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娇艳
摘要 雷剧是从雷州半岛的民歌——雷州歌发展起来的。雷剧的流传以广东省雷州半岛为中心,辐射广西、海南、茂名等省市的部分地区,服务人口约800万人。雷剧唱腔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只有熟悉它、研究它,掌握其特征、特、特点,才能与时俱进,走出发展的困境。本文主要从雷剧唱腔这个方面,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 雷剧;唱腔;特
戏曲是综合艺术,戏是基础,曲是灵魂。音乐唱腔更是一个剧种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戏曲艺术是一种地缘性很强的古老的艺术,它之所以保持着不老的生命力,在于观众与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戏曲的唱腔则是它的本质。
雷剧唱腔属于以板腔体为主的综合体,兼具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种戏曲声腔体制的特点,有“雷讴”“高台”“
混合”三大腔类。各腔类又有三个分支,雷讴类有:原雷讴、低商雷讴、高商雷讴;高台类有:高台原腔、高台宫调、高台羽调;混合类有:原腔混合、新混合、混合段。各腔类有导板、散板、慢板、中板、快板、复板、煞板七种板式。伴奏乐器有雷胡、二胡、扬琴、笛子、唢呐、萨克管等。打击乐器有锣、钹、板鼓等。
1 雷剧唱腔的源流与沿袭
雷剧是用雷州话为唱白的地方剧种。它经历了“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等发展阶段,有三百多年历史,但不管如何变迁,唱腔都是以雷州歌(雷州民歌)为主,没有器乐伴奏,也没有太大变化。
2 雷剧唱腔的特与革新
雷剧的历史清晰可循,完全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唱腔几乎没有受到其他剧种的影响。在雷剧唱腔改革过程中,雷剧音乐工作者抓住了雷州音乐中最有代表性、众喜闻乐见的东西,对本土的音乐素材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实践。雷剧唱腔以雷州民歌为基调进行了拓展,并按照板腔体的规则讲究顿逗落音以及调式,为了适应戏曲中不同的剧情和人物表演的需要,每种腔调又分别套用不同的板式节奏。
2.1 体系分类体现了原生态的特征
从唱腔分类的名称来源看,雷剧唱腔三大类:雷讴类、高台类、混合类。“雷讴”就是雷歌的别称,它是从民间口头歌归纳出来的;“高台”的名称是用大班歌阶段——高台戏班的民间称号;“混合”虽然是综合含义,不排除吸收外来的剧种唱腔调式和手法,但是从作品的风格和基调来看,主要还是雷讴和高台的衍变。
雷讴类唱腔的代表腔是流行腔。流行腔的结构与原雷州歌大体相同,属商调式,在农村广泛流传。高台类唱腔的基调也源自雷州歌,艺人在戏中演唱时,不加伴奏,自由清唱。艺人声音好的、音域高的,为了增加表演的效果,在演唱时提高了音调,改变拖腔、速度、力度和音高。雷剧唱腔体系的创新过程,始终抓住了民间戏曲中最具特征的东西,而且通过雷剧唱腔的腔类名,人们就能追寻到雷剧的历史与衍变。
