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风景区概况
一、地位价值
•---上海的窗口,上海都市发展的缩影
•---中国近代史的见证,改革开放的春风
•---上海都市旅游的核心资源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中外游客评为上海最喜爱的风景点
二、地理位置
•---外白渡桥至延安东路呈新月形浦西沿江地段(中山东一路)
•---长约1.5公里
三、历史沿革
-
--位于上海老城厢外的一片沿江滩地(The Bund)
---1843年开埠(1845年开辟英租界800亩土地,1849年开辟法租界),沿江筑路(黄浦滩路)、建房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临江建造万国建筑博览会(远东巴黎\上海华尔街)
---1992—1993年外滩综合改造(防讯墙外移、中山路拓宽、闸桥、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外滩源(北从苏州河,南到滇池路,东至中山东一路,西靠四川北路,总面积17.06公顷。外滩源是外滩地区发展的起点,辖内有上海近代优秀保护建筑14幢)、南外滩:金港湾生态住宅区(2.2km)、北外滩:5个功能区(3.5km)
四、景区布局与特
•  1.景区布局(五线谱:建筑线—马路线—堤岸线—浦江线—浦东线)
•(1)建筑线
---时间:1873年开始建起23(33)幢大楼(外滩建筑发展的三个阶段)
---风格:以西欧古典风格为主,有巴洛克式、罗马式、哥特式、新希腊式、折中主义式、芝加哥学派、中国民族风格(万国建筑博览)
---价值:大多被列为全国和市级优秀保护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
(2)马路线
---10车道中山东一路(南北交通要道)
---延安东路高架道路
(3)堤岸线
---1.8公里的管桩支承空厢长廊防汛墙,千年一遇(向黄浦江借空间不借水域,外移20—40 米;减轻防汛墙的自重;利用空厢式开设餐厅、商店、车库)
---绿长廊(32个半圆形观景台、64盏庭柱式方灯、26个碗形花坛)
---雕塑(陈毅塑像:坐北朝南、公仆形象,浦江曲:3座圆雕和3幅浮雕)
(4)浦江线
---上海的母亲河
---黄浦江(发源于浙江安吉龙王山,全长114公里,宽约400米,占全市水域面积的82%)
---黄歇浦、春申江
---浦江游览(十六浦观光码头),双龙戏珠/黄浦秋涛
•外滩建筑从历史进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在1885年以前,欧洲古典式、文艺复兴式以及中西合壁式的2至3层楼砖石结构建筑。例如中山东一路33号原来的英国领事馆就建于公元1849年。
---第二阶段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10年,钢筋混凝土结构和五层以上的楼房,形式上出现了一种向近代建筑形式过渡的折中式。例如,现在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原华俄道胜银行)(1910年)等。
---第三阶段是20世纪初至20、30年代。这段时期外滩开始了大规模的建造,基本上形成了今天外滩的建筑格局。出现了钢架结构和十几层的楼房,风格包括古典式、新古典式、文艺复兴式、折中主义式、现代建筑式、中西糅合式建筑组成的外滩建筑,有着极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整体十分协调,在浦西形成了一条气势非凡的天际线。
(国务院于1966年11月20日将整个外滩建筑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观光大堤
管桩支承空厢长廊防汛墙
32个半圆形花饰铁栏观景阳台
64盏庭柱式方灯
防汛墙上下绿长廊
防汛墙空厢中设有停车库、
商店、餐厅、旅行社等
2.景区特
---自然人文相融
---中西交汇
---近代与现代映照
五、主要景点
(一)亚细亚大楼(二)上海总会大楼
(三)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四)汇丰银行大楼
(五)海关大楼(六)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七)汇中饭店(八)沙逊大厦
(九)中国银行大楼(十)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十一)外白渡桥(十二)黄浦江
(十三)黄浦公园(十四)观光大堤
(十五)气象信号台
亚细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
(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十六)主要雕塑景观:1. 浦江潮  2. 陈毅塑像  3. 浦江曲
•被誉为“外滩第一楼”,建成于1916年,原名麦克波恩大楼。其高8层,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
•大楼外观具有折中主义风格。
–立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式。
–底段与上段均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大楼气派雄伟,简洁中不乏堂皇之气。可谓简繁相怡,华贵典雅。
上海总会
(中山东一路2号)
•远东闻名的英国总会,又叫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也称上海俱乐部,建于1910年,连地下室为6层,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大楼一楼为餐厅,二楼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其余均为客房。整个饭店设施齐全,装修精美。
