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Research
担保覆盖率和服务质量
要借助政策改革红利,进一步强化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着力推动全国农担业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为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杨久栋郭芸芸刘佳玫
农业信贷担保是将商业金融机构与农 业生产活动进行连接的新型现代农业金融 服务的重要形式。现阶段农业企业、合作 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是农业信贷担保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为给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农担公 司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农民 曰报社对吉林、浙江、江苏、甘肃、重庆、北京、安徽共7个省市区356家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业信贷担保业务满意度 调研,并就提升农业信贷担保覆盖率和服 务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调查对象特征
本次共调查35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以下简称主体),从主体类型来看,其 中农民合作社197家,农业企业4家,家庭农场102家,其他主体14家。从经 营业务范围来看,种植业主体305家,养 殖业主体100家,农产品加工主体93家, 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主体80家,休闲观光 农业主体43家,其他主体80多家。从 主体获得的荣誉来看,获得国家级荣誉(主 要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 示范社等)的主体29家,获得省级荣誉的主体78家,获得市级荣誉的主体110
家,县级荣誉的主体91家,其他为48家。
从主体年销售额来看,位于100-500万
元之间的主体共有123家,约占整体的
34.55%;年销售额大于500万元的合作
社数量占比约为27.81%;年销售额小于
100万元的主体占比37.64%。本文是以
中小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覆
盖农业一二三产,基于提升农担覆盖率和
服务质量二重标准的满意度调查。
二、基于提升农担覆盖率和服努质量二重
标准的主体满意度特征
(一)信息认知、抵押物和担保产品
结构是影响农担服务覆盖率的重要因素
1.行政部门仍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来
源,农担业务宣传渠道有待拓宽。从认知
途径来看,了解农担信贷公司最主要的三
个途径为农业主管部门或者当地政府的介
绍(占比39%),银行等金融机构介绍
(占比21 %)和农担信贷公司自己的宣传
(占比17%)。行政部门仍是获取信息
的主要来源。及时获取信息与申请农担业
务的成功率呈现正相关。在主体主要负责
人的经历中,打工返乡和村干部的比例约
占50%,其中村干部占比19%。村干部
相对于其他职业的负责人,在获取信息上
较有优势。村干部作为负责人的主体申请
到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的比例为54%,远
高于整体35%的信贷担保比例。在调查
中发现,大多数负责人认为,信息来自行
政部门感觉较为可靠,与行政部门关系密
切有助于信息的获取。信息不对称成为主
体申请不到农担业务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占比超过60%。从申请不到的主体来看,
32%的主体是由于不了解担保公司的业
务,31%的主体是由于不知道如何申请
贷款。现阶段信息不对称制约了农担业务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旺盛,
抵押物是提升覆盖率的关键。在调查中,
超过95%的主体都表m对资金有需求,
并一直在通过各类商业金融服务解决资金
需求。相比其他金融机构92.4%的融资
成功比例,通过农担得到贷款的主体比例
为仅为53%。在通过其他金融机构进行
融资的主体中,个人名义的贷款或拆借占
比46.57%,还有不少主体是通过个人借
贷和农担业务同时融资,以此来解决资金
短缺问题。在没有通过农担信贷业务的主
的下沉。
2021.4农业发展与金融 62
调查研究Research
体中,有36.5%的主体是由于抵押品或 者经营规模不符合要求而贷款失败。在抵 押贷款业务中,遇到无抵押物贷款问题的 主体达到20%以上。担保贷款业务的门 槛则更高,部分地区提出需要两位事业单 位或者公务员作担保,经营负责人普遍认 为难以达到要求。
3.信贷担保产品种类与实际需求不匹 配导致融资失败比例较高。除信息认知、 担保抵押物的影响因素外,另有16%的 主体是由于贷款种类与实际产品不匹配导 致融资失败,在对农担公司产品种类的满 意度调查中,仅有40%左右的主体认为 现有产品种类满足了生产经营需求。
(二)相较担保额度,获得贷款的主体 对担保年利率、贷款周期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1.
