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研究生经济学问答题与答案解析43
一、问答题(共20题)
1.假定小王(A)和小李(B)的效用函数分别为U.4=xAyA,UB=XB+yB。(1)请针对两人分别写出x对y的边际替代率公式。(2)如果交易通过价格体系来实施,请写出均衡时的(可行的)价格比率。(3)假定共有100单位的x和200单位的y。最初,小王有25单位的x和75单位的y,而小李有75单位的x和125单位的y。请说明经过市场交易后,均衡时两人分别拥有的两种商品的数量。(4)画出这种情形的埃奇沃斯框图,标出初始禀赋配置和所有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答案】:
【解析】:
2.在2012年召开的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同时报告指出,到202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1)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及拉动居民消费
的意义。(2)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在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及意义。(3)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有关政策手段。
【答案】:(1)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及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可以结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进行分析。1)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2)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大猜测之一是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意味着穷人的平均消费倾向比富人高,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3)社会消费函数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国民收入分配情况会影响社会总体的消费情况。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更加注重公平性,这样就会使得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拉动居民消费。综上所述,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2)我国在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
GDP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存在很多缺陷。CDP指标存在以下几点缺陷:①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②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③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④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⑤它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另外,GDP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GDP的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2)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看,可能会存在“CDP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性,我国近年的情况正说明了这一点。从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GDP增长虽快,但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却落后于CDP的增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①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更多的是建立在固定资产投资超常规增长的基础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在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大致稳定在50%,所占比重有点低,经济增长过程中民众并没有获得同等的福利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国内消费支出的扩大等。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意义主要有:1)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2)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
经济学研究生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3)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调动人民众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3)为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可采取以下政策手段:1)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改变就业结构,使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继续健全并实施再分配政策,进一步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降低居民住房利息支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效率。3)注重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一是通过税制变动直接影响收入的初次分配结构;二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从而调整收入差距;三是利用差别税率的行为课税来调整收入差距;四是利用财产税制来调整财富差距;五是利用流转税和企业所得课税手段增强弱势体收入获取能力。4)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通过这一强有力的国家财政手段合理地调节社会财力的分配,以缓解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历史原因等而引起的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差异。
【解析】:
3.古典、凯恩斯、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存在怎样的差异?由此导致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答案】:(1)古典、凯恩斯、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的差异。1)研究期限不同。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种长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依据凯恩斯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具有刚性的假设条件而得出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把短期和长期结合到一块得出自己的总供给曲线。2)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不同。古典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不但认为长期内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也认为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供给曲线在短期内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而在长期内则是与横轴垂直的。3)各自的解释不同。古典学派认为,在长期中根据西方的经济学,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即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依据凯恩斯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具有刚性的假设条件而得出的。这个假设条件的含义是:工人们欢
迎货币工资的上升,但却会对货币工资的下降进行抵抗,因此,货币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另外,由于工人们具有货币幻觉,即只看到货币的票面值而不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所以他们会抵抗价格水平在不变的情况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但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的价格水平的提高。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实际工资的下降。然而正是由于工人们具有货币幻觉,所以工人们会对相同的后果采取迥然不同的态度。总之,在工资具有的下降刚性的条件下,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水平的意义是在到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以前,经济社会大致能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因为在严重的萧条状态时,由于存在着大量闲置不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所以当整个社会的生产量或国民收入增长时,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会大致保持不变。因此,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一直到充分就业时为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从理性预期和自然率的假说出发,不但认为长期内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因此市场总是处于出清状态,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内也是无效的。新凯恩斯主义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同时又弥补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不足。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并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得市场出清,经济可以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而在长期经济将调整到充分就业状态。因此供给曲线在短期内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而在长
期内则是与横轴垂直的。4)蕴含的政策效果不同。古典模型中,除非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动,否则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价格上涨,没有任何效果。凯恩斯模型则正好相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内也是无效的。新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要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干预。(2)各自的政策含义。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投资等于储蓄,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因此,国家没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和其他的原因,投资未必常等于充分就业状态中的储蓄”总供给未必经常等于总需求,为了稳定宏观经济的运行,国家必须执行干预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主张实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新占典宏观经济学认为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因此市场总是处于出清状态,货币政策即使在短期内也是无效的: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①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变动的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旨在刺激总需求的措施是必要的。②政府关心整个社会的福利情况,而公众只关心个体的利益,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冲突,需要妥善处理和协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