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学懂中医》《三个⽉学懂中医》
三个⽉学懂中医
姬领会
中医,分为三⼤块,⼀块是基础知识,⼀块是诊断,⼀块是。三个
⽉学懂中医的规划就是⼀个⽉学习⼀块。
前⾔
第⼀个⽉,学习中医基础知识
阴阳不难懂
认识阴阳
阴阳的本义
阴阳的关系特点
阴阳的延伸含义
阴和阳的特性
阴阳在中医临床上的应⽤
⼈的阴阳划分
病邪的阴阳划分
药物的阴阳划分
阴阳病症诊治
五⾏很简单五⾏的本源
五⾏的含义
五⾏字义的延伸
五⾏之间的关系概述
相⽣
相克
五⾏之间的⽣克制化关系
五⾏在中医上的应⽤
五脏的⾃然归属
五脏之间的关系
五脏病变的
脏腑理论很实⽤
脏
肾的职能
脾的职能
肺的职能
肝的职能
⼼的职能
腑
⽓是脏发挥功能的物质
经络不神秘
定性⽽很少定量的中医学
经络是古⼈虚拟出来的
经脉的起源很简单
经脉的发展很有必要
为了符合阴阳的特点⽽发展了经脉
更多⽳位的发现,使得经脉线发⽣了变化
经脉的命名有说道
运⽤经络知识防治疾病很简便
第⼆个⽉,清楚中医的诊断诊什么?
形体
精
⾻
脉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
筋
⾁
⽪
功能运动功能
神志活动
饮⾷物的进⼊利⽤和代谢饮⾷物的进⼊
饮⾷物的下降
饮⾷物的消化吸收
营养物质和⽔液的运送
浊物的外排
营养物质的利⽤
空⽓的进⼊利⽤和外排
空⽓的进⼊
⽓的分类
⽓的特性
清⽓的输送
清⽓的利⽤
浊⽓的外排
如何诊?
望
全⾝望诊
局部望诊
闻
听声⾳
嗅⽓味
问
围绕主诉来问
边辨边问
尽量详细的问
急重病⼈,扼要询问
切
脉诊
按诊
断什么?病因
病位
病性
病态
表象
病势
如何断?
直接诊断法的运⽤
寻根诊断法的运⽤
中医辨证也辨病
第三个⽉,掌握中医的基本治法中医的原则正常平衡原则
治病求本原则
扶正抑邪原则
因时因地因⼈制宜原则
简廉原则
提⾼临床疗效的⽅法准确诊断是前提
必须到位
患者配合
针刺疗法什么是针刺疗法
针具
练针
针刺前的消毒
持针⽅法
针刺⾓度
针刺的深度
针刺后的⼿法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针刺部位的选择
艾灸疗法什么是艾灸疗法
艾灸的功能
灸法的种类
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艾灸治外伤效果好
⽕罐疗法什么是⽕罐疗法
拔罐的种类
拔罐的⽅法
拔罐时的注意事项
⽕罐疗法的禁忌症
常见病症的拔罐部位
捏脊疗法什么是捏脊疗法
捏脊的⽅法
捏脊时的注意事项
肚⼦疼痛不要急,后背⼀提就没事刮痧疗法什么是刮痧
刮痧的⼯具
持板⽅式和刮拭⽅法
刮拭顺序和⽅向
刮拭后的反应
刮痧的补泻
刮痧的作⽤
刮痧的注意事项
刮痧的禁忌
刺⾎疗法
什么是刺⾎疗法
刺⾎疗法的作⽤
刺⾎疗法的适应症
刺⾎时的禁忌
刺⾎时的注意事项
刺⾎疗法如何做
从⾎⾊辨病情
从出⾎动态辨病情
刺⾎后的反应
异常反应的处理
刺⾎之秘
推拿疗法什么是推拿
推拿的作⽤
推拿的⼿法
推拿的补泻
推拿的适应症
推拿的注意事项
推拿的禁忌证
异常情况的处理
药物疗法
中药功效的来源
中药的治病原理
中药的应⽤原则
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剂型
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应⽤注意和禁忌
⼋纲⽤药法
五脏⽤药法
症状⽤药法
传统⽤药法
中药剂量的把握
附中医薪⽕有传⼈
6
评分⼈数
李龙
周现强
中华草医
铁⾻铮铮
张俊青
曹东义
评分坛友同时说:
李龙说:祝贺
周现强说:三个⽉学懂中医,看似真懂还是假懂,可⼤部分⼈学⼀辈⼦不
懂.
