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154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的协同化设计
董 颖
[艾奕康设计与咨询(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433]
摘要:本文以台州某城市湿地总体规划为例,介绍了如何将日趋退化的圩田湿地通过生态修复更新、协同设计,转化为集生态、环境教育、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过程。探讨分析了如何依靠多专业的共同协作,在生态保育、水处理、市政、规划、景观团队的强大支持下进行系统而科学的综合分析,结合空间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宏大的视角提升环境的整体质量,引领着区域内城市湿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从场地条件和使用者需求出发, 通过湿地空间的整合,有机地将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和城市休闲生活、游憩功能结合,将湿地公园打造成为台州市生态特的新名片。为国内三线城市生态资源保护与湿地规划建设提供了一种解决途径。 关键词:生态修复;圩田湿地;协同设计;生产性景观[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The Collaborative Design of Wetland Park Landscape Planning
Dong Ying
(Shanghai Branch of AECOM,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wetland  master plan of a certain city in Taizho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transform the degraded polder wetland into an urban wetland park that integrates ecolog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leisure,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through renewal and collaborative design in the process of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t carries out a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ith the strong support of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water treatment, planning, and landscape teams, and develop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plans in conjunction with spatial planning. It aims at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lea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wetland system in the region from a grand perspective. Starting from the site conditions and user need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wetland space,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nd urban leisure life and recreational functions are organically combined to create the wetland park as a new business card with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aizhou. This paper provides a solution to the ecological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wetlan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do
mestic third-tier cities.Key word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Xutian wetland; collaborative design; productive landscape
1项目背景
台州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享有“山海水城、和合圣地”的美誉,是一块山、海、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福地。在此盛名之下,台州黄岩区的南部却坐落着一片渐渐被人淡忘的湿地湖泊——鉴洋湖。
鉴洋湖作为台州市内最大的内陆河流型湿地,以湿地、水网、农耕地为主。湖区四面环山,山上多古寺,拥有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昔日的鉴洋湖原有水面1.3  km 2,
其中有沙洲,芦荻丛生,各种水鸟栖息其间,水中多银鱼,但是随着围垦和平整土地,湖面逐渐缩小,水面面积缩小至
0.67  km 2。
如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护措施,鉴洋湖将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中。如何改善鉴洋湖的生
