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繁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4《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思维导图明确作者三次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理清行文脉络。
    2、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
    通过诵读课文,了解背景知识,深入体会作者通过繁星抒发的情感。
    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也能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作者观察繁星的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周我们跟着作家吴然到洱海旁走月亮。夜空,不仅有月亮,还有——星星。
    一 、 初读课文,疏通内容
    1. 出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理解:什么是繁星?(星星很多的样子)
    2. 出示巴金资料,简介巴金
    3. 疏通字词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怀疑
    (1)自由读
    (2)抽生带读
    (3)理解意思
    4.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
    (1)自由读
    (2)交流
    时间顺序:从前——三年前——如今
    释疑:刚刚看到有同学勾画了“七八月”,能不能用七八月?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七八月每年都有,可能是三年前的七八月,也可能是如今的七八月,不清楚
    (3)学习之前的课文,我们发现不仅可以有时间的变化,像《走月亮》一课还有地点的变化。这一课有吗?一。
    家乡——南京——海上
    二 、寻星,品读情感
    1.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星星的样子似乎也有所不同。默读课文,一。
    (1)默读,勾画
陈淑芬
    (2)交流
    从前家乡的星星——密密麻麻
    三年前南京的星星——微小,星密布
    如今海上的星星——半明半昧,摇摇欲坠
    2. 由星星想到的
    (1)描写事物,我们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更可以写——想到的。课文哪一段写了想到的?想到了什么?
    第三自然段写了想到的,想到了母亲的怀。
    (2)那一二段怎么不写想到的呢?(生沉默)其实不是没写,而是教材编者删去了。(
出示原文)默读原文,看看一二自然段想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母亲的怀
    第二自然段——熟识的朋友
    第三自然段——母亲的怀
    (3)对比教材课文和巴金的原文,思考:你觉得这样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生1:我觉得不好,因为想到的通常可以有作者的情感,这样删掉就没有了。
    生2:我也觉得不好。删掉之后我觉得有些地方读起来很突然,比如最后怎么就突然想到母亲的怀了。
    生3:我也觉得不好。第一段想到了母亲的怀,第三段想到了母亲的怀,这样更能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4)这篇文章写于巴金赴法国留学的途中。为什么巴金如此思念自己的家乡还要远赴法国留学呢?
    有个孩子猜应该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国家。师简单介绍巴金创作《繁星》的经历。
    3. 刚才有同学说,这篇文章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哪些句子让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1)默读勾画
    (2)交流分享
    言之有理即可。主要有:喜欢,熟悉,怀念,回味,希望……
    带着情感,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三、背景链接
    巴金1904年11月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他的母亲陈淑芬对他的影响很大。巴金在他的散文《最初的记忆》中说道: “母亲很爱我。虽然她有时候笑着说我是淘气的孩子,可是她从来没有骂过我。她让我在温柔、和平的气氛中度过了我的幼年时代。”巴金10岁时,母亲去世,13岁时父亲去世。
    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离开了压抑着他们的大家庭,来到了他的向往之地—南京。在南京求学期间,参加了“五卅运动”,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面对黑暗的社会,他坚持追求光明。
    品读
    衔接语: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星空似乎更美了,大家认真阅读3、4自然段,说说海上的星空给了作者哪些美的享受?(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你认为美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4分钟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代表发言,要求学生在寻美景中,进行美读。
    知人论世
    衔接语:作者带领我们欣赏了海上朦胧、梦幻的星空美景,那么透过巴金的《繁星》,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巴金?
    视频——巴金介绍
    《繁星》作为七年级的开篇之文,巴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文学的星空下自由飞翔。也让巴金的作品丰富我们的人生。推荐阅读: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巴金的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