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500字
流浪地球观后感500字(篇1)
  随着大年初一《流浪地球》的上映,掀起了一阵科幻狂潮。《流浪地球》甚至被称为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第一步”,网友们纷纷称“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科幻电影”,上映后便获得了许多好评,且以极高的票房逆袭《疯狂的外星人》和《飞驰人生》。截止到今天,网络数据显示《流浪地球》电影票房已突破46亿元。
  我也是在46亿元里贡献了四十元的一份子,起初只是被特效、末世背景和主角帅气的脸蛋跟风去的,观影结束后被流浪地球里的世界观所吸引便去补了原著。所以才会有这一篇读书笔记的诞生。
  原著作者是刘慈欣老师,而他的文字下里没有刘启这个痞气十足的叛逆少年,也没有温柔负责的刘培强,更没有委屈的Moss和火种计划,甚至木星危机都被四段概括。全文以第一人称述说,由主角出生起讲述地球是如何靠地球发动机停止自转进入刹车时代,后再逃离太阳系,开始一千九百年的流浪历程。其中有地下城渗岩浆,穿越小行星带,木星危机,
飞船派和叛变四个大事件,其中着重描写了叛变,在结尾形成一个讽刺的事件,让人眼前一亮。这似乎和其他科幻作品没什么特别的区别,不就是灾难降临,人类自救最后成功的事情。
  我之前所接触的文学作品里更多的是让人心寒的人祸,而《流浪地球》里则是无法抵抗的天灾。在末世背景里一定会相伴相依的“两兄弟”——希望和绝望。电影《流浪地球》里的希望是“希望是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路。”;原文的希望则是“这并不是说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为我们要做高贵的人。”越是在绝境中,越要抱有希望,这才是人类高贵之所在。希望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东西,只是有些人紧紧抓住了,有些人直接放弃。比起希望,原文里令人绝望的情节更吸引人。当男主参加运动会雪橇项目,一个人开车在冰封的太平洋上奔驰时,放眼望去一片黑暗,连星星的光芒都不复存在,他甚至无法感受到自己正在移动,感觉自己就像一颗粘在黑暗这块幕布上的小颗粒,无依无靠,动弹不得,孤独就像一个大手将他紧紧攥住,他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园,未来一片灰暗,强撑的希望在这孤独的黑暗中也一点点熄灭,这种绝望令人难以忍受。最让人难受的便是结尾的叛变,的分子把坚守地球发动器的地球派五千人活活冻死后看到了太阳的光芒,大声赞美时太阳氦闪了,歌声戛然而止,陷入了沉默。就像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雨
但却出了太阳,认为外面天气极好不用带伞,结果出门就乌云密布骤雨将至。当然这是一个些许夸张的比喻,但是话歪理不歪。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人们总是跟随着舆论,把幼稚错误的想法推至最高点,反把掌握真理的人给送上火刑架。有一种真实的共鸣,仿佛是个必然的事件。不过纵观人类的历史,的确是这样缓慢的进行着,故事里的五千人和当年的哥白尼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另一个是从古至今都让人绝望的词语——死亡。《月牙儿》的死亡是白袍和黑木匣;《安娜·卡列尼娜》的死亡是两条冰冷的铁轨;《流浪地球》的死亡是平原上一堵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的发光的墙。
  希望绝望与死亡,是灾难科幻故事必备的要素,《流浪地球》也不例外,但它多少有些不同。
  我对灾难科幻片并不感兴趣,所看过的灾难片科幻片也就《20XX》和《生化危机》系列,如果打一个响指全宇宙消失一半生物也算灾难片的话(复联3)。《流浪地球》是以我们所熟知的“太阳”为切入点,不是靠玛雅的预言,和让人变成丧尸的瘟疫营造出末日场景。正如文中小星老师所说的“其实,人类把太阳同恐惧连在一起也只是这三四个世纪的事。这之前,人类是不怕太阳的,相反,太阳在他们眼中是庄严和壮美的。那时地球还在转动,人
们每天都能看到日出和日落。他们对着初升的太阳欢呼,赞颂落日的美丽。”这是真的。太阳氦闪让我看的心头一惊,若是地球失去了太阳,便会陷入无尽的黑暗和恐惧,这种恐惧源于人们内心,而不是外界。虽然也有《太阳浩劫》这样同是对太阳动刀子的,但是他们的主角去点太阳,我们则是带着地球跑。
  再是我对《流浪地球》一个十分主观的感受,人类带着地球跑,除了地球优秀的生存条件外,应该还有刘慈欣老师作为中国人对家的眷恋。放大来看,在浩瀚无垠的宇宙里,地球就是人类的家。外国电影多是坐着飞船逃离地球,而中国电影则是带着地球逃亡,这是一种骨子里心坎底的情怀,是对家乡与故土的热爱,对家人团圆的期望。电影全篇贯穿着这以思想,而在原文里是以飞船派与地球派的争论体现。体现的十分隐晦,我几乎被带着地球流浪是因为地球所拥有的的优越条件说服了。兴许是中国人的乡土情怀太重,美国大片最后大概是以拯救地球为动力,《流浪地球》则是以回家团圆为动力。这些都是我在电影里看到的,电影着重展现了中国独有的人情味,引得观众们一波共鸣。而在《流浪地球》原著作为一部硬科幻小说,并没有阐述过多有关人情的事件,是以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每个事件,就如岩浆渗入地下城时是按年龄大小逃生,靠抽签来进入地下城,都是残酷却又十分真实。