中华草医说:恭祝姬兄,⼤作出版,
铁⾻铮铮说:这么快就出版了啊,祝贺!
张俊青说:恭喜师兄⼤作出版!
曹东义说:祝贺⼤作出版。
收藏中医药门户到QQ空间 分享中医药论坛到QQ空间
回复⾼级回复评分
收藏/关注分享
给予评分报告2#
姬领会发表于 2014-3-3 08:20 AM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不难懂
中医给⼈最初的印象就是⽞,很神秘,⾮常不好理解,尤其是基础概念阴阳,⼀些
⼈更是云⾥雾⾥的搞不清楚。
有次看到某个论坛⾥搞了⼀个阴阳擂台赛,吸引了各路中医豪杰纷纷表述⾃⼰的观
点:学院派,⼤谈其哲学意义;民间派,谈《内经》、论《周易》。呵呵,虽然热
闹之极,可是,论坛还是很快就关闭了这个“擂台”,我想,原因之⼀⼤概就是怕给⼀
些不良分⼦⼀个⼝实:更多中医⼈,不懂阴阳。
我记得以前农村对象的时候有⼀个风俗习惯,就是要到对⽅的村⼦⾥打听⼀下其
⽗母的为⼈情况和要处这个对象的成长经历等,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再结合对象现
在的性格,就能知道对象的⼈品如何了。
同样,要了解阴阳,我们就必须知道阴阳的本义及延伸含义。
认识阴阳
⼀、阴阳的本义
阴,古时候写作“陰”,阳,古时候写作“陽”。
陰,是“阝”加“侌(yin)”组成的;陽,是“阝”加“昜(yang)”组成的。
“侌”的意思为“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昜”的意思为“发散⽓体”;“阝”是“⾩”字作左边偏
旁时楷书的写法,⽽“⾩”字的本义为⼟⼭。
由此可以知道:阴的最初含义为“⼟⼭旁正在旋转团聚的雾⽓”;阳的最初含义为“⼟
⼭旁的雾⽓正在发散”。这也许就是《黄帝内经》中谈到的“阴成形,阳化⽓”。
如果把阴阳两个字合在⼀起,我们就会发现其表明的最初含义是“雾⽓聚散”的这⼀变
化过程。
透过现象看本质:雾⽓团聚是“有”的变化过程,雾⽓发散则是“⽆”的变化过程,也就
是说因为“团聚”才“有”了雾⽓,因为“发散”才使雾⽓消失⾄“⽆”。故⽽,阴阳两个字合
在⼀起的本质含义就是“有⽆”的变化规律。
古代先哲们通过长久的观察发现,世间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是“有⽆”的变化过程,所
以,《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应象⼤论》⾥就谈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
纲纪,变化之⽗母,⽣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聚散”这
种“有⽆”的变化是⾃然界事物运动的基本规律和普遍法则,是认识万物的纲领,是事
物发⽣、发展和衰退、消亡的根本变化。由于中医认为是“⼼主神明”,所以“神明之
府”的意思就是说这些都需要⽤⼼才可领会得到的。
关于对阴阳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其他的篇章⾥谈的也是相当的多:
如《灵枢经·营卫⽣会第⼗⼋》中谈到“阴阳相贯,如环⽆端”,看看⾃然界任何事物和现象,哪⼀个不是“⽆、有、⽆、有”的连续转化?⽽“⽆、有、⽆、有”的连续转化,就是阴阳的连贯,就和⽆缝的环⼀样。
在《上古天真论篇第⼀》中谈到“乃问于天师⽈:余闻上古之⼈,春秋皆度百岁,⽽动作不衰;今时之⼈,年半百⽽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失之耶?岐伯对⽈:上古之⼈,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的阴阳,也是“有⽆”的⾃然变化规律,⽤现在的语⾔来说就是“(黄帝)问天师岐伯说:听说古时候的⼈其年龄都能够超过百岁,动作却不显得⽼;可现在的⼈,年龄刚刚过了五⼗便动作衰退了,这是因为时代变迁的缘故还是由于今天的⼈们违背了⾃然规律⽽造成的?岐伯说:上古时代那些懂得养⽣之道的⼈,能够按照⾃然的有⽆变化规律⽽加以保养,合乎正确的养⽣标准,饮⾷节制,作息常规,不妄事操劳,因⽽能够使形体和精神协调统⼀,活到应该活到的寿数,超过百岁才离开⼈世”。
看看我们现在的⼈,按照⾃然有⽆变化规律来保养⾝体的有⼏个?虽然有些⼈是⾝不由⼰地要违背这个规律来⽣活,⽐如夜班⼯作,但是,更多的⼈是明知有害,却偏要⾏之。
如何按照有⽆的变化规律来养护⾝体?