态环境,如何将台州市区范围内唯一的集圩田湿地、农耕文明于一体的湿地公园打造成为一个富有当地特的生态名片,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2挑战与目标
2.1鉴洋湖湿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鉴洋湖的整体水文条件比较复杂,种植、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直接流入河流和池塘,水生境退化,水质较差。基地范围内景观空间相对单调,近水而不见水,没有标志性
景点和高点让人观赏到基地山峦与湿地辉映的壮美景观。
台州景点
基地周边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但基地内除两座古桥外呈现的人文特相对单一。面对上述问题,如何重塑生态系统、保障水质、维护水安全;如何在保证生态功能的同时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和景观,形成极具吸引力的湿地游览体验;如何在湿地景观规划中展现原有浓郁独特的地域文化民俗特,并融合当地文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2规划目标
从战略高度来讲,未来的鉴洋湖需要树立生态修复典范,为周边的用地和产业重新注入生机和活力,需要成为台州南部焕然一新且激动人心的生态名片、城市绿肺,从而促进城市生态形象的提升,这一前瞻性的目标定位将为中国三线城市就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城市的开发建设之间的平衡做出有益的示范和探索。
3规划策略
3.1总体策略
城市湿地规划的综合性与系统性要求其运用协同设计的方法,在设计前期需要针对性地量化评估和系统性地考量。团队的环境生态和水专家介入基地,从宏观角度提
作者简介:董颖(1976-),女,硕士,注册景观建筑师。从事工作:景观与规划设计。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155
出基地及其影响范围的整体生态策略,包括生态修复、水体修复、雨水收集等生态策略,通过对鉴洋湖及相关水系、水质的研究,提出水质改善及未来运营管理策略,并将其作为规划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在规划设计中,水环境工程师、生态环境规划师与规划及景观设计师密切合作,逐步深入设计细节,落实环境生态保护。另外,避免工程化手法的传统设计思维,通过艺术化设计让场地整合多元功能、增加附加价值,从而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综合效益。
3.2专项策略
3.2.1生态环境的提升
(1)湿地保护与修复策略框架场地内共有三大生态系统(山林、农田、湿地),八类典型生境(山林斑块、农田、坑塘、带状湖体、河流港汊、芦苇荡、生态岛屿、滨水林带),生境类型丰富多元。
遵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综合考量生态敏感性分析,将湿地公园分为四大功能分区,即生态核心保育区、河流湖泊修复区、生态农田种养区、人工湿地区。
(2)生态环境营造植被:基地内陆生地带性植被较少,农耕物产资源丰富,存在珍稀植物,应予以保护。多样的湿地水生植物在净化水质、提升景观性、支撑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动物栖息地:鉴洋湖地区已知动物包括鸟类、兽类、爬行类、昆虫类等共计114种,其中,鸟类42种,占浙东南地区鸟类总种数的10.12  %,鸟类资源突出。识别现状良好的核心生境斑块,修复周边生态环境踏脚石及水系廊道,构建鹭类、鳽类生态保育体系,提升挺水植物覆盖率以吸引鹭、鳽属鸟类,按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设置生境要求。
(3)生态农业
打造源头—过程—末端三级控制策略,减少农田对栖息地的面源污染。在源头,种养模式利用现状稻田打造鱼稻共生、虾稻共生和稻鸭共生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利用现状大棚打造鱼菜共生等立体栽培模式,形成种植业、养殖业的共生循环,降低肥料使用量,从根源上减少面源污染,同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见图1)。在过程中,在生态型净化坑塘内培育水生动植物,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对农田径流进行预处理,提高退水水质。利用现状坑塘(基本农田用地内)种植茭白、荸荠、水芹等净化水质能力较好的水生经济作物,从而提高坑塘内
部水质。利用现状灌溉渠进行生态化改造,多年生植被覆盖,沟渠型植被缓冲带去除径流中附着在沉积物上的养分、农药等污染,可为小型动物和鸟类提供生境栖息功能。末端:进行多级滨水缓冲带优化,优化部分区域的现状滨岸林带的结构和布局,营造三区植被缓冲带,使农业面源污染的拦截和净化能力最大化。3.2.2安全的水环境系统
(1)生态防洪策略
基地内水文条件受鉴洋湖水域影响,洪水位较高且高低水位落差较大。水系设计将防洪安全作为基础,以通畅水系为目标,利用现有鱼塘、沟渠构建基地水系网络。湿地公园外水系根据建设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满足防洪排涝功能并增加连通性,湿地公园内黄上河和中岱水网局部断头河道进行连通。水系的连通不仅使湿地空间体系得到完善,还有利于构建有机的城市生态网络。
(2)水质提升策略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可知,鉴洋湖周边水质大多为Ⅳ类以上,部分呈劣Ⅴ类。目前主要超标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鉴洋湖水质目标为Ⅳ类,主要采用以下策略:①外部引水促流。根据《台州市区水系概念性规划方案》,可利用长潭水库作为生态补水水源,补水线路为鉴洋湖—上分水—飞龙湖。生态补水可为鉴洋湖水系提供水资源补给量,增加河道水动力,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并直接改善水体水质。②内部循环,净化处理。考虑鉴洋湖水动力问题,在鉴洋湖东侧出口处设置提水泵站,引水至西侧水处理设施,进行水净化处理后排放,以保证鉴洋湖水体的循环流动。③鉴于用地问题,水质改善采用占地较小的水质深度净化处理设施+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结合水系运作,将泵站设置于鉴洋湖东侧,水质深度净化处理设施设置于鉴洋湖西侧现有建设用地内,设施出口处设置出水人工湿地,以进一步保证和提高出水水质至Ⅳ类标准。
