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裸⼼会,还是“批⽃会”?——从史上最著名的3次裸⼼会说起
⼀、裸⼼会还是批⽃会?
裸⼼会源⾃阿⾥,这个⼤家都知道,⽐如流传甚⼴的阿⾥历史上有名的三次裸⼼会,这些故事来源于当事⼈或旁观者的叙述和回忆。(详情⾃⾏百度)
裸⼼会——诠释咨询
假设这些故事为真,在我看来,这些更像是针对⼀个⼈的“批⽃会”,⽐如对卫哲和陆兆禧的裸⼼会,就是不让领导说话,只让员⼯轮番上台批评领导,只能说领导做的不好的地⽅,还不许领导反驳,过程中没有对话与交流,这是哪门⼦的“裸⼼会”?
换作是你,你愿意坐在台上⼀动不动,被60个员⼯轮流上台批判3个⼩时,不能反驳不能回嘴,打落⽛齿往肚⾥咽?
可能有些勇者想尝试⼀下这样的“裸⼼会”,我可⼀点都不想,如果是我在台上,被那么多⼈轮流批⽃,估计想死的⼼都有了,第⼆天还要我⾯带微笑,领导⼤家继续前进?
裸⼼会——诠释咨询
这些所谓的“裸⼼会”的故事,被传播的⼈各取所需,重新建构成他们想要的样⼦,再说给你听,你就⼀笑⽽过,不必当真。
以上提到的并不是我们所说的⼀般意义上的裸⼼会,这些故事中所描述的批⽃会形式的“裸⼼会”,我并不建议⼤家去学习和模仿。
为啥?
⾸先,并不是⾏业领导者的做法,⽐如阿⾥或其他⼤⼚的做法就⼀定是正确的,你公司规模⼤就天然正确?
⽽且上⾯提到的裸⼼会形式,也不是阿⾥的全部实践,阿⾥有那么多⾮常好的,更⼈性化的裸⼼会形式,你不去学,为啥偏要学批⽃会?你要知道,这⼏次所谓的裸⼼会,都是在阿⾥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召开的,在当时有效的动作,拿到现在⽤,尚能饭否?
当然,如果你的⽼板像马云⼀样天马⾏空,如果你们和阿⾥⼀样也是强⽂化驱动的公司,如果其他的办法都试过了,那也许可以尝试⼀下“批⽃会”哈,不过我觉得你可以先去问问卫哲或陆兆禧,听听他们的感受,再作定夺吧。
其次,对于世间的理论与⽅法,清华⼤学赵南元教授提出过⼀个有趣的⼆分法:⾃⽤型理论与宣传型
理论。企业的实际决策和⾏动是由⾃⽤型理论指导的;⽽宣传型理论则是在⾃⽤型理论指导下专门⽤来对别⼈宣讲以达成其真实⽬的,正所谓在野谈民主,在朝讲集中。
在⼀个事件发⽣之后,⽐如前⾯提到的阿⾥裸⼼会,当事各⽅会出于各种⽬的,重新定义或诠释成对⾃⼰最有利的解读。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可能是别⼈想让你看到的样⼦,或是被过滤和装扮之后的样⼦,不⼀定是事情原本的模样。
咱们学习中,遇到新观点新⽅法时要时刻提⾼警惕,防⽕防盗防“砖家”,不要因为是某个⼤⼚、某位专家、⼤咖的讲述就信以为真。
去伪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简单的⽅法,是系统性学习,⽽不是通过看⼀篇⽂章或者⼀个视频就以为学会了。
把⼀套理论或⽅法背后的底层逻辑搞清楚,它靠什么⽀撑?
即使这些做法在当时是正确的,那它们适⽤的边界是什么?
有没有反例?
就我们这篇⽂章⽽⾔,什么样的“裸⼼会”是咱们可以学习、掌握、复制,并可以应⽤在⾃⼰的团队和⼯作场景中呢?
就我们这篇⽂章⽽⾔,什么样的“裸⼼会”是咱们可以学习、掌握、复制,并可以应⽤在⾃⼰的团队和⼯作场景中呢?