2.2 音乐旋律具有浓郁的民歌特
雷剧新腔基本沿用了雷州民歌的旋律,在雷讴类的唱腔中,第二、第四句的一、二顿落音都有雷州歌的以主音“2”音或“5”音构成典型的句式。在其他腔类唱腔中,即以一个基本音型经过压缩、扩展、变奏、移位等艺术手法,发展成丰富多彩的结束乐句。
雷剧唱腔中保持了山歌、号子等民歌的特征,开口音多,拖腔变化不大,行腔中喜欢使用衬字(母音),“呃”“呀”“哦”“咧”等。如:对唱腔的第一句 “(咧)狐狸皮袍(呃呀、咧)暖(呀)不比(咧)”,
仅7个字当中就有6个衬字,使用衬字主要是增加旋律的流畅,同时展现出民歌的特。
2.3 板式节奏是戏曲最基本的元素
板式是指唱腔的速度和节奏,也是戏曲音乐性的最基本特征,雷剧唱腔板式运用了中国戏曲唱腔程式中的一般规律,使雷剧得以从雷州歌剧得到跃变,完成了变“俗”为“雅”的历史使命,唱腔变得丰富多彩,音乐的表现力大增。
慢板,为4/4拍子,适合表现戏剧人物情感深沉或平静的情形,在感叹、陈述事件的场面中使用,有愁腔、叹秋腔、悠思腔等。中板,为2/4拍子,亦称平板,叙述性的唱腔多用中板。由于中板的节奏比较平稳,代表腔是流行腔,音节起伏不大,节奏感强,是使用率最高的节奏板式,或轻快、喜悦、热情,或苦恼、愤慨、悲情,或一般性的陈述都可以使用中板的节奏,有平述腔、雷腔、四三板等。
快板,分为一般快板、溜板、流板、快溜板四种。一般快板2/4拍子;溜板2/4拍子,偏慢的快速,节奏多为切分型;流板1/4拍子,快速,紧拉慢唱;快溜板1/4拍子,最快的快速。快板类的唱腔主要表现愤怒、紧张、激烈的戏剧情景和人物情绪,快板的节奏短促,板板都是重音、强音,造成紧张的戏剧效果。唱腔有激扬腔、哀流板、急溜板等。
散板的节拍和速度比较自由,此节奏的唱腔在戏曲中的运用比较灵活,演员表演的空间大,可以给予
演员表演的和抒发感情的时间需要。但是散板多为过渡性或较短的唱段,或配合其他节奏板式在唱段中综合运用。唱腔有幻腔、清板、激板等。雷剧唱腔还有在一个唱腔中综合运用多种板式的复板式唱腔“复板”,开头和结尾的“导板”与“煞板”。从唱腔体系的多样性和程式性,我们看到了它创新和借鉴的一面,表现了戏曲的固有特征,融入中国戏曲的大家庭当中。
3 雷剧唱腔的困境与出路
戏曲音乐最重要的创作任务,是以音乐的手段来刻画、烘托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内心感情。目前,雷剧音乐唱腔体系虽然已经建立,音乐唱腔已有386首(条),但还是不够丰富,有的腔类至今板式还不齐全,对某种复杂情感的表达的腔调还是缺乏。在外地观众听来,还不够好听,这两个“还不够”是雷剧唱腔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目前的紧迫任务。
3.1 直系传承,完善唱腔板式,解决音乐唱腔不够丰富的
弊端
戏曲唱腔的“板式”,对于表达人物情感,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它对于角的外部动作节奏和心理情感节奏,有着对应的效果。如果板式选择不妥帖,不但影响到舞台节奏感,也影响角的感情表述和性格的塑造。
207
208
【参考文献】
xujiao[1]陈湘,宋锐,詹南生.雷剧志[M].湛江:湛江市文化局,1992:6.
[2]陈湘.雷韵[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发行部,2010:3.