鉴于鉴洋湖湿地范围内有大量农田,人工湿地利用农作物水稻及芦苇的秸秆进行再利用,湿地构建以植物床—沟壕系统为主要结构单元,以人造根孔为技术核心的生态根孔湿地,提高湿地净化能力。
4总体空间规划设计
基于以上各项策略,在总体规划层面提出打造“山、水、寺、田、村”融合共生的湿地规划框架体系:梳理基地内碎片化湿地斑块,加强蓝绿网络之间的空间渗透与串联;创建清晰有力的景观框架,构筑完
整系统的多层级湿地空间体系。在湿地公园的总体空间规划中,整合统筹生态修复、栖息地重塑、生态防洪、人工湿地,最终形成集圩田湿地、生态岛塘、湖田农耕和地域人文于一体的总体布局。在总体规划设计中,建立高效连通的慢行系统。梳理现有道路系统,结合生态基础设施,创造四通八达的绿慢行系统,建立以人为本的慢行、水上栈道、水上游线、骑行、空中走廊等复合的通行方式。突出生产性人文湿地公园的主题形象,明确依山、面湖、赏田的多样空间特质,结合古村、古桥、古寺等人文物质及非物质文化,打造多层次的景观空间体验,提升整体景观质量及形象。营造城市
水体得到
原位净化
养殖动物排放氨氮给微生物
综合种养,共生循环
微生物吸收氨
氮,转化为营养物质给作物
作物根吸收养
分,同时净化水
图1 综合种养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156湿地绿肺,实现生态防护与景观营造的融合创新,营造生态主题氛围和弹性生长的生态景观。4.1与净化过程相适应的空间布局
湿地净化区在城市外围水系进入湿地公园区域,在城市与鉴洋湖之间形成了城市海绵,具有调节雨洪、净化污水等功能,通过因地制宜的设计,将游憩体验空间与湿地净化流程相结合,借助沉淀池、潜流湿地、表流湿地、根孔湿地、水下森林五大环节,平均每日可净化18 000  m 3水量。水上栈道与水下沉廊引领着人们在芦苇荡、挺水、浮水植物中移步换景,浸入式的景观空间提供了湿地净化教育体验。
在下湖区首启示范区,结合现状与规划地势营造了一个小型的水下生态净化湿地花园。局部循环处理鉴洋湖湖水,将湖水引入下湖区,利用高差设置沉淀、根孔净化、植物净化、水下森林等一系列生态处理手段,并沿生态溪流设置多级石堰跌水曝氧,引入鱼类等水生生物以抑制藻类生长,实现水质净
化,起到以小见大的示范教育意义。水下森林区是下湖区的中央核心湿地区域,由根孔湿地净化后的水流入水下森林开阔的水域中,透过清澈的水体,人们可以观赏到随波飘动的水下湿地森林,休闲栈道、半沉水走廊、漂浮平台环绕其间。人们或临水休憩,或于荷塘凭栏观荷,或在亲水平台上冥想,这些都丰富了市民的游玩体验。
4.2与生境体验相结合的观赏体验4.2.1空间地形
基地内通过地形改造来营造多样化的栖息地类型,利用沿河流港汊滨水区域融入芦苇荡,为鹣类提供栖息地,创造游人观赏的空间;上、下湖区为基地内鸟类栖息核心区,选取面向上湖区南侧的区域,利用天然的河流缓冲带设置栖息地观赏区。为了不影响周围的环境,不惊扰鸟类,湿地公园的观鸟廊和架空木栈道采用钢木轻型结构(见图2),人们在观鸟塔上观鸟的同时,还可以登高望远,将整个鉴洋湖的大地景观尽收眼底。
4.2.2植物种和生物食物链
引入有景观价值的乡土品种,通过乔、灌、草的多层
次营造,创造四季各异的绿地景观特,融入湿地的构筑物提供给游客不同的观赏视点。下湖区将现有鱼塘打造成为鸟类觅食的独特空间,大众观荷与鸟类觅食在此空间融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空间。4.3与生态农业相契合的大地景观
鉴洋湖有大量还在生产使用的圩田农地,曾经的稻田肌理依然存在,这为公园的农业景观提供了基础。在湖田区的局部节点设计了架空的镂空廊道,以镂空金属为桥面材料,在保证桥下的农作物得到充足光照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俯瞰农田中农民们种植水稻、除草和收割等农事生产劳作的独特体验(见图3)。
5结语
不同于一般的景观和规划公共空间设计,城市湿地规划设计需要生态、水利、规划、景观等多专业的横向协作,以及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空间设计等领域的纵向合作。只有充分掌握场地特质,对生态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从场地条件和使用者需求出发,才能做出属于本土特的景观规划设计。通过湿地空间的整合,有机地将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和城市休闲生活、游憩功能结合。根据鱼塘圩田的现状,在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打造可持续的生态景观。通过对现有水系、林地、湿地等资源的保护和改善,结合现有景观资源,建立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和绿基础设施。鉴洋湖湿地公园的规划将有利于台州市的生态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为台州市增添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参考文献
[1] 台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台州地区志》志余辑要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 崔丽娟.湿地恢复手册:原则、技术与案例分析[M].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国际新景观.演变、改变——开放空间与城市发展[M].
[出版者不详],
2014.
图2 湿地观鸟廊和架空步道(图片来源:
作者自绘)
图3 架空农田地面的镂空桥面栈道(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