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的视听语言分析唐人街探案2结局
作者:***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0期
        【摘 要】《唐人街》是后现代主义影片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画面唯美的电影经典。本文从视听语言方面对该影片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为读者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关键词】视听;语言;《唐人街》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132-01
        在众多70年代的美国黑电影中,大师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唐人街》绝对算得上是后现代主义影片中的经典之作。它并不是一卷能够令人回味岁月的胶片,而是一部充斥的现代感彩的电影。该片的剧本像是出自一位一流的侦探小说家之手,并赋予了电影特有的美感——能在荧幕上呈现的视觉饕餮盛宴。
        影片开始讲述的是一个接手了一桩普通的案子,却因此卷入到一起政坛丑闻中。
然而,剧情的发展并没有过多地叙述这起阴谋的原委或是侦探本人徒劳的努力,而是进入另外一条主线中:一个女人从小受到父亲的性侵犯,并在之后生下一个孩子。可是,残暴的父亲甚至对这个孩子也施暴。最终,这个曾经让一见倾心的女人悲惨地死去。首先,波兰斯基用冷处理的方法将故事情节慢慢展开。尽管是一部悬疑片,却从未出现紧张惊险的凶案追踪和过多的血腥场面;也没有运用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和扣人心弦的剧情处理,一切都显得是那么平静自然,一切的惊喜与转折都由沉默突然爆发。全片没有使用复杂的蒙太奇切换和多角度镜头转换,更多的是在“视点”与“声音”上做文章。其次,《唐人街》的视听语言极其值得分析与揣摩,每场戏的拍摄角度、声音、光线调等,都成为这位电影大师所考虑的范围。当一部电影中的每个细枝末节都成为电影制作者玩出新意来的重要因素时,这些投射在影院屏幕上的影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同得到新生,活跃在一片未被开垦的新土地上。
        情绪基调和影调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从影片的开头便可看出,悲剧式的情绪基调主导了整部影片,注重人物内心阴郁情绪的挖掘。情绪基调已定,因而影调被处理成低暗的:影片开头字幕,黄的光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中心,两侧有黑的画框,似乎是暗示着影片将对某些事实进行曝光;小号吹出的忧郁旋律使影片从开场就被笼罩在阴郁的
氛围中,每次必要案情有了新进展时,音乐就显得压抑低沉,以此营造紧张气氛、推动故事的发展、引起观众的注意。《唐人街》是以1906年发生在洛杉矶的“争水丑闻”为背景,导演将时间跳跃到1937年,能够让观众非常直观地看到传统西部的南加州特,那里的河流山谷、街道住房都有一种淡黄的基调。该片大量地选用室内低照度的环境以及夜景,即使不在夜间也是在非正常光线下。当吉蒂斯行走在夜晚的街道上,他时常被阴影遮盖。布景的影调与人物一样浓重或更加浓重时,造成一种压抑的无望情绪,人物被完全笼罩在黑暗的环境之中,无力与之对抗,幽暗绝望的气氛也只有这样的视觉形象才能渲染出来。还有百叶窗阴影里的室内场景,使人感到神秘压抑,透不过气。这里,百叶窗的投影如监狱栏杆的投影一样,预示了整个故事的阴谋性、悲剧性。通过一个个精心安排的场景,将观众拖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再次,本片还大量应用“主客观结合”的视点变换,常出现各种“窥视”的镜头,这既满足了导演和观众的偷窥欲,也由此展现吉蒂斯独到的性格特点和其与众不同的职业个性,同时由大悬念中划分出的一个个微小的悬念,渐渐触碰到观众们内心的好奇点。另外,镜中像本身是眼前一切事情被扭曲、不真实的暗示。几乎每个镜头都在运动,都在跟拍主人公吉蒂斯。他的运动时刻牵引观众的视线,带领观众一步步进入阴谋,揭示谜团。该片时常通过吉蒂斯的前景拍摄霍利斯摩尔雷,既交代了环境,也使故事的悬念得以延宕,吸引了观众的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