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一
  流浪地球描述的是不幸的事情,但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想想自己这个年龄的时候只有地道战地雷战上甘岭战役还有铁道游击队等等爱国教育片。现在他们都是这类科幻大片。科幻题材的电影我看过后天,那时候是一种震撼的感觉,但流浪地球比后天还震撼,画面的震撼,情感的震撼,希望的震撼都有之。有人可能说中国为什么前几年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呢,不可否认有借鉴参考的因素,但从零到一是创新,从一加一大于二也是创新,流浪地球就属于后者,而且这一次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主人换成了中国人。
  地球开始了长达2500年的流浪,这样漫长的过程中人类只能栖居底下城,看不到太阳,也看不到月亮,更是看不见曾经的蓝天空。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都是那样的渺小,人类也如此。迄今为止从我们的祖先到现在的人类,活着真不容易。对于个人也是异常艰难,小的时候到现在可能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危险擦肩而过,大家试试想一下,如果曾经的某个因素偏差可能我们都看不到现在的太阳。对于我们微缺乏道的个人,活好当下,珍惜现在,用力的过好每一天。
  坚决的希望是流浪地球上的人类的所具备的根本素质,我相信我们不能没有希望,如果放弃希望就是一种犯罪。电影中吴京扮演的父亲没有放弃希望,在最后关头驾驶空间站冲向木星氢气层引爆空间站所携带的30万吨燃料;剧中的刘启以及他们的救援团队没有放弃希望,在大家都纷纷撤离的过程中逆向而行去到转向动力中心去重启动力;剧中其他各国救援执行人员在感召下没有放弃希望,最终他们返回基地协助救援。正是在这样的希望之下,他们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类,使得地球逃离了木星的吸引力重新回到正常的行驶轨道上来。
  电影的场面再加上3D的效果会给观影的我们视觉的冲击。有北京、上海冰凌的地面,还有被寒冷冰寒封住的央视大裤衩和东方明珠;有地震带来的地壳运动导致建筑物的再次轰然倒塌的压顶;有木星大气波冲击带来的从天而降的火球冲击地面,这些场面的刻画丝毫不输国外大片。情感的表达也是细腻周到,有父子感情的冲撞,有兄弟之情的磨合,有朋友之情的肝胆相照,所有情感的描述在大环境,大背景的衬托下都恰到好处,直润人心。以致电影结束影院的灯亮起,座位上的人们还久久不愿离去,仍旧沉浸在电影带来的那种气氛之中。
  网上有人说流浪地球上映之后将开启中国科幻大片的元年,我非专业人士不敢妄评,我只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是一部好电影,并愿意推荐给周围的朋友,也愿意写一篇观后感来记录它,正如现在正在干的事。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二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的是未来某一天,太阳的寿命到了极限,再不久就要产生大爆炸,所以人类前所未有的团结,拿出所有的科研技术,在地球上建立了一万个推进器,给地球提供能量,把地球推离太阳系,寻新的家园。
  这个方案的时间是2500年,刚看到这个时间的时候,我想:这个方案得几百代人的努力啊!任重而道远。还有太阳真的会爆炸嘛
  不管在技术上是否能实现,故事的开展总是有曲折,吴京主演,自从上一次看过吴京拍的战狼2后,很久都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了。
  在地球流浪的路上,远离了太阳,地表温度下降到零下八十多度,所以把人类搬迁到了地下层生活,只是看不到星星。
  地球外表零下80多度的时候,风雪飘摇,曾经繁华的北京和上海不在了,真的是没法想象:在外面不超过一分钟可能就会冻死了,必须得携带氧气和做好保暖措施。
  在地球靠近木星的时候,受到木星强烈的吸引力,地球的流浪之旅的轨道受到了影响,直接要撞向木星了,同时地球外表出现了大地震,太平洋板块出现断层和推移,岩浆淹没了杭州地下层。
  在最关键的时候,大家想到了点燃木星方案,因为木星上90%都是氢气,利用最强烈的冲击波,把地球推开,从而防止地木相撞。
  牺牲了很多的人,尤其是吴京主演的孩子的父亲,估计很多人当场都要掉眼泪了。
  关于人类物种继续延续这个问题,科学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太阳确实会在五十亿年后爆炸,木星可能会吸收宇宙更多的质量,成为新的恒星,散发光和热,吸引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围绕起其转动。
  当然所有的一切只是推测,木星是否会在太阳陨落之前变成新的恒星发光发热,中间的时间又是多少
  还有地球它的寿命,科学家推测也就是个五十亿年,当然前提是在我们保护自然,不破坏大气环境的各种条件下,那么太阳也是五十亿年的寿命,地球是否会随着太阳一起发生爆炸或者陨落,使得整个的流浪方案出现问题呢到时候不仅仅是地球的“流浪〞,应该是全人类换一个星球了呢
  作为一个小小的人类,对于五十亿年只是我们其中的一个瞬间,至于我的后代子孙如何,我也不知道,整个人类的开展和文明肯定是越来越好,向着可持续发现前进,所有的一切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开展。
  自然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浩瀚的宇宙更是如此,不管未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作为一个小小的人类,还是回归当下,努力地生活好每一天,不管是追逐明天,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还是能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只是一代又一代人,慢慢努力的结果。
流浪地球主演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三
  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未来2500年的大逃亡,但唤起的却是一些很古老的意象和感动。例如从地面一直上升到俯瞰地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的长镜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的感觉油然而生,而救援像,那么是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蚍蜉撼大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种悲壮,还有陈胜吴广式的干劲与豪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夫死,死国可乎〞……科幻的外衣下,包裹着传统古典的文化内核。
  这部电影真正触动我的,并不在于那些温情和牺牲的片段,而是恍惚在作品中看到,一个数千年古老文明的灵魂,仿佛在一堆重工业的机甲外壳中重新拥有了鲜活的生命……
  一直认同这样的观点,农耕文化属性、标准意义的传统中华文明其实早在南宋崖山海战之后魂灭,其后明清不过是僵尸一般苟延残喘的存在。文明的内涵上下,与物质文明成果的体量不一定有那么直接的关系。所以那些本质无非是在历史故纸堆中抠抠索索,沉溺于千年文明古国自嗨式的作品,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文化输出。
  正如电影里所呈现的,脆弱的人类,包裹上坚硬机甲与外骨骼,在险恶的极端环境中艰难求生。那么,眷恋故土、乡愁无限的农耕文明,在重工业钢铁基建的庞大外壳中,究竟是古老文明的复活,还是新型文明的诞生
  也许,两者皆是。不同文明的相遇,并不一定就是你死我活的结局。历史上的中华文明曾
因野蛮民族征服而渐渐形存神亡,但古巴比伦文明却与古埃及文明在海上遇合诞生出古希腊文明,并延续为一脉相承的古罗马文明,又在文艺复兴中成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