•大楼外立面有6根爱奥尼克立柱;楼顶南北两端有巴洛克式塔亭;大堂原有用意大利大理石铺成的34
米长的酒吧台;大楼中所使用别致的三角形的电梯是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大楼装饰仿英国王宫格调故有“皇家总会”之称中国通商银行
(中山东一路6号)
•1897年由盛宣怀筹资金开设的中国人经营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现今则是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地。
•该楼是一幢假四层的哥特式建筑。大楼第四层有五个尖顶层面,原先还有十字架。
第三、四层有小尖塔。大楼第四层是尖券形的窗户,一、二层是典型歌特风格的花窗棂窗户。
•这幢即将走过一个世纪的欧式建筑的意义远不止停留在具历史性与艺术性。可以说,就是它在中国金融史上划上了开篇性的一页。
中国通商银行
(中山东一路6号)
•建于1923年,原系英商汇丰银行上海分行,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最讲究的建筑,造价1000万银圆。
•属新希腊建筑风格。立面采用横三段、竖三段造型。底层是3个罗马石拱券大门,中部是6根希腊式科林斯立柱顶部是罗马万神庙的穹隆顶。
•汇丰银行有3个稀世珍宝:一是大楼门前两只大铜狮,据说狮子铸成后,立刻就将铜模毁掉了,从而使这对铜狮成为绝版珍品,现已将其送入上海历史博物馆;二是该楼八角形门厅的顶部,离地面20多米高处,有8幅由几十万块仅几平方厘米的彩马赛克镶拼成的壁画。它宽4.3米,高2.4米,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8个城市的建筑风貌,并配有神话人物形象,还有24幅为神话故事中动物的形态,顶部巨大的神话故事壁画,总面积近200平方米。世纪壁画间有一圈美文,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其象征了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整个世界的和平繁荣”;三是大堂内28根高13米的意大利天然大理石石柱,尤其是4根无拼接的,据说世上只有6根。
海关大楼(中山东一路13号)
•这座房顶上有钟楼的建筑就是著名的“江海北关”(Customs House),1925年开工,1927年12月建成。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承建。它是汇丰银行的“妹楼”,雄伟挺拔,与雍容典雅的汇丰银行大齐肩并列,相得益彰。
•上海海关大楼结合了欧洲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优点,大楼门楣由四根巨大多立克圆柱支撑,以高耸的钟楼为轴线,气势非凡,共十层楼。
•大钟是仿英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在英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据说花了白银2千多两,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大钟钟面直径5.4米,分针长
3.17米,最大的钟摆重2吨。
汇中饭店(中山东一路19号)
(和平饭店南楼)
•1906年建造,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
•白清水砖墙,红砖腰线;楼高六层(1914年失火,屋顶花园烧毁)。
•是上海现存最早的饭店之一,内设120间客饭。1909年“万国禁烟会”在这里举行,1996年又召开了联合国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并为“万国禁烟会”立
会址标志;1911年中国同盟本部也在该饭店召开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欢迎大会。
这一系列具有纪念价值的史实为和平饭店南楼增添了更多辉煌。
沙逊大厦(中山东一路20号)
(和平饭店北楼)
•1928年建造,耗资1700万银圆,公和洋行设计。楼高77米,13层,时誉为“远东第一楼”。原名华懋饭店,是由英籍犹太人爱利斯•维克多•沙逊建造的,又名沙逊大
厦。
•大楼具有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外形简洁明朗强调垂直感,花岗石的墙面,圆锥形的屋顶,紫铜的屋面,无部不渗透出古朴典雅之气。
•饭店内部设有英、美、印、德、法、美、日、西、中等九国套房。餐厅、大堂装饰富丽堂皇。还有颇受国外游客欢迎的上海老年爵士乐队,在此演奏世界各地名曲,
使人仿佛置于一个世界文化与经典艺术相交融的殿堂。
中国银行(中山东一路23号)
中国银行大楼1937年建造,原计划34层,现为17层(地下2层),比沙逊大厦低60厘米。
•外滩的建筑素以欧洲风格见长,而中国银行大楼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民族特的建筑之一(陆谦受
设计)。外墙为金山石,屋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上盖蓝琉璃瓦,楼檐上用斗拱装饰。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钱币形镂空窗框。大门上方原有
孔子周游列国石雕。营业大厅的天花板上原来还雕有“八仙过海”的图案。到处洋溢
着古古香的氛围。
