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汉语的第三身代词和旁指代词- 1 -中古汉语的第三身代词和旁指代词
浙江大学汪维辉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中古汉语的第三身代词和旁指代词两个问题。关于第三身代词,文章简要介绍了已有的主要结论和尚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中古的旁指代词有“他、余、异、诸、别”五个,文章逐一予以讨论,重点是“诸”和“别”,因为“诸”还无人论及,而“别”则特别重要,并通过考察四种典型语料分析了五个旁指代词的语体差异。“他”作为上古汉语最重要的旁指代词,进入中古以后向第三身代词转变,主要职能发生变化。“他”空出的位置就由“余、异、诸、别”来填补,并最终以“别”胜出而定局。“他、余、异、诸、别”用作旁指代词的语义来源各不相同。从语体差异看,“他、异、余”大概都是承用自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词,而“别”则是中古新兴的口语词,而且语义单一,所以具有其他几个词所没有的生命力,一直沿用至今。“诸”作旁指代词虽然也是中古时期新产生的用法,但是由于语义上的局限性,不可能胜出,后世也只是在书面语中偶一用之而已。
关键词中古汉语;汉译佛经;第三人称代词;旁指代词
汉语的代词系统在中古时期发生了剧变,比如:第三身代词从无到有,“伊”和“其/ 渠”产生,“他”从旁指代词向第三身代词转化,到唐代确立;一批新兴代词或新的书写形式在文献中出现,如“你,阿谁,阿堵,如馨,尔馨,宁馨,何物,几许,几多,多少,早晚,何当,那(n伲),若为,自己”等,有的可以确
陈淑芬
定是南方方言词,如“侬(农),阿侬,阿傍,个,底”等;第一人称代词在通语中归一化,统一为“我”;旁指代词繁复化,有“他,余,异,诸,别”五个,还有多种双音形式,等等。中古代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有不少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讨论第三身代词和旁指代词两个问题。
一、第三身代词
关于汉语第三身代词及其在中古时期的面貌,已经有许多研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已有的主要结论和尚待深入的问题。
*本项研究得到香港特区政府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汉语代词在历史上几个重要变化之动因研究——以佛教及佛经翻译对汉语发展演变的影响为视角”(18600915)的经费支持(项目负责人为朱庆之教授)。本文初稿曾经在“汉译佛经与中古汉语代词研究”工作坊(2018年12月28—30日/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上报告,承蒙董秀芳教授就如何界定“旁指代词”等问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讨论,魏培泉教授也提出了相似的意见。会后陈淑芬副教授来信与我讨论“异”的问题,并发来她的文章供我参考。修改时对上述三位的意见有所吸收,谨此统致谢忱。文中如有错误,概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