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文言文停顿(解析版)
【考点穿透】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从考查重点来看,侧重于语法停顿而非语音停顿,一般不考具体的标点,只要求用斜线断开。
文言文停顿与断句规律
文言文中的停顿与断句有两种:一是句子与句子间的停顿,即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一是句子中短暂的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的成分关系和意义关系来划分语气停顿。确定文言文停顿与断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时,一般应停顿,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
例: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而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时,需停顿。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三、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
四、“也”在句子中间时,一般应停顿。
例:余闻之也/久矣
五、古代的年号、国号、官职、爵位、地名等之间一般要停顿。
例: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六、句子中有省略成分时,一般应在省略位置后或前省与后省之间停顿。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典例在线】
1-2022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答案】晋陶渊明/独爱菊
【解析】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本句句意为: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晋陶渊明”是主语,“爱”是谓语,此处限画一处,故在“晋陶渊明”与“独爱菊”之间断开。故断句为:晋陶渊明/独爱菊。
【点睛】参考译文: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2-2022年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语文真题】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乙】
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蜀志》)
17. 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B.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C.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D.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停顿划分辨析。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本句句意为: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臣”作“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的主语,“继之以死”是一直到死的意思,应独立断开。故断句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乙】先主刘备病重,传命召见诸葛亮,将后事嘱托给他,对诸葛亮说:“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最后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事。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他;如果他不具备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取代他的帝位。”诸葛亮哭泣着说:“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刘备又下诏书命令刘禅:“你和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像对待父亲—样侍奉他。”
【3-202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真题】
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②隅:角落。③骜:通“傲”,傲慢。④蚤:通“早”。
12. 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答案】
12. 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解析】【12题详解】
考查断句。句意为:学生们虽然用嘴来提问,但他的传授却是通过心进行的;学生们虽然用耳朵来聆听,但他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一定要通过意会的办法。“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与“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在语义上构成了并列关系,中间应断开。“而”是表转折的连词,字前应断开。故断句为: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中考分数怎么查?
【点睛】参考译文:
王某人说:古代的学者,学生们虽然用嘴来提问,但他的传授却是通过心进行的;学生们虽然用耳朵来聆听,但他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一定要通过意会的办法。所以说,作为老师
要不厌烦,学生们才能有所收获。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要说出来却不知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的知识,却不知道通过这一点来推想其他的方面,这样的学生也就可以不必再教他了。”孔子难道敢于专爱他的道理,就在天下的学生面前摆架子,不愿他们早一点儿觉悟吗?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因为他们问得不恳切,听得就不专注,他们思考得不深入,得到的知识也就不牢固,不专注又不牢固,那么知识只是进入了他们的口、耳而已。而我所要教的并不只是要求他们会说、会听啊。
【4-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比较阅读(12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
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释】①切:迫切。②通籍:做官,出仕。③俸:官薪。④落落:堆积的样子。⑤素蟫(yín):指书里的蠹(dù)虫。
11. 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B.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C.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D.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停顿。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往借”省略主语“我”,是“我”想到的看书的办法;
“不与”省略主语“他”,是“往借”的结果;
“归而形诸梦”,写梦中借书,形容看书的迫切;故应在“不与”前后各断一处;
故断为: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故选A。
【点睛】【甲】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乙】参考译文:
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