[作者简介:徐娇艳(1990--),女,汉族,广东湛江,本科,三级演员,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雷剧表演。]
现在,雷剧的情况:一是板式不够齐全。现在唱腔体系里最齐的是“原雷讴”类,七个板式基本齐全。最缺的是“高台原腔”类和“高台宫调”类,每种腔类只有三种板式,其他腔类板式也还没齐全。雷剧的声腔有必要在原有的板腔中再发展、再创造,使声腔的板式、腔调更加丰富、好听,更具表现力。二是板式运用乱套。从一些民间职业剧团录制的影碟中看到,雷剧唱腔“板式”的乱套现象十分严重。有一出古装戏,为了表现文生赴京考试的心情,伴奏音乐竟然用歌曲《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的旋律,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此类影碟的发行,对雷剧唱腔的改革起着不良的影响。
3.2 横向借鉴,完善音乐要素,解决音乐唱腔不够好听的弊端
雷剧的声腔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地方剧种声腔,与其它剧种的声腔相比较,即有它的个性(音调、旋法),也有戏曲声腔的共性(板式,表现功能)。既然有戏曲声腔的共性,就应该利用这种共性去吸收兄弟剧种声腔的长处为本剧种所用。
3.3 合唱与伴唱
戏曲唱腔的伴唱形式,是戏曲音乐的一种表现手段。伴唱可以强调某种思想感情;可以用于加重唱词某部分的分量;可以作为第三者的客观评价;可以表现人物本身理智的争辩,或是第三者在向观众解说人物心情;或是以观众的口吻对人物的批判或是同情等。本来幕后合唱和伴唱是雷剧的一大特,作用也很突出,如果运用适当,对于增强舞台气氛很有好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近几年,雷剧的声腔在合唱、伴唱这方面的运用比较少了。音乐创作、唱腔设计都没有在这方面引起重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雷剧唱腔设计者在雷剧《春草闯堂》的第三场,胡知府跟随春草去相府的路上,给春草设计了一段节奏轻快的闹调,就用上了这种演唱形式。“春草今朝真高贵(伴唱:真高贵),笙角齐齐轿前(伴唱:轿前)(呃)吹;丫环坐轿谁见过(伴唱:
谁见过),知府大人(合唱:知府大人)。”这段唱加上伴唱后,
整个舞台呈现出欢快的节奏,给人传递一种愉悦的情感,展示了春草此时此刻得意满足的内心世界,为剧情增不少。
3.4 演唱与演奏
演唱技巧与演奏技能是音乐唱腔能否好听的左膀右臂。如果演唱技巧不过关、音阶不准、节奏不稳、咬字不清、运腔不圆,或者演奏技能不过硬、不会视谱、不会调音、胡拉乱奏、滥竽充数,曲子写的再好听也是枉然。
3.5 配器与乐器
中国的戏曲声腔,从古到今,都是在不断地改革和吸收中逐渐丰富起来的。特别是中国戏曲受各种艺术品种的冲击,正处在比较低迷的时期,戏曲艺术就更应该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不被时代所遗弃。
但恰恰相反,雷剧的发展步伐很是缓慢。雷剧目前的演出活动,配器与乐器是两大短板,受客观情况的制约:一是人才,二是经费。现在除开要去参加调演、艺术节之类大型演出请人搞一下配器外,平时的演出及下乡演出基本没有搞配器,都是大齐奏。另外,下乡演出团体的乐器也是少得可怜。现在最好的就是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有七、八件乐器。其他民营剧团多的三、四件(雷胡、扬琴、电子琴),少的就二件(雷胡、电子琴),这种装备怎么搞配器,音乐唱腔又怎么能好听?
如何走出困境,这是每个雷剧艺术工作者必须正视和重视的问题。至于政府的支持、人才的培养、经
费的预算等等,这是另一议题,这里暂不累述。笔者觉得,不管客观现实多么残酷,只要把握好方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目标是会实现的。
【参考文献】
[1]谢舰锋.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4(2):51-54.
[2]张驰,张歆旎.构成课程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改革策略[J].居舍,2018,000(002):P.195-196.
[3]邱小玲.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关于建筑设计教学的探索--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明日风尚,2018,000(008):P.69-69.
[4]尚玮.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立体构成教学实践改革探讨[J].艺术科技,2019,32(20):134-135.
[5]张俊竹.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28):88-91.
[作者简介:林颖楠(1990--),女,汉族,上海,硕士研究生,助教,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高职院校设计基础课程改革。]
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b).重视学生设计能力的突出,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侧重点应该放到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和提升上,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不同课程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实现自身设计能力的有效提升。(c).施工能力的培养,施工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实现学生施工能力的提升,才能有效地让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有效的运用各种环境设计元素,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4 专业特导向,结合区域发展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是,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培养和发展成为具有独立个性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当将学校特、区域发展等内容融入到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中,构建出特化的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体系。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将区域经济的发展重视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的培养,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3 总结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种新型专业,本身仍在建设的过程中,为提升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高职院校除了将行业发展、学生需求、能力发展以及专业特等重视起来之外,还应当加强校际交流和合作,公共进行基础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借助多所不同院校的师资力
量,提升该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
(上接第206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