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知识入门系列之二:图书分类知识 |
文章来源:本站推荐 点击数:6075 更新时间:2008-5-5 【字体:小 大】 |
图书馆知识入门系列之二.doc
图书馆知识入门系列之二:
图书分类知识
图书馆的藏书真可谓是百科俱全,浩如烟海。怎样才能知道图书馆里有哪些藏书,如何迅速、准确地到所需的图书呢?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了解并掌握图书分类知识。
一、图书分类的含义与作用
图书分类就是根据图书的学科内容或其他特征的异同,按照一定的体系,将图书馆藏书分门别类地揭示出来,并据此系统地把它们组织起来的一种方法。图书分类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
之分,广义的图书分类是指一切知识载体的分类,狭义的图书分类则单指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的分类。图书分类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编制分类目录,便于读者按知识门类查所需图书资料。2、 组织分类排架,便于管理员从书架上取书和上架图书。3 、进行分类统计,反映各类图书的采购与流通情况,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
二、图书分类法简介
类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其相应的名称就是类名,类名的作用在于表达类目的含义及范围。而决定划分为类所采用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就称为分类标准。将图书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原则组织起来的分类体系就是图书分类法。它通常以表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也称为图书分类表。
图书分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6年,我国古代最早的目录学家刘向、刘歆父子就编制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法——《七略》。此后又陆续出现了反映历代藏书的分类目录,较有代表性的有唐代孙无忌编制并奠定四分法基础的《隋书经籍志》,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等。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我国才出现具有现代特征的分类法,较有
影响的是:冲破四部体系而编制新分类体系的《古越藏书楼书目》 ,第一个仿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运用标记符号代表类目的《仿杜威书目分类法》,刘国钧编制的建国初期普遍使用的《中国图书分类法》等等。
建国后,一些代表新知识新文化的各类型分类法不断编制出来,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人大法)、《中小型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小型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科图法)以及最后编制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已被推荐为国家标准的分类法,至今已出版至第四版。另外,以“中图法”为基础还出了“中图法简本”、“中图法儿童版”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等。
目前在国外通行的图书分类法主要有:流行最广,影响最大,已出版第19版式的《杜威十进分类法》,另有《国际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分类法》、《冒号分类法》等等。
三、图书分类法的结构
现代图书分类法尽管各有特,但其体系结构基本相同。大都由类目表、标记符号、类目注释、类目索引四个部分组成。后两部分是对类名的补充注释与对类目的相关索引,是专业的分类人员必须掌握的。而前两部分是图书分类法的主要构成,读者应该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了解馆藏。下面以“中图法”为例简要介绍图书分类法的类目表与标记符号,使读者对其略有所知,知有所用。
类目表是根据类目之间的关系,按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是整个分类法的主体,用以类分图书的依据。它由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和复分表组成。《中图法》首先分为五个基本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性图书”。在此基础上扩展为22个基本大类(详见后面附表)。基本大类是分类法中的第一级类目,也是类目表的纲目,简表是整个分类法中的基本类目表,是由基本大类进一步区分的类目组成,是分类法的骨架,并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详表则是整个分类法的正文,是类分图书的实际依据,分类法的所有编制原则都贯穿于详表之中,它由各级类目组成。复分表是具有共性区分作用的一组组规范化的子目表,用于对类目表中的所有或部分类目作进一步细分使用。《中图法》中有二种复分表:一是通用复分表,如“总论复分表、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时代表、中国时代表和中国民族表”。二是专用复
分表,如“各国政治、中国中长篇小说、各国文学及世界各国历史”等专用复分表。
图书分类表是由多级类目组成,并通过隶属、并列等方式来显示类目之间关系的一览表,是根据科学知识内容上的关系,按照从总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组成的。分类表是集各学科之专家所列出的最完整,最科学的体系,且各知识体系间的关系最明晰。因此,爱好科学,爱好知识的读者应该通过认识分类表,从中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可以发现许多不知道的十分有趣的项目,不信你试试。
四、图书分类号
图书分类是根据图书的内容特征把书归列分类体系中的具体类目里,通过给定的分类号码来区别性质不同的图书,从而使无数的图书按各自的分类号组成一个有条理的体系,在书架上形成相对固定的位置。使我们知道在哪里书又归还到何处。这个给定的分类号码就是分类表中类目的标记符号。
《中图法》中的标记符号由分类号码与辅助符号组成。分类号码是代表各级类目的标记,是由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而成的混合号码,基本上采用的是层累制的编号制
度,即根据类目的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不同位数的号码。一级类目用字母表示,二级以上类目用数字代表,同位类再以不同数字顺序相配(也有个别类目是以两位字母或数字代表)。以小说《围城》的分类号为例:I246.5。字母I表示一级类目“文学”,数字2表示“中国文学”,4表示“小说”,6表示“五四以后作品”,5表示“新体长篇中篇小说”。此书只有五级类目,而有的分类号可能达到八,九级类目,而《中图法》还规定,当数字符号超过三位数时,用小数点“.”加以分隔。另外《中图法》还采用了几种辅助符号标识于分类号后面。比如:“A”为推荐符号,“一”为总论复分符号,“()”为国家区分号,“二”为时代区分号等等。
图书分类的作用之一是组织分类排架,有了分类号我们就可以区别不同性质的图书,但对于同一种类的图书又该如何识别呢,即相同类目下如何区别同种图书?一个完整的图书分类号应该由分类号与书次号两部分组成。目前书次号主要有种次号与著者号两种,种次号是以图书进馆的先后顺序给号,而较常见的著者号则是以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的特定顺序进行排列。此外,在某种图书是多卷书或存在着不同版本时,我们还可以在书次号后面加上卷次号或版次号。仍以《围城》为例,它的完整分类号码为I246.5/Q848:1=2。其中“I246.5”为分类号,“Q848”为作者钱仲书的著者号,“:1”表示第一卷,“=2”为第二版,这样的一个完整的图书分类号,不仅提示了图书的科学属性、作者、卷次与版次,同时还构
成了这本书在图书馆内的独有的“身份证”号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