各主体对担保额度满意度较高。从 担保金额来看,担保额度在0-100万之 间主体占比81.5%。由于农业生产的小、 急、频特质,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额度不 担保额度可以满足大部分主体的生产需 求。有70%的主体认为贷款能够满足全 部或者大部分需求。
2.
半数以上主体认为担保费率可承 受。从担保年利率上来看,认为费率较高 的主体占比为41 %,有59%的主体认为 担保年利率可承受。部分地区担保费率加 上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利率高于个人借 贷,有主体负责人倾向于个人借贷。认为 担保贷款综合利率高的主体依次分布在农 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业、种植业、养殖业、 农产品加工业。
3.
实际贷款周期短于预期贷款周期。 从农担贷款的周期与期望周期的比较来 看,实际贷款周期普遍短于预期贷款周期。 已获得贷款周期短于预期贷款周期24个
月以上的主体占比42%,已获得贷款周 期短于预期贷款周期13-24个月的主体 占比25.7%,已获得贷款周期短于预期贷 款周期0-12个月的主体占比27.5%。从 产业来看,种养殖业对12个月内的贷款 需求较高,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和休闲 观光农业对13-24个月的贷款需求较高, 农产品加工业对24个月以上的贷款需求 较高。
4.金融服务便利度。从申请农担业务 的办理手续来看,约有33%左右的主体 认为手续很复杂,需要更加便捷的服务。 从得到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贷款的情况 看,主体平均需要跑2次,有19%的主体 需要跑7-8次。为更便捷满足贷款需要, 有64.89%的主体认为可以接受资金互助或
者互联网金融贷款等更加便利的融资方式。
三、政策建议
(一)要借助乡村振兴政策改革红利 进一步强化农担服务
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具有公共物品属 性,其发展与壮大与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息
息相关。为进一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中央财政支农资金不断投入各级农业信贷 担保公司。当前,我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已初步建成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取得了 重要阶段性成效,全国农担体系资本金总 额达794.07亿元。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在 缓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发挥了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方向的确定,将会继续加大政策和财
政
支持力度,担保利率将进一步改善。要 借助政策改革红利,进一步强化服务能力, 扩大服务规模,着力推动全国农担业务持 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
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二) 多维度拓展农担服务的认知度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制约农业担保服务下沉的关键瓶颈因素是信息不对称。信 息认知、抵押物和担保产品结构是影响农 担服务覆盖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农担业务 的下沉,宣传推广要走在前,着力多渠道 拓展农业担保服务。一方面可以与传统农 村的村组织、供销社、合作社、农技推广 中心等基层组织合作,另一方面借助移动 互联网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契机,通过 各平台的农村网络小组进行宣传,以新技 术实现有效传播。无抵押个人贷款
(三) 多渠道拓展农村金融合作模式 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应着眼于解决农村现有金融困境,通过多渠道合作拓展农村 金融模式。农村金融的融资难、融资贵的 重要原因是缺乏信贷抵押物,农业信贷担
保业务应从自身业务出发,立足于农村融 资困境全局,寻求多渠道解决方案,如通 过“锻-担-保”等金融合作模式,推动 保险增信、企业増信等方式,为农村抵押 担保基础缺乏的现状提供更易落地的解决 方案。
(四)
针对需求梳理服务类型提升服
务品质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禀赋各异,各地 对农业信贷担保需求差异较大。相较担保 额度,获得贷款的主体对担保利率、贷款 周期的满意度有待提升。贷款周期、担保 利率与产业类型、区域特征密切相关,仍 需各地农业信贷担保部门持续创新,按照 本地农业生产的需求,详细梳理担保产品 需求,扩大农业产品担保品类,设计差异化 产品满足主体对贷款周期的不同需求。_(作者单位:农民日报杜三农发展研究中心)
63
农业发展与金融2021.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