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读后感 回顾xx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有一件事是无论如何不会被忘记的,那就是:美国经济学泰斗保罗-萨缪尔森十二月十三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也许是因为我学识浅薄,虽然学过经济学,萨缪尔森的名字也是如雷贯耳,知道其是经济学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但说来惭愧,我至今仍未拜读其被封为经典之作的《经济学》。今年寒假,因为准备考研,也是有关经济学方面的专业,因而有幸拜读了这本经典著作,虽未读完,但也受益匪浅。
保罗·萨缪尔森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研究生部的创始人。在经济学上,他有多方面的成就,许多领域他都是开创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囊括了经济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讨论。是西方最流行的的经济学科学教书和读物,它的第14版本曾风靡中国,他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60年来,《经济学》历经挑战和考验,但仍然无人能撼动其地位,概源于此。萨缪尔森不仅开创性地为现人经济学设立了框架和标准,而且60年来孜孜不倦,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锤炼的近乎完美。
萨缪尔森作为美国凯恩斯学派的领袖人物,又是美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人,一生中曾写出了多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贡献可谓巨大。而《经济学》作为他的代表作,至今仍是出版界颠扑不破的一个“神话”,作为一本普及性的教科书,如此骄人的成绩绝对堪称“前无古人”,这本书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最畅销的一本经济学教科书。更可贵的是,该书出版了如此多的版次,每一版都不尽相同,紧紧把握住美国经济变化与西方经济理论和政策的进展,注意各种数据的不断更新,不但使读者不落伍于时代,更使得我们了解了一本畅销书久而不衰的背后所付出的不懈的努力。萨缪尔森将自己的经济学称为“新古典综合”,即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经济学与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就业理论体系在理论上的结合,所以按照作者范家骧先生的话讲,要想真正解读这本书,解读任何一个版次,都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完全的; 而且单纯地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一书,就事论事,恐怕也不足以使人明白 “新古典综合”的真正涵义。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之所以青史留名,与萨缪尔森本人对经济学天才式的创新与努力当然是分不开的,早在哈佛大学就读时,他就已经是美国年轻一代经济学家中的佼佼者,发表了多篇重要的文章,获得了多个很有分量的奖项。有人曾将萨缪尔森一生的主要成就归结为用数学工具来检验传统经济分析的可靠性,虽然应用数学分析经
济问题并不始于萨缪尔森,但他创造性地从古典数学方法和物理学的概念来论证和创立经济理论和定理,对数理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不要忘记,萨缪尔森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攀登到经济学的高峰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本书既然能够反复出版、反复修改更新至18版可见其是一部充满魅力和经典传世著作,当然也包括“经济学”是一门不断前进的课程,几乎每3年一版方式来保持它的新鲜性,其经典程度可见一斑。
开始读这本书之前,因为接触过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学校也曾开过这门课,因而有一定的准备,但读了序言之后,还是有些吃惊。一直以来觉得,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抽象、比较枯燥的学科,学起来应该挺没劲的,但读了萨缪尔森的序言后,觉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晦涩难懂,反而觉得很有趣,甚至于比课本还简单。有已经学过了一些的原因在内,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这本书本身。这本书本是针对大学生写的。越是大师,越能用简单的文字清楚的表达复杂的意思,反而无须借用那么多专业术语。而且,大师没有国内写课本的人的那种倨傲,不会轻易下结论,而是一点点推导出来,让人能够轻松地弄懂其过程。
经济学研究生___的阴霾还未散去,各国为保护本国经济,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于这方面比较好奇,
因而我着重看了下第15章——比较优势和贸易保护主义。
在消费均衡的地方,我看到了所谓的效用最**。不过要我往后买东西都用无差异曲线和需求曲线求切点,正确、准确地处理好取舍实在是不容易啊。购物中的取舍是最简单最容易判断权衡的,因为相对客观也容易比较。
在权衡取舍,消费利益的时候,人人都会趋利避害,或是两利相权取其重。道理很明确,但很多时候利弊常常交融在一起,让你一时难以明辨; 或者利在眼前,弊在以后,让人难以判断; 更有甚者,也许由于形势的变化,今天的利到了明天就成了弊…扯远了 在本章中详细的图解,尤其是一副独具匠心的绘制了一副特别的世界地图。在图中各国的位置性状还是可以辨认,但版图大小却不再取决于疆土面积,而是贸易份额更是激发了我的兴趣。书中的语言除了详细还十分幽默,用了大量的比喻,使原本难懂死板的内容突然显得如此动人。
书中大多数都是用美国作为举例,让我对美国的贸易状况和历史有初步地了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