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非专业能力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重要性
作者:周瑞,李俊杰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2期
    周瑞,李俊杰
    (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非专业能力是指专业以外的能动适应性过程,它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以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指导思想,分析了毕业生非专业能力在就业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学生增强自身非专业能力的五点建议。
    关键词:非专业能力;高校;毕业生;重要性;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24-02李俊基个人资料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的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毕业生是否能够到一个满意的工作,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高校招生规模的日
益扩大,毕业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高低,毕业生人数与社会供求关系,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十八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反映出国家对民众就业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高校毕业生是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成果,是社会人力资源的生力军,更是国家的知识财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一、非专业能力的含义
    对即将走向社会的高校毕业生而言,在大学期间需要认真学习课堂知识,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努力参加学习实践,掌握专业技能是基本要求。正如Googl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说:“专业技能是我们对员工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作为一个社会人,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只能是胜任社会工作的最基本条件,但除此之外还将面临的是普遍的社会适应性问题,这就涉及到大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我们通常把二者合称为专业能力)以外的非专业能力的培养问题。贵州建设学校的李安认为:“‘非专业能力’是指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能力。”“一般分为社会能力、情感能力和方法能力。”[1]
    广州大学的雄认为:“‘非专业能力’指大学生所修专业以外的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
展的能力,它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适应力、学习力、实践力、发展力、创新力”。[2]还有学者认为:“非专业知识包括一般性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科技知识、演讲知识、写作知识以及适应能力、吃苦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3]不难看出,对于非专业能力,学者们都将其归结为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动的适应性,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以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非专业能力的具体内涵进行剖析,这也是近年来许多学者探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本方向。
   
    二、毕业生非专业能力就业中的重要性体现
    对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对“一专多能”、“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反映出大学生非专业能力越来越受重视,这在许多相关文
献中都有所体现。狄成杰,朱明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得成因及对策建议》一文中谈到:“企业最关心应届毕业生的条件依次是:个人实际能力(78.5﹪)、社会实践经验(53.0﹪)、专业方向、职业道德、表达能力、个人学习成绩(21.4﹪)。”[4]在《企业对大学生能力要求调查报告》一文中谈到:“企业认为大学生欠缺的能力:抗压能力、沟通能力”、“招聘时,企业看中大学生的能力:社交、应变能力”。[5]雷筱芬教授在《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与对策》一文中谈到:“学生在校期间要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吃苦精神、责任意识。努力提高学习能力、收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6]李季,吕春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一文中写到:“一部分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综合素质不全面,交际沟通能力、道德水平、责任感、团队精神等方面存在问题。”[7]
    彭璟、张英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体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一文中将“因综合素质差而形成的就业困难体”列为高校就业困难体的类型之一。[8]从上述文献材料可以看到,不管是企业还是高校都已经意识到高校毕业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于行业差异,有些企业对招聘人员有强烈的非专业能力要求,而不仅仅局限在获得了多少证书、拿过几次奖学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能力成为了用人单位最关心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传统的只看学习成绩。如今,各大高校通过出台各种就业激励政策,加强校地合作,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设立就业联络员队
伍,还相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采用举办就业规划讲座等措施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早作打算,这无一不体现出高校毕业生具备扎实的非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增强自身非专业能力的建议
    1.通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增强自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往往是能够敲开企业大门,使其顺利进入笔试、面试环节,从而成功晋级的敲门砖。面试时,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同等重要,企业在招聘时首先看见的是应聘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展示,在此基础上才是对应聘者非专业能力的考核。过硬的专业能力能够让自己有足够的自信,自信是促使我们向前迈步的动力。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诗人李白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当代大学生,为了迎接就业应聘的考验,必须要用心学习、勤于思考,做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和储备,积极迎接挑战。
    2.从自身定位寻求与企业的认同感。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通过自身内在与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更新和调整定位的方向,这也可以认为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准确的定位可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激发对岗位的兴趣,实现专业对口,保障就业质量,同时可以增强毕业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是一个大学生进入企业后很快适应和融入的基础。
    3.时刻牢记你是团队中的一员。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人是社会人,是团队中的一员;从企业的发展来看,企业是团队的企业,是团队合作的成果。企业是团队的产物,也是团队合作的终极目标,个人在企业中是团队的一分子,承担着相应的任务与责任。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团队队员之间的和谐共处与交流影响着团队目标完成的效率与质量。任何人不是孤立的个体,所以大学生应当时刻牢记你是团队中的一员,培养自身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与责任意识,做好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思想准备。
    4.学习是思想的源泉,思想是创新的动力。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自身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学习是思想的源泉,在掌握了相关的信息基础上通过能动的加工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储备,产生自己的观点,形成系统的思想。思想正是创新的动力,熟话说“方法总比问题多”,而方法正是创新的产物。
    5.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内心里崇高的道德,二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让刚涉世的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远离诱惑。良好的道德修养同时也是大学生体高素质的表现,有利于正能量的持续传递。
    非专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十八大报告也强调“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大学生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的同步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未来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这同时也对高校的教学管理质量提出了时代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安.论职业教育中的“非专业能力”[J].中国建设教育,2010,(2).
    [2]雄,庞永师,孟强.大学生成才与“非专业能力”培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 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DB/OL].http://wenku.baidu/view/dff96a0d52ea551810a687ef.html.
    [4]狄成杰,朱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得成因及对策建议[J].经济纵横,2006,(11).
    [5]企业对大学生能力调查报告[DB/OL].http://wenku.baidu/view/51399fd8ce2f0066f533223e.html.
    [6]雷筱芬.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与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0).
    [7]李季,吕春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8]彭璟,张英.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体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