始于本世纪初美国学者伯吉斯提出的同心圆城市结构模型,指城市五个同心圈层的核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的不断扩展与完善,现代意义的cbd概念与伯吉斯时代相比概念上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演化,它以金融、贸易、信息、管理功能为主,是一座城市精华所在,集中了城市主要的金融、商业和贸易功能,也是专业性服务、企业总部所在地。一个城市cbd的功能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在区域和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回顾历史,早期上海之所以能成为远东的经济中心,是因为当时上海形成了以外滩为中心的中国首个cbd。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上海cbd用地规模约为3平方公里,由小陆家嘴地区和外滩地区组成,形成跨江发展的双cbd城市形态。上海cbd
的建设发展对上海实现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上海外滩cbd形成的发展历程
1.1 早期cbd的形成。开埠前,上海建成区主要位于老城厢一带,1843年上海开埠后,商业中心逐渐北移,19世纪末,以南京路为主轴的商业中心区已初显端倪。20世纪30年代,也是cbd形成的关键时期。当时上海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确立了远东金融中心的地位,形成了西至西藏中路,东至外滩,北至苏州河,南至金陵东路,方圆近4平方公里的cbd区域。
1.2 抗日战争至改革开放前cbd的衰落。1930年代后,由于日军侵华对当时上海及中国经济的破坏,上海cbd的发展趋于停滞,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没有新的重要建筑落成。解放后到1980年代,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及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的发展基本游离于国际经济循环之外。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快速下降,cbd的发展也随之萎缩;伴随国家银行迁往北京,外资、私营银行和证券交易所的关闭,上海金融区不复存在。外滩众多金融、商业的大楼纷纷转作机关、工厂等用途,中心商业区的商业规模也严重萎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