裸⼼会——诠释咨询
⽐如下⾯这些场景:
互联⽹公司发展太快,每年⼤量新进员⼯如何融⼊公司?新⽼⽂化的碰撞怎么处理?这些可以通过裸⼼会的形式来解决或改善吗?
传统⾏业的⾼管融合可以采⽤裸⼼会的形式吗?如果可以,适⽤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如果不⾏,有哪些替代的⽅式可以考虑?
外企可以采⽤裸⼼会的⽅式来作团队融合吗?如果可以,应⽤的边界在哪⾥?
以前没有采⽤裸⼼会的外企,发展得也不错,团队融合也做得很好,是否⼀定要借⽤裸⼼会来作团队沟通对话呢?
当然,对于这些话题,回答是肯定的,这些场景是可以应⽤的,但每⼀次裸⼼会的设计都不太⼀样,都会根据⽬的、对象、场景、时机等来搭建对话交流平台,具体怎么操作,我们后⾯慢慢展开。
我们认为,裸⼼会是以真诚为核⼼,信息的交换和互相的加持,以赋予对⽅⼒量为前提,不是催泪会,更不是批⽃会,是共识共创的坦诚沟通,也是相互检视的真⼼话⼤冒险,更是彼此内⼼深处灵魂的触碰。
写到这⾥,咱先重申⼀下啊,裸⼼会不是万能的,我可不希望它像“领导⼒”这样的⼤词,变得泛化和模糊。“领导⼒是个筐,啥都往⾥装”,这不是我们的期待。
不神话,也不泛化“裸⼼会”,像裸⼼会这样的企业管理实践和⽅法,它诞⽣于中国本⼟企业,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顽强⽣长,需要我们呵护它,完善它。
关于裸⼼会的定义和概念,请参见前⼀篇⽂章《裸⼼会的1个模型2个维度3个关键时刻》,不再赘述。
⼆、裸⼼会为啥受欢迎?
有⼀个问题,不知你想过没有,裸⼼会⼜不是啥新事物,10多年前阿⾥就⼀直在⽤,波澜不惊的,为啥近⼏年⼜⽕起来了啊?
裸⼼会——诠释咨询
我想,除了媒体的炒作,以及阿⾥企业成功所带来的光环效应之外,可能有两点更深层的原因:
第⼀,时代的变迁在加快,以前是10年⼀代,现在是5年⼀代,甚⾄3年⼀代,这导致代际/体沟通障碍的加剧,阻却了团队融合与情感交流。
在不同代际或体的相处中,尤其是团队之中年龄跨度较⼤的,你会发现,彼此理解的差距会⼤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如:
裸⼼会——诠释咨询
当然,这是个⽹络段⼦,⽤来形容代际之间的沟通差异,博君⼀笑。
⽽现实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去,借⽤《红楼梦》⾥的⼀句话:“本是亲近之⼼,偏⽣疏远之意”,⽤来形容当下代际之间或不同体之间的沟通状态,也恰如其分。
尤其在互联⽹等领域,业务变化、竞争加剧、成长提速、都会让⼈⽆所适从,从⽽造成更多的沟通困局与阻碍。
我们本⼼怀靠近之意,却有意⽆意地,在彼此之间,划出⼀道深深的鸿沟。
需要有更多办法来打破僵局,创造沟通新局⾯。
裸⼼会应运⽽⽣,恰逢其时。
裸⼼会——诠释咨询
第⼆个原因,是数字化交流简化了⼈类的情感表达,却令信任更难建⽴。
在互联⽹中成长的90后、00后,⾃带时代烙印,习惯了字符的传递,⽣疏于⾯对⾯表达。因为数字化环境,重构了他们的话语体系,以及表达习惯。同时,因为迁徙、求学、⼯作等原因,年轻⼈与不同代际/体的相处,往往磕磕绊绊。⽣疏的关系,亲密的缺失,令沟通障碍更深。
现在的⼩伙伴们,包括我在内,基本是24⼩时⼿机不离⼿,虽然沟通更便捷、交流更顺畅,但数字化产品,却将⼀切情感,简化为字符、数字、表情包......
