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
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关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参见05年1月试题的答案。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
6、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如何理解权力这一概念?
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
7、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8、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范围内权利观念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的发展变化?
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
9、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
10、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的特点是什么?
(1)在权力分配上采取封建等级制度,使政治权力与土地所有者密切结合;
(2)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君主的意志和权力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
(3)在经济和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4)在思想上,封建地主阶级广泛利用宗教和宗法思想,对农民阶级进行精神奴役。
11、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
12、宪法对国家政权组织建构提出了哪些原则要求?
与2005年7月试题中简答题:“4、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是什么?”答案相同。
13、如何理解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
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时,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
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
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14、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
15、政府组织机构具有那些特性?
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
16、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样的意义?
参见2006年1月试题的答案。
17、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
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十)的答案。
19、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20、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功能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
21、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有哪些?
(1)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2)良好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政治制度化的程度较高。(3)存在一个有效的协商机制。(4)存在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
22、实现政治合法性有哪几种途径?
参见2005年7月的试题答案。
23、善治的精神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
24、善治的效率精神包括哪几方面的内涵?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
25、契约观念包含有哪几个要素?
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
26、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
27、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参见05年1月试题的答案。
28、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
参见06年1月试题的答案。
29、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五)的答案。
30、现代国家的选举程序大致包括哪几个环节?
参见综合自测题(四)的答案。
31、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十)的答案。
32、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
33、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34、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四)的答案。
35、为什么说意识形态能够发挥“观念的力量”的作用?政治权利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
36、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要素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
37、保守主义如何看待财产私人所有问题?
参见综合自测题(五)的答案。
38、全球化对国家政治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
39、政治革命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九)的答案。
40、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六)的答案。
41、政治稳定对政治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参见综合自测题(十)的答案。
42、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
参见综合自测题(七)的答案。
43、政治制度化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44、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二)的答案。
45、宽容和理性精神在政治上包含哪些内容?
参见05年1月试题的答案。
46、在我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见2005年7月的试题答案。
47、全球化具有哪些特征?
参见综合自测题(四)的答案。
48、最具代表性的民主理论有哪些?
参见综合自测题(五)的答案
49、民主的价值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一)的答案。
50、民主固有的缺陷是什么?
参见综合自测题(三)的答案。
51、民主的限度有哪些?
参见06年1月试题的答案。
52、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
1)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他们崇尚自由,反对干涉;主张合作双赢,反对你死我活;倾向中道温和,反对极端和突变等。他们希望改革权威主义政治,而不是革命推翻这种政治。
2) 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的发展。公民受教育程度提高,自主意识增强,不容易受极端分子的煽动,不盲从政治野心家的蛊惑,这有利于民主政治的成长。
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度保障其权利的开始。市场经济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高。这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度。
53、为什么说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
参见2005年7月的试题答案。
五、论述题
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参见综合自测题(八)的答案。
2、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
答案要点: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展开论述见教材39—41页)
3、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
(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如果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对“公权”和“私权”做一个划分,从理论上提供理论依据,从法律上提供法律保障,这就为公共权力机构有效行使权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准绳。使权力得到有效行使和利用。
(2)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在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公共权力机构或者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机构工作人员的私利目的却往往打着保护公共利益的旗号,对公民个人权利进行侵害。
如果对“公权”和“私权”进行明确划分,就能从法律上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防止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权利的损害。
(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从理论上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权利,并从法律上赋予公共权力效力范围,规定公民权利保护范围,为二者各自的活动界定范围,能够有效防止“公权”超越其界限而产生的对“私权”的侵害。
(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够对公共权力有效行使提供保障,对公民权利实行有效保护。权力的范围有所限制,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并受到约束和监督,权利得到合法保护,这是对社会秩序的基本确认。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使权力得到有效限制、权利得到有效保护,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4、试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分工、私有制和
阶级的产生,使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巨大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对立。面对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这种变化,氏族社会的原有公共权力及其组织设施制度已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共同利益基础,又不能胜任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协调新的利益矛盾的政治作用,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