⾸先,根据太阳的变化规律来养护⾝体。⽇出⽽作,⽇落⽽息,这是我们⼈类⼀直遵循的规律,故⽽,⽩天⼯作,晚上休息,这是养护⾝体第⼀要。
其次,根据⼈类⾷物的四季变化规律来养护⾝体。天⼈合⼀,我们平时要多吃时令菜;⼀⽅⽔⼟养⼀⽅⼈,我们平时更应该多吃本地菜。
⼆、阴阳的关系特点
对于雾⽓⽽⾔,阴是“团聚”,阳是“发散”,“团聚”是“有”的过程,“发散”是“⽆”的过程。很早以前,《⽼⼦》就对“有”和“⽆”的辩证关系说的很详细、很到位,这⾥,我简单地从阴阳的本义及有⽆的变化过程来谈谈阴阳的关系。
1、阴和阳是相互对⽴制约的。
什么是对⽴?
对⽴就是两种事物或⼀种事物中的两个⽅⾯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盾、相互⽃争和/或互相抵触。
阴是“正在团聚的雾⽓”,阳是“雾⽓的发散”。对于“雾⽓”⽽⾔,由于“团聚”和“发散”这两种现象本⾝就存在着相互排斥、互相抵触的关系,故⽽,阴和有相互对⽴的关系。
制约,是限制约束之义。阴和阳在相互对⽴的同时⼜相互制约,阴制约着阳,阳制约着阴。
为什么要相互制约呢?
这是因为要保持⼀个相对的稳定态,就必须相互制约。拿雾⽓来说,要保持⼀个相对的稳定态,就必须使雾⽓的团聚和雾⽓的发散达到⼀个相对的稳定平衡。⼀旦团聚的雾⽓增多,即“阴”盛的时候,为了要保持先前的相对稳定态,这时就要⽤“阳”来制约,即加速雾⽓的发散;⼀旦团聚的雾⽓减少,即“阴”虚的时候,为了要保持先前的相对稳定态,这时,也需要⽤“阳”来制约,即减少雾⽓的发散。同理,⼀旦雾⽓的发散增多,即“阳”盛的时候,为了要保持先前的相对稳定态,这时也需⽤“阴”来制约,使团聚的雾⽓增加;⼀旦雾⽓的发散减少,即“阳”虚的时候,为了要保持先前的相对稳定态,这时也需⽤“阴”来制约,减少雾⽓的团聚。
现在,我们再从有⽆的变化过程来谈谈阴阳的对⽴制约关系:⾸先,有和⽆是对⽴的,这点,我们都知道;其次,阴是“有”的变化过程,阳是“⽆”的变化过程,“有”为增加,“⽆”为减少,增加能抑制和抵消减少,减少同样也能抑制和抵消增加,即增加能限制约束减少,⽽减少也能限制约束增加,这就是阴阳的制约。
⽐如长时间地下暴⾬,⽔库的⽔位急剧上升,对于⽔库⾥的⽔来说,这是增加,
是“有”的变化过程,为阴;⽔位上升过⾼,就要开闸排⽔,这是减少,是“⽆”的变化过程,为阳。从这⾥我们可以看出,阳是制约阴的。
公园⾥的⼩湖,⼀般情况下每隔⼀段时间就要加⽔⼀次,这是因为湖⽔的蒸发⽽导致⽔量减少的缘故。蒸发,是“⽆”的过程,为阳;注⽔,是“有”的过程,为阴。从这⾥也可以看出,要让⼩湖的⽔位保持相对的稳定,我们就要⽤阴来制约阳。
⽣活当中,⼈们更多时候都是在不⾃觉地应⽤着“阴阳的制约”来⾏事:
吃饭是补充⼈体能量的过程,相当于“阴”,⼲活是消耗⼈体能量的过程,相当
于“阳”。吃饭之后,我们就要⼲活,⽤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作”;⼲活之后,我们就要吃饭。为了维持⼈体的正常活动,我们的⼈⽣就在吃饭、⼲活、再吃饭、再⼲活中度过的。这就是以阳制阴或者以阴制阳。
夏天,天⽓炎热,室外⼯作的⼈在不停地出汗,为了防⽌虚脱,⼈们每隔⼀⼩会⼉就要喝⽔。这⾥的出汗,就相当于“雾⽓的发散”,为阳;喝⽔,就相当于“雾⽓的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