这种快捷与简化,令效率更⾼,却令亲密和信任更少。
⽽裸⼼会,它的参与者,是⼈。⼈是复杂的、⽴体的、情感流动的⽣命。只有与⽣命深度连接,⼈们才能感知到真实的存在与信任!
年轻⼈渴望数据的增长,在数字化时代⾥乘风破浪。其实他们也渴望⼈与⼈的信任与连接。
我们看到,⼀些95后,00后的⼩伙伴们,是个性的、灵动的,但与60/70/80后等不同的体相处,却可能令⼈屡屡受挫。不懂如何交流,也不懂如何⽰好。⼀旦进⼊⾃⼰的世界,⼜充满不安、焦虑和⾃我贬损。
年轻⼈在社交上的拧巴可见⼀斑。
我想靠近,却不知如何靠近。我想关⼼,却不懂如何关⼼。
困境就此造成。
外在的表达⼯具,内在的表达习惯;
都在撕裂不同代际不同体的亲近与信任感。
这些困境,也是裸⼼会越来越多地被企业及各类体所接受的重要原因。
不管哪种交流形式,⼈与⼈相处的最初,当然是尴尬的。但你会发现,不论何时何地,有⼀种相处⽅式,始终是法宝:看见数据、字符之后真实的彼此。
裸⼼会,以诚相待,将⾃⼰打开。
彼此接纳与关怀,连接就开始发⽣。
随着⾃然流动的⼼流,⼈与⼈之间感情⽇深。
疏离的,变得亲密。
陌⽣的,变得熟稔。
孤独⽆依的,变得有了伴,有了归属。
先听个⼩故事吧,Mia讲述的故事:
我之前有个同事,她在⼯作中特别善于把⾃⼰的责任撇得清清楚楚,⽽且对于利益⾮常计较。
所以,我觉得她特别⾃私,在合作过⼀次之后,我就尽量避开跟她合作。
但在⼀次团建活动之后,我改变了对她的印象。
她分享了⾃⼰的成长故事:她成长在⼀个单亲家庭中,是依靠别⼈的捐赠和帮助得以完成学业,这让她极度缺乏安全感。
也正因如此,她在⼯作中特别谨慎,倾向于把⾃⼰的责任和利益确认得清清楚楚。
更让⼈惊讶的是,在别⼈眼中⾮常⾃私的她,却⼀直在慷慨资助⼭区的孩⼦完成学业,因为她想要把她接收到的爱传递下去。
听完她的故事之后,我特别震撼。
在后来跟她的合作中,我特别理解她想要把利益和责任分清楚的诉求,努⼒地配合她区分清楚。
我意外地发现,了解对⽅的经历后,我们的沟通障碍减少了,合作效率得到了提升。
所以,不要轻易对别⼈进⾏简单的评判,然后贴上标签。
每个⼈都是多⾯的,这些标签会阻碍我们看到⼀个更真实的对⽅。
在故事中倾听,在故事中理解,这就是裸⼼会的⽅向,对话的意义。⼈与⼈,从不是孤岛,你我⼼⼿相接,就会成为⼤陆。⽽这种连接的关键,就是看见与关怀。
当我们⾛进真实世界,看见眼前的⼈,可能错过⼀两条,⼀两个热搜。但我们会收获真情,真情可抵岁⽉漫长,真情也可抵御⼈世的孤独,存在的虚空。裸⼼会⾥,有故事在发⽣……
裸⼼会——诠释咨询
三、裸⼼会的设计与应⽤
好了,关于裸⼼会的缘起与发展我们先说到这⾥,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裸⼼会的设计。以前的⽂章⾥也提到了⼀些技术⽅法的运⽤,⽐如AI欣赏式探询的嵌⼊,⽐如完形技术的运⽤,⽐如教练技术的应⽤,⽐如隐喻故事的运⽤,⽐如即兴戏剧的应⽤,⽐如欧卡对话在裸⼼会中的使⽤等等。
是的,裸⼼会借助了他们的⼒量,但裸⼼会并不等同于他们。我装作听不懂的样子
你可以把裸⼼会看作⼀类活动的名称,裸⼼会综合运⽤这些技术与⽅法,展开体交流与对话,它不是⼼理,不作个案辅导;它也不是经验萃取,问题分析与解决,这些是以解决问题为主。
裸⼼会是关系导向的,关注⼈本⾝,以及⼈与⼈之间的连接。你可以把它叫做谈⼼会,夜谈会、营⽕会,anyway,你喜欢都可以。
