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 第2期2019 年 4月
齐 鲁 师 范 学 院 学 报Vol. 34 No. 2
Apr. 2019 Journal of Q ilu Normal University
豆耀君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摘要:在众多关于萧红的传记和影视作品中,2014年电影《黄金时代》引发最大争议和广泛评论,电影《黄金时代》里的萧红,同真实存在过的她有着不小的距离,然而,与身处这一时代都市文艺青年体仿佛只隔了一个银幕,萧红个人的漂泊经历与当代文化形成了某种穿越时空的共鸣。这里,以电影《黄金时代》中萧红的日常生活形象为视角,借影片《黄金时代》的银幕再现,分析她的经历、社交、性格、时代等方面及其以上诸方面与“萧红文学”的内在关系,并分析其在21世纪全球文化语境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萧红;《黄金时代》;萧红形象;当代文化
许鞍华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4735(2019)02-0137-08
电影《黄金时代》是2014年由许鞍华执导、李樯编剧、汤唯主演的关于民国才女萧红的传记电影。该片荣获第5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第34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奖。《黄金时代》采用仿纪录片的纪实口述式与文学文本影像再现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传记电影的崭新形式,同时为电影与文学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典型案例。但这部以萧红为核心人物的传记电影中,萧红的日常生活形象却从来都不是“独立”的。
一、电影中萧红社交形象的非独立性
《黄金时代》是采用众亲友们间离式口述的萧红传,讲述者一方面参与萧红故事,又一方面见证并叙述她的故事。讲述人以萧军朋友圈为主,除弟弟张秀珂与骆宾基例外,这是本片很值得注意的视角。在绝境中营救了萧红,鼓励她走上写作道路的萧军,不只点燃了她的文学梦想并给予她爱情,萧军曾一度是萧红生活世界的全部。从他们在哈尔滨时共同的朋友白朗、罗烽,到上海时二人知遇鲁迅、许广平;从武汉《七月》杂志的同仁胡风、梅志、聂绀弩、舒,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时与丁玲的邂逅;乃至萧红最后一段婚姻的端木蕻良,这些人首先是萧军的朋友然后成为他们二人共同的朋友。无论从哪个意义来说,没有萧军就没有萧红。然而,时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人们如果谈起萧军,可能更多是因为萧红,至今,很多人因为关注才女萧红才会关注她的男朋友萧军,而非首先因为萧军作品才走进萧军。
萧红去世后,萧军曾写道:“作为一个六年文学上的伙伴和战友,我怀念她;作为一个有才华、有成绩、有影响的作家,不幸短命而死,我惋惜她;如果从‘妻子’意义来衡量,她离开我,我并没有什么‘遗憾’之情。也许可以这样说:在文学事业上,她是个胜利者!在个人生活意志上,她是个软弱者、失败者、悲剧者!”[1] 时至今日,这一段文字不论对于萧军还是对萧红,都是较为残酷的。从萧军关于萧红文学价值的判断上甚至可以读出来隐约的醋意。关于这一笔,遍
收稿日期:2018-12-28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民族文艺复兴思潮与现代文学研究”(16AZW013)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豆耀君(1982—),女,山西长治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评论