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活垃圾处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资规11-1班  阮祖财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商品消费的迅速增长,垃圾的产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大量的垃圾排入环境,垃圾问题十分严重。本文以城市生活垃圾为本,分析了高校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的对策,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生活垃圾;存在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化的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建设,及其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建设成了城市发展的必须品,从而使得高校聚集了不少学生,这虽然带来了人气但是也带了生活垃圾。校园生活垃圾也成为了城市化建设的不小问题。高校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不仅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直接的严重污染,而且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近30年来,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以及各种包装材料的大量使用,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越来越多,有人
就将这些垃圾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为了更好的建设城市化,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解决垃圾污染及资源匮乏的矛盾,必须加大对高校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利用。
二、高校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生活区属于城市的一部分,又不完全属于城市,它有自己的所属环境。生活特点类似城市小区,所以它产生的生活垃圾亦可以属于城市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但不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根据垃圾的不同产生来源和性质,普通垃圾:指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废物的总称包括废纸品,废塑料,废木材,碎玻璃,废金属制品等。主要来源于居民小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商业集中区等。食品垃圾:指人们在加工、存贮、买卖、食用各种食品过程中所产生的残余废物的总称。包括菜叶、剩余饭菜、腐烂过期食品等。主要特征是易腐烂,易产生恶臭气体,生物降解性强。主要来源是居民小区饭店商业集中区和农贸市场等。建筑垃圾:指城市基础建设施工过程急救建筑拆除改造过程中
产生的废物的总称。包括砖瓦、碎石块、混凝土块、废木材、废管线等。清扫垃圾:指清扫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收集的废物包括泥沙、落叶、果皮、纸屑等。主要特征是易腐烂物质少、含水量少热量较高。
据悉,我国对高校生活垃圾治理水平还比较低,许多高校缺乏有效的垃圾管理体制,各个城市环保经费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科技水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城市化建设、及人们日益增长的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同时也不能适应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1管理不善
高校生活垃圾管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学校相关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生活垃圾末端处理上,忽视了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管理。许多学校对垃圾的管理仅是被动地清运处置,无论管理组织、作业队伍、工程建设、资金技术投向及法规设置等环节,都是针对垃圾产生之后的情况。对城市垃圾的消减、回收和再利用没有系统考虑,城市垃圾处理的产业化还未形成【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的产量是日益增加,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变成了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使得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是愈演愈烈。
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管理体制不健全,其问题的焦点是体制变更频繁,政企不分,管干合一,缺乏管理与监督的权威性【2】。在我国,城市垃圾工作视为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管理,从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到处理以及监督管理等都由政府全部负责,当然,高校的垃圾由高校后勤负责。高校中的相关部门既是环卫的监督管理部门,又是垃圾运收和处理的执行单位,这种双重身份的演绎着从中就不是很认真的负责。造成监管能力不足,导致垃圾在处理上出现了重大的纰漏,对环境污染加深。
2技术设施落后
尽管生活区在高校,但是还是摆脱不了要清运、转运的麻烦。高校对于垃圾的处理水平上有所增加,但是总体上相对于国外是落后的。学生和老师很少设计出对垃圾的处理方式。使得在清扫工作上还是以密集型为主,主要表现为“脏、苦、累”。生活垃圾的混合收集方式加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降低了堆肥的可行性能力,浪费了众多的可再利用资源。
3垃圾处理方式单一
生活垃圾成分复杂,采用填埋、堆肥、焚烧长任何单一的处理方式技术都有其不足之处,存在能耗大、投资高和再次污染等问题【3】。垃圾中的多种成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污染水体、土壤、大气及其各类动植物。
4资金投入不足
校园需要建设,就需要投入资金,而垃圾的增多也需要的增加人力、物力、财力,使得后勤部左右为难,不能及时处理或没有能力处理更多的垃圾。因此,资金问题已成为垃圾无害化处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制约因素【4】
三、高校生活垃圾治理对策                                       
按人口迁移量指标,根据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统计,我国社会发展的城市化水平已经从1990年底的18.96%上升到2007年底的45%【5】。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上升和社区发展,各地的区域系统特有的文化也在影响着彼此的区域发展,垃圾的“文化”在各处随处可见。生活垃圾的治理正处在人们的工作中。
1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完善
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完善是垃圾处理工作的前提。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实行垃圾治理是一个大规模的、长期的、需要我们共同参与的活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施方案、对违反者的处罚方式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利用国内外其他单位在垃圾处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与我们区域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我们垃圾处理政策规定,使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同时,政府应给予有关部门、 相关企业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各类立志于环境保护的组织参与,利用经济杠杆推动垃圾处理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从生活垃圾的末端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管理
努力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倡人们尽可能地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废弃物的投放量。例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量;购物时少用塑料袋子。对垃圾处理时采用分拣技术进行分类分拣,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处理。
3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实现资源的可再利用
垃圾中的可燃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不仅影响城市
垃圾的产量,也影响着生活垃圾的成分。垃圾中的可再利用材料在不断的增多。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多,例如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省资源、减少能源消耗、节约成本。2000年04月,中国开始在北京、上海等8个主要城市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和处理的试点工作,要求社区居民按分类垃圾桶标准进行垃圾分类投放【6】
4规范标识,提高人们的正确分类意识规范
垃圾分类的标识与标准是垃圾分类收集顺利进行的基础。主要单位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板等手段,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设专题、专栏介绍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必要性。
5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介进行环保基础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让每一位公民了解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及环境与自身的密切关系,引导公民合理消费,鼓励公民自主自愿地参与废物减量及垃圾分类回收活动。
四、结束语
生活垃圾既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又是一种变相的丰富资源,当未来的资源耗尽时,垃圾可能就是最好的资源。合理利用垃圾不仅可以使环境更加的清洁美丽,同时也能节约使用资源,达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目的,实现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7】
桂林理工大学怎么样
参考文献
[1] 臧文超 . 我国城市省会垃圾现状与管理问题[J].环境保护,1998(8):41-43
[2] 杜宜瑾 . 大力推进垃圾产业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中国城市垃圾问题对策研讨会,2001.
[3] 赵莹,程桂石,董长青编著.垃圾能源化利用与管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
[4] 赵莹,程桂石,董长青编著.垃圾能源化利用与管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
[5] 陈宇飞.我国城市社会的文化发展解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53(5):91-95
[6] 廖如珺,黄建忠,杨丹蓉.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R]. 职业卫生与病伤.2012.2.第27卷第1期
[7] 于敏.城市垃圾处理与可持续发展[J].污染防治技术.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