阿⾥做得最⼤的贡献,我感觉就是给它起了⼀个好名字——裸⼼会,让你⼀看就知道今晚咱们来⼲嘛了,不是来聊KPI,也不是聊公司战略,今天就聊聊咱们⾃⼰,鲜活灵动的⼈,敞开⼼扉,听听⼤家的故事,看看故事⾥⾯的⼈都经历了哪些喜怒哀乐,成功的时刻也好,痛苦的瞬间也罢,在裸⼼会⾥,每⼀个⼈的故事都值得被聆听,每⼀个⼈的付出都值得被看见。
我们说裸⼼会是体的对话与交流,其实载体就是这些故事。裸⼼会由故事的讲述者和引导师共同建构了这个场域。
这些故事的讲述者,他们以⾃⼰的⽅式向他⼈⽰范如何⾯对挑战、解决困难,给⼈以正⾯、有效的影响。
⼀场裸⼼会,是⼈与⼈之间最质朴的相遇。
⽽裸⼼会的引导师,同样是这个场域重要的共建者。引导师不仅要增进⽂化敏感度,引导⼤家了解不同⽂化领域,并承认差异,尊重参与者的⽂化;还要贴近讲述者的经验去体验其世界,以温暖的⼼意传达关怀。引导师不能强加⾃⾝⽂化于讲述者,在表达⾃⼰共鸣感受时,仿佛说出对⽅内⼼的感受。
同时,我们认为推动裸⼼会向更深层发展的⼒量不是逻辑,⽽是⼈们把⽣活事件组织成独特的情节,并赋予其重要性,这种对意义的追求在⼈们讲述⾃⼰的故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些⾃我叙述使他们具有认同感和连贯性,并允许他们与他⼈分享经验。
⽤逻辑来指导的活动,通常是关于战略共创会、⽬标制定与分解、提⾼⽣产率、问题分析与解决等,这些多是以任务为导向的活动,关注点在事情。这些场景中,更多会⽤到“what ”,“how to do”,等类型的提问⽅式,重点关注“是什
么”和“怎么办”。
这些以任务和问题为导向的提问,称之为“外在型提问”。
在裸⼼会上,也会聊到事情,但关注点是完全不⼀样的,引导师的焦点是⼀个⼈对这件事情的反应、情绪、意义、内在感受等,侧重点是⼈。在裸⼼会场景中,更多会⽤到“why”,“How are you feeling ”等提问,关注“为什么”。
这些以情感或意义为导向的提问,称之为“内在型提问”。
⽐如,对⼀个第⼀次见⾯的陌⽣⼈,你想了解他,通常你会怎么问?
⼀般的问法是:
裸⼼会——诠释咨询
这些是外在型的提问,是可见的部分,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不出错”、“不⿇烦”、“easy-going”的对话,初识⼀个⼈的相见欢,若⼲⼩时过后,可能记住的只有这个⼈的社会地位、学历背景、房⼦多⼤……
⽽裸⼼会中更常⽤的问法则是:
裸⼼会——诠释咨询
这些都是内在的提问,是不可见的部分,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在裸⼼会中,我们需要能“产⽣意义”的对话,能看到“我之所以为我”的精彩故事。
更进⼀步细分来说,在裸⼼会中,有三种提问⽅法可以帮助引导师掌握故事中独特的情节结构和意义主题:
· 外在提问
(描述外在事件或状态,发⽣了什么事……)
· 内在提问
(侧重内在情绪,那时候有什么经验、情绪?)
· 反思提问
(意义取向的故事,你认为发⽣什么事情?你如何解释?拉开距离看那件事的意义)。
外在提问通常在说我们已经知道的,有标准答案的事情。⽽内在提问会引导我们去说⼀些以前没有想过,或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情。故事叙说会让我们越来越清楚⾃⼰⾝上宝贵的是什么。好的提问引领出重要的经验,⽐⾼明的答案更能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