•银行地下室有10000只保险柜(上海最大的保险箱库),门是用不锈钢制成,重5吨。
怡和洋行(中山东一路27号)
自从1943年上海开埠后,国外商家纷纷开设洋行,怡和洋行就是最早的几家之一。怡和洋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大楼一、二层为一段,用花岗石垒砌,轴线明显,大门和双侧窗框都用罗马半圆拱券石拱造型,正门上方有羊头浮雕装饰,显得庄重坚实,第三至五层又一段,有罗马科林斯柱式支撑,气魄雄伟,显示出浓郁的西欧古典彩,第三层有石栏杆阳台,整段窗框上方有石雕镶嵌,第五层上方加高至七层。原有的平台,穹顶被拆除,已加高至七层
东方汇理银行(中山东一路29号)(光大银行)
•大楼原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上海分行,建于1911年。
•设计师用豪华浮夸的手笔,在教堂和宫殿中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结为一体,并用短檐、波浪形墙面、重迭柱及壁画,使建筑物产生神秘的宗教气氛。大楼强调立面装饰和
处理,尤为注重建筑自身的比例。其上面是贯通的爱奥尼克巨柱,两侧厚实的墙面横向划分为三段,顶部出檐较深,并有精致的雕刻。底层门窗形成三个高大的楼门,居中是线状的浮雕。另外,大楼在小构体上也精雕细凿,力求完美可谓是巴洛克式
的经典之作。
英国领事馆
•英国领事馆是上海最早的领事馆建筑,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汇合处的西南侧(今中山东一路33号)。上海被迫开埠后,首任英国领事巴富尔原先住在城里,但他极
想在租界内自建领事馆,按照当时英国法律在外领事只得租地办公,不能购地建屋。
1846年4月巴富尔未经英国政府批准擅自购进李家庄约126亩(1亩=666.6平方米)
土地,以及清政府第二炮台营垒废址,计价为17000元。巴富尔私人垫付4000元。
之后,巴富尔被撤职。同年10月继任领事阿利国得到英国政府批准后,在李家庄地皮上建造英国驻沪领事馆。1849年7月馆舍竣工,领事馆从城内大东门租用民宅处搬迁到新址。1870年12月24日深夜,领事馆内突然起火,把领事馆建筑和全部文件档案资料化为灰烬,仅抢救出一部分地契。1872年6月1日在原址上重建,1873年建好新楼(就是现在的这幢建筑)。
•英国领事馆建筑为英国古典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占地38559平方米,草地西面为领事馆主屋,高两层,平面略呈H形,四坡顶屋面。正立面底层中部有5孔券廊,其内是大厅。立面上下窗洞呈平卷式拱券,装有硬百叶窗,外墙为水泥粉刷勾勒横
线条。底层和二层均有宽敞的遮阳长廊,屋顶使用中国的蝴蝶小青瓦。主屋北侧,
1882年又建造一幢两层砖木结构房屋,是领事官邸,并有廊与主屋连通。随着领事
事务的过大,后来升格为英国驻沪总领事馆,内设地产处、华务处、护照登记处、
货物事务处和案卷处等部门。
•这座年逾129年的建筑,是上海外滩建筑中至今仍保存的年代最久的近代建筑,虽然建筑局部经多次修理已改动,但是基本格局仍保持,它是上海近代历史的
上海外滩介绍一个见证。
•百老汇大厦(北苏州河路20号)(上海大厦)
•在外滩建筑最北端外白渡桥北堍苏州河畔(今北苏州河路20号),矗立着一幢瞩目的高楼大厦,这座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今为上海大厦,是解放前上海仅次于国际饭店的最高建筑。
外白渡桥
•架设在上海苏州河与黄浦江汇合处的外白渡桥,为钢架结构下承式桥,是上海市区最大的一座钢铁桥。桥建于1907年,有二孔,共长106.7米,车行道宽1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6米,经多次改造,现载重为20吨。
•上海开埠之初,苏州河两岸没有桥梁,人来人往都靠摆渡船运送。自从苏州河南北两岸先后划为英美租界以后,原先的几个摆渡口已远远不能适应租界殖民当局的需
要,于是有一个名叫韦尔斯的英国人,出面组织“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约花费12000
元,于1856年在外摆渡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桥,当时便称为韦尔斯桥。后因该桥的位置在外摆渡,上海人都习惯地称之为“外摆渡桥”。
•人民英雄纪念塔
•人民英雄纪念塔所在地原是上海滩上第一家公园--黄浦公园,始建于1868年,耗资3600两银圆。
•公园于1993年改建。如今这里成了开放性的公园,人民英雄纪念塔(1994年建成)以三块状塔体,高60米,寓意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以来光荣牺牲的先烈永垂不朽,内涵有深刻的概括性。
•大型花岗石浮雕位于黄浦公园下沉式圆岛上,浮雕全长120米,高3.8米。浮雕以写实的手法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从1840年至1949年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两翼为装饰性的花环图案,象征着上海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浮雕
可分为七组,97个典型人物,表现了先烈们伟大的斗争业绩。
•位于黄浦公园南大门内的大型青铜人像雕塑展现了一位身躯伟岸的工人,扬着风帆迎向袭来的巨浪,奋勇搏击。形象而动感强烈,表现出无产阶级力量无比,不
畏艰险,勇敢前进,气吞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作品主题是表彰上海工人阶级在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