  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主角的爷爷,后两次都是主角自己的感叹。《流浪地球》的故事也在伴随着结尾的那首歌,和最后一次感叹“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里结束,给人一种带着忧虑却又对明天充满希望的感觉。电影里没有出现这句话成为了我的一大遗憾,但那句“终有一天,冰会化成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流浪地球》不像《带上她的眼睛》那样使人压抑,至少尚存着希望,但是再多再多的分析也可能只是读者的自作多情了。阅读时怀着激动,读完后感叹,写下时又重归于平静。无论是讽刺的叛变还是一千九百年的流浪,都成为了星空一颗明亮的星星,好在我们现在依旧能见到太阳,如果赣州这鬼天气愿意让乌云散开的话。
  最后还是要乐一乐,毕竟让人类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容易造成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流浪地球观后感500字(篇2)
  昨天晚上看完电影之后,今天便想着读读刘慈欣的原著。
  没想到电影和原著其实截然不同。在我看来,这不只是故事线的不同,而是本质上的不同。
  电影通过一条清晰的故事突出了流浪地球计划进行时人与人之间不可磨灭且甚至被放大了的温情和情感:是陌生人对陌生人的善意,是春节时合家团圆的传统延续,是跨国籍跨文化跨语言的团结,是危难下亲人之间的心心相惜……
  而原著则以更加宏观的角度展现了全然不同的另一面,这个角度下的流浪地球,是冷冰冰的:是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漠视,是完全被流水线化了的婚姻和繁衍,是艺术与哲学的落寞,是人与人之间的无限猜忌……
  就像文中描述的那样:“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对于爱情这类东西,他们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赌徒在盯着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口水一样。”
  这样冷冰冰的世界太可怕了。
  从创作角度来说,电影和原著我都很喜欢,甚至原著的文字冲击更加震撼,但是我给电影打了五星,而给原著只打了四星。这是因为我从内心深处希望且相信,如果人类真的走到了“流浪地球”的那一天,社会是不会变的像原著所描写的那么冷冰冰的。
  就像电影里刘培强说的一样:“人类文明,如果没有人,那将毫无意义。”
  而人作为情感动物,如果人没有一丝感情,也不能被称之为人吧。
  流浪地球主演
流浪地球观后感500字(篇3)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由郭帆执导,吴京等主演,这是今年一部大热的电影,让我们看待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在面临地球毁灭之时,人们为了生存将会开展哪些活动?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流浪地球观后感范文1500字欣赏。
  今天两个孩子都开学了,我也給自己放了个假,把孩子们都安顿好,自己去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也正好应了恩师的教诲:闲着有雅趣,忙着有乐趣。突然觉得以前的自己
好像不太会玩,总是把自己绷得的很紧,工作生活,带孩子总是排的满满的。感觉全天下就是我最忙,总是把自己搞的筋疲力尽,跟着恩师走过了这半年,才慢慢学会了放慢自己的脚步,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就是在供养整个法界,多么伟大又充分的理由,我必须去执行。
  整部影片气势恢宏,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越来越强大的中国。爱与希望贯穿整部影片,从刚刚开始的父爱,到后来的拯救地球的大爱,满满的正能量,让人看了热血沸腾,久久回味。
  当看到刘启的父亲在跟儿子告别的时候,我想到了恩师和所有的师父们。为了更好的弘法利生,为了让更多的人走上觉醒之路,您们的大爱付出高于一切。再次双手合十,至诚感恩顶礼师父!
  影片里的主角刘启,因从小缺少了父亲的陪伴,对父亲有很大的成见。但这并阻挡不了已经深深刻在了他基因里,流淌到血液里的父亲的那份正义感,与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在学习的时候师父曾经教导我们要不断的熏修把伟大的愿力植入到我们的基因里,让愿力成为我们生命的本能。任何干扰都不能动摇我们的伟大愿力。学习的时候也因此懂得了愿力的
伟大,让自己活的更有力量,更释然。在这部电影里我体会到了这一点。
  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会在我们不能预期的情况下纷纷离我们而去。而只有我们伟大的愿力和业力继续伴随着我们。师父曾说过您看到什么,您关注什么,什么就会放大。从此我把我的关注点放到了伟大愿力上,而不再去纠结自己的业力。也是因为曾经的过往成就了现在的自己。于是不仅仅不纠结,还有感恩于它。虽然自己修行的路还很长,也不够好,但是把愿力当成不断前进的动力时,内心就有了力量,让自己的心多多安住于正念之中,活好每